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魏尔意识到“平行移动”这个概念的重要 性使得麦克斯韦方程组成为理解物理宇宙的结构 性。他论证道:“为了与自然界相符,黎曼几何 的基础支柱。 必须建立在矢量的无穷小平行移动这一观念 魏尔的规范变换涉及到时空中的逐点(1)转 上”。魏尔进一步说,既然在平行移动中,矢量 动,或者说复平面上的转动。这一点和麦克斯韦 场的方向不断改变,那为什么不允许它的长度也 的转动涡旋有着显著相似。当然,这种相似是个 改变呢?由此出发,魏尔提出了所谓“noninte- 巧合。 grable Streckenfacktor(不可积伸缩因子)”的概 从数学上看,公式(⑦)中的相位因子形成一个 念,或者叫“Proportionalitatsfacktor'”,它通过如 李群U1),而魏尔最喜爱的研究领域之一正是李 下公式和电磁场发生联系: 群。对背景知识较多的读者,我可以提出一个猜 exp(-Je4.dx"l), (5) 测:假如纤维丛理论在1929年前就建立了,魏尔 在这里A,是四维矢量势,系数y是实数。魏尔给 显然会认识到电磁学就是一个(1)纤维丛理论, 并且很有可能在那时就把它推广为非阿贝尔规范 在时空中运动的每个带电物体都附加一个伸缩因 理论,因为这正是他1929年的理论的自然延伸。 子。在魏尔的第二篇文章后爱因斯坦添加了一个 历史上,这一延伸发生于1954年,并且来自 附注,其中爱因斯坦批评了平行移动改变长度的 不同的动机。新的动机并不是基于纯数学上的考 想法,魏尔未能有力地反驳爱因斯坦的毁灭性 虑。当时粒子物理实验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奇 评论。 异”粒子,因此迫切需要一个原理来描述它们之 在量子力学建立后的1925一1926年,福克 间的相互作用。这一物理动机简洁地体现在以下 (Vladimir Fock)和伦敦(Fritz London)独立指出,在 这个发表于1954年的摘要里: 量子力学里,(p-eA)应该由如下公式取代: 电荷是电磁场的源;这里有一个名为规范不 -0.-光4 (6) 变性的重要观念,它与以下几件事物有紧密联 这个公式又意味着在方程(5)中,eA.dr“y应该由 系:(1)电磁场的运动方程;(2)流密度的存在性; ieAdx"/h替代,也即y由-i流替代。 (3)带电场和电磁场之间的可能的相互作用。我们 魏尔显然接受了y必须为虚数的想法,所以 尝试推广这一概念,将它用于同位旋守恒。问 这一推广带来了非常美妙的非阿贝尔规范场 他在1929年的一篇重要文章中定义了QED中的 规范变换这一概念,并证明了麦克斯韦理论在量 论(non-abelian field theory)。然而,这一理论似乎 要求存在无质量的带电粒子,这些粒子在自然界 子力学的框架下具有规范不变性。 中并没有见到,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一理 在任一规范变换下,魏尔的长度伸缩因子应 论在物理学界并没有得到认可。 由如下因子替代 为了给这些无质量粒子以质量,人们在1960 exp(if14d), (7) 年代引进了对称性自发破缺的概念。这一概念带 它显然应该称为“相位变化因子”。通过这一替 来了一系列重大进展,并最终带来一个基于 换,爱因斯坦最初的批评不再成立了。 U(1)×SU(2)×SU(3)群的规范理论,我们今天称 麦克斯韦方程组具有高度的对称性,这个事 之为标准模型(standard model),它描述了电弱相 实在1905一1907年间已经由爱因斯坦和闵可夫斯 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从1960年左右算起,大约 基(Hermann Minkowski)分别认识到,他们发现 50年里,粒子物理领域的众多实验和理论物理学 了麦克斯韦方程组的洛伦兹不变性。魏尔在1929 家们努力验证并发展了此标谁模型,这里既有个 年发现了规范对称性,从而揭示了麦克斯韦方程 人努力,也有集体协作。这些不懈努力获得了炫 组的又一对称性。今天我们已经知道,这些对称 目的成功,最近的一个高潮是2012年希格斯玻色 纳里·43卷(2014年12期 ·785.·43卷 (2014 年) 12 期 魏尔意识到“平行移动”这个概念的重要 性。他论证道:“为了与自然界相符,黎曼几何 必须建立在矢量的无穷小平行移动这一观念 上”。魏尔进一步说,既然在平行移动中,矢量 场的方向不断改变,那为什么不允许它的长度也 改变呢?由此出发,魏尔提出了所谓“noninte￾grable Streckenfacktor( 不 可 积 伸 缩 因 子)” 的 概 念,或者叫“Proportionalitätsfacktor”,它通过如 下公式和电磁场发生联系: exp(-∫eAμdx ) μ /γ , (5) 在这里 Aμ 是四维矢量势,系数 γ 是实数。魏尔给 在时空中运动的每个带电物体都附加一个伸缩因 子。在魏尔的第二篇文章后爱因斯坦添加了一个 附注,其中爱因斯坦批评了平行移动改变长度的 想法,魏尔未能有力地反驳爱因斯坦的毁灭性 评论。 在量子力学建立后的 1925—1926 年,福克 (Vladimir Fock)和伦敦(Fritz London)独立指出,在 量子力学里,(p-eA)应该由如下公式取代: -iℏæ è ö ø ∂ μ - ie ℏ Aμ , (6) 这个公式又意味着在方程(5)中, eAμdx μ /γ 应该由 ieAμdx μ /ℏ 替代,也即 γ 由 -iℏ 替代。 魏尔显然接受了 γ 必须为虚数的想法,所以 他在 1929 年的一篇重要文章中定义了 QED 中的 规范变换这一概念,并证明了麦克斯韦理论在量 子力学的框架下具有规范不变性。 在任一规范变换下,魏尔的长度伸缩因子应 由如下因子替代 expæ è ö ø -i e ℏ ∫Aμdx μ , (7) 它显然应该称为“相位变化因子”。通过这一替 换,爱因斯坦最初的批评不再成立了。 麦克斯韦方程组具有高度的对称性,这个事 实在1905—1907年间已经由爱因斯坦和闵可夫斯 基(Hermann Minkowski)分别认识到,他们发现 了麦克斯韦方程组的洛伦兹不变性。魏尔在1929 年发现了规范对称性,从而揭示了麦克斯韦方程 组的又一对称性。今天我们已经知道,这些对称 性使得麦克斯韦方程组成为理解物理宇宙的结构 的基础支柱。 魏尔的规范变换涉及到时空中的逐点U(1)转 动,或者说复平面上的转动。这一点和麦克斯韦 的转动涡旋有着显著相似。当然,这种相似是个 巧合。 从数学上看,公式(7)中的相位因子形成一个 李群U(1),而魏尔最喜爱的研究领域之一正是李 群。对背景知识较多的读者,我可以提出一个猜 测:假如纤维丛理论在1929年前就建立了,魏尔 显然会认识到电磁学就是一个 U(1)纤维丛理论, 并且很有可能在那时就把它推广为非阿贝尔规范 理论,因为这正是他1929年的理论的自然延伸。 历史上,这一延伸发生于1954年,并且来自 不同的动机。新的动机并不是基于纯数学上的考 虑。当时粒子物理实验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奇 异”粒子,因此迫切需要一个原理来描述它们之 间的相互作用。这一物理动机简洁地体现在以下 这个发表于1954年的摘要里: 电荷是电磁场的源;这里有一个名为规范不 变性的重要观念,它与以下几件事物有紧密联 系:(1)电磁场的运动方程;(2)流密度的存在性; (3) 带电场和电磁场之间的可能的相互作用。我们 尝试推广这一概念,将它用于同位旋守恒。[5] 这一推广带来了非常美妙的非阿贝尔规范场 论(non-abelian field theory)。然而,这一理论似乎 要求存在无质量的带电粒子,这些粒子在自然界 中并没有见到,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一理 论在物理学界并没有得到认可。 为了给这些无质量粒子以质量,人们在1960 年代引进了对称性自发破缺的概念。这一概念带 来了一系列重大进展,并最终带来一个基于 U (1) × SU(2)× SU(3) 群的规范理论,我们今天称 之为标准模型(standard model),它描述了电弱相 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从1960年左右算起,大约 50年里,粒子物理领域的众多实验和理论物理学 家们努力验证并发展了此标准模型,这里既有个 人努力,也有集体协作。这些不懈努力获得了炫 目的成功,最近的一个高潮是2012年希格斯玻色 · 785 ·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