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年第1期 口学变量对大学生的个体层面、群体层面的国层面的国家印象的影响却是负向的。这些结果 家印象的影响 反映了个体层面的国家影响的形成机制的复杂 回归分析所得的结果给我们新的信息,男性。当人们对这些问题和群体已经有了第一手 生和女生在个体层面的国家印象上存在显著差的经验,并建立了感知,他们从大众传媒获得 异,即性别是一个可能预测刻板印象的因素。的信息和印象,影响更小( Shapiro, Michael 然而,年龄以及经常被认为刻板印象的可能影A., MeDonald,& Daniel g.,1992)。这还进 响因素的教育程度,都没有对大学生的个体层步反映出,刻板印象是个人认知和群体互动 面的国家印象产生显著影响。这或许一方面因的结果( Brown,J.D.,2003; Dominic lasorsa, 为大学生群体在这两个因素上的差异不显著,& Jia Dai.,2007; Tim Kurz,& Anthony Lyons., 另一方面说明刻板印象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它2009);这尤其从媒介使用、社会接触以及人口 旦形成,如果不采取措施进行干预,一般不学变量这些因素对大学生群体层面的国家印象 大改变( Katz d& Braly K W.,1933:卜安康、的影响中凸显出来。这些变量虽然没有对大学 周坤,2007;张洪英、高丽娟,2005)。 生群体层面的国家印象产生显著影响,但它们 本研究的结果还显示,大学生的个体层面对其影响的方向与对个体层面的国家印象影响 的国家印象受到媒介的显著影响。无论是媒介的方向是一致的。因此,对大学生的国家印象 的接触频率、时长、内容,都对大学生的个体的研究,我们需要从他们的个人认知与社会互 层面的国家印象产生显著影响。但是不同的媒动的关系角度,深入分析国家印象的形成机制。 介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电视的影响主 本研究还有一些局限,需在后续的研究中 要反映在对其接触的频率上,广播的影响主要加以改进。我们没有对大学生所接触的媒介进 反映在对其接触的时长上。各种媒介对大学生行内容分析,本研究的参与者是大学生,结论 的个体层面的国家印象的综合影响,更直接反不能外推到一般大众;而且,任何潜在的关于 映在大学生综合接触媒介内容的情况上,大学人的社会心理与行为存在文化普适性的假设都 生接触媒介中的财经新闻显著影响其个体层面应该在多种文化中加以测试(佐斌等,2060), 的国家印象。在媒介迅猛发展的当代,如何结我们需要继续探讨“其他人对我们(中国)有 合媒介、如何引导学生利用媒介资源进行学习,何想法”的课题,藉以加强了解(中国)国家 从而对学生有效开展国家认同、爱国主义教育,印象及其影响因素。 值得进一步思考(佐斌、陈晶、周少惠,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10CXW01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 本研究的结果还显示,大学生的个体层面目(09YJc86000、复旦大学“"985工程”哲 的国家印象受到实习的显著影响。本研究的结学社会科学研究创新基地资助项目 果同时显示,参加过实习的同学与没有参加过(08 FCZDO27)的研究成果之一。感谢祝建华教 实习的同学,在接触社会充分程度的自我评估授、孙少晶副教授的指导和帮助。 上存在显著差异;与没有实习过的同学相比,作者: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传播学系主任,副教 实习过的同学更认为自己接触社会充分(实习 授,博士,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 过同学M=3.01,SD=.97;没有实习过同学M 心主任助理 2.66,SD=.90,t=5.51,p<.001)。这进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系本科生 步说明,大学生的社会接触确实显著影响他们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系本科生 的个体层面的国家印象。这也进一步显示,国 家形象的塑造是一项由上到下的系统工程,需 参考文献 要全方位的参与,其主体不但包括政府,还应 卞冬磊、张稀颖(200s,《转型期大众传媒报道与 包括企业和全体国民(程曼丽,2007) 大学形象塑造关系研究一以2004年1月1日以来的相 媒介对大学生的个体层面的国家印象的影关报道为研究对象》,《新闻与传播研究》第2期 响,都是正向的;但是,实习对大学生的个体71、85页 ·48· ?1994-2016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口学变量对大学生的个体层面、群体层面的国 家印象的影响。 回归分析所得的结果给我们新的信息,男 生和女生在个体层面的国家印象上存在显著差 异,即性别是一个可能预测刻板印象的因素。 然而,年龄以及经常被认为刻板印象的可能影 响因素的教育程度,都没有对大学生的个体层 面的国家印象产生显著影响。这或许一方面因 为大学生群体在这两个因素上的差异不显著, 另一方面说明刻板印象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它 一旦形成,如果不采取措施进行干预,一般不 大改变 ( Katz D & Braly K W. ,1933; 卜安康、 周坤,2007; 张洪英、高丽娟,2005) 。 本研究的结果还显示,大学生的个体层面 的国家印象受到媒介的显著影响。无论是媒介 的接触频率、时长、内容,都对大学生的个体 层面的国家印象产生显著影响。但是不同的媒 介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电视的影响主 要反映在对其接触的频率上,广播的影响主要 反映在对其接触的时长上。各种媒介对大学生 的个体层面的国家印象的综合影响,更直接反 映在大学生综合接触媒介内容的情况上,大学 生接触媒介中的财经新闻显著影响其个体层面 的国家印象。在媒介迅猛发展的当代,如何结 合媒介、如何引导学生利用媒介资源进行学习, 从而对学生有效开展国家认同、爱国主义教育, 值 得 进 一 步 思 考 ( 佐 斌、 陈 晶、 周 少 惠, 2003) 。 本研究的结果还显示,大学生的个体层面 的国家印象受到实习的显著影响。本研究的结 果同时显示,参加过实习的同学与没有参加过 实习的同学,在接触社会充分程度的自我评估 上存在显著差异; 与没有实习过的同学相比, 实习过的同学更认为自己接触社会充分 ( 实习 过同学 M = 3. 01,SD = . 97; 没有实习过同学 M = 2. 66,SD = . 90,t = 5. 51,p < . 001) 。这进一 步说明,大学生的社会接触确实显著影响他们 的个体层面的国家印象。这也进一步显示,国 家形象的塑造是一项由上到下的系统工程,需 要全方位的参与,其主体不但包括政府,还应 包括企业和全体国民 ( 程曼丽,2007) 。 媒介对大学生的个体层面的国家印象的影 响,都是正向的; 但是,实习对大学生的个体 层面的国家印象的影响却是负向的。这些结果 反映了个体层面的国家影响的形成机制的复杂 性。当人们对这些问题和群体已经有了第一手 的经验,并建立了感知,他们从大众传媒获得 的信 息 和 印 象,影 响 更 小 ( Shapiro,Michael A. ,McDonald,& Daniel G. . ,1992) 。这还进 一步反映出,刻板印象是个人认知和群体互动 的结果 ( Brown,J. D. ,2003; Dominic Lasorsa, & Jia Dai. ,2007; Tim Kurz,& Anthony Lyons. , 2009) ; 这尤其从媒介使用、社会接触以及人口 学变量这些因素对大学生群体层面的国家印象 的影响中凸显出来。这些变量虽然没有对大学 生群体层面的国家印象产生显著影响,但它们 对其影响的方向与对个体层面的国家印象影响 的方向是一致的。因此,对大学生的国家印象 的研究,我们需要从他们的个人认知与社会互 动的关系角度,深入分析国家印象的形成机制。 本研究还有一些局限,需在后续的研究中 加以改进。我们没有对大学生所接触的媒介进 行内容分析,本研究的参与者是大学生,结论 不能外推到一般大众; 而且,任何潜在的关于 人的社会心理与行为存在文化普适性的假设都 应该在多种文化中加以测试 ( 佐斌等,2006) , 我们需要继续探讨 “其他人对我们 ( 中国) 有 何想法”的课题,藉以加强了解 ( 中国) 国家 印象及其影响因素。 本文 为 国 家 社 会 科 学 基 金 青 年 项 目 ( 10CXW01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 目 ( 09YJC860006) 、复旦大学 “985 工程” 哲 学社会科学研究创新基地资助项目 ( 08FCZD027) 的研究成果之一。感谢祝建华教 授、孙少晶副教授的指导和帮助。 作者: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传播学系主任,副教 授,博士,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 心主任助理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系本科生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系本科生 参考文献 卞冬磊、张稀颖 ( 2005) ,《转型期大众传媒报道与 大学形象塑造关系研究———以 2004 年 1 月 1 日以来的相 关报道为研究对象》,《新闻与传播研究》第 2 期,68 - 71、85 页。 ·48·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1 年第 1 期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