正在加载图片...
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 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4提问: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 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用“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 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 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 有这样好。 5提问: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讨论并归纳: (1)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 (2)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6提问: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 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7朗读第3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 样的心情? 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己而悲。 8朗读第4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 的心情? 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 9提问: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 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 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 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10提问:“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l提问:“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先讲“忧”,居庙堂之髙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 12.提问:“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讨论并归纳: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13提问: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讨论并归纳: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乐民之乐者,民亦乐 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为“先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 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4.提问:第 2 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 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用“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 “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 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 有这样好。 5.提问: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讨论并归纳: (1) 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 (2) 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 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6.提问: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 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7.朗读第 3 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 样的心情? 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己而悲。 8.朗读第 4 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 的心情? 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 9.提问: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 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 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 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10.提问:“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1.提问:“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 12.提问:“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讨论并归纳: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13.提问: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讨论并归纳: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乐民之乐者,民亦乐 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为“先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