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因论对认知语言学研究的启示 似一种模因论简化(reductionism)的过程。模因论分析一个复杂的信仰体系,涉及识别、分解、及描述其中 模因传播的过程,包括复制力度(replication)、适应性(adaptationism)、自私程度(selfishness)等。 解构主义主要倡导人Derrida提出了一个概念一一“人类由语言构成”(made out of language):模因论 主张者Dennett也曾经使用模因的概念阐释与此类似的“意识”思想。他将模因看作人类意识“模拟机器” 的软件,在大脑硬件上运行。Derrida的说法一一人类或人类意识由语言构成,与Dennett的说法一一意识 是由复杂的模因互动而成,非常相似。语言对模因的复制与传播有很大影响。语言是模因的载体。 Derrida的解构主义过程可用来分析语篇:模因论可以用来分析文化,即:将文化分解成其基本成分一 一模因。由此可见,这两个研究分解过程十分接近,方法论也可共享。区别在于,解构主义的目的是分解 “意义”,模因目的是分解文化进化过程。解构主义认为自己是解读语篇的新方法,模因论也是解释文化、 科学及习得行为的新方法。它不仅仅是文化进化主义理论的复活,而是达尔文主义对文化研究的“简化策 略”(reductionism)。 模因需要认知模式。人类有认知自动性,相对于外部社会来讲,他们拥有对自己思维状态良好的掌控。 这在文化进化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人们不能强行让他人相信或同意自己的看法,必须诉诸复杂的策略, 如教育、劝说、控制等。这样可以对付人类的认知限制(cognitive constraints),过滤对方的认知机制。认 知限制还可以决定模因的采纳和传播:因此,在模因的传播与继承方面有一个关键的认知媒介。对于种种 模因来讲:如果模因无法在一个人的思维中获胜,那么它也无法在人群中传播(If memes do not win within the mind of the individual,they cannot spread around in the population)。认知意味着“思维”,而不是“意识” 或“理性”,Claxon认为“意识建立了可疑的故事,目的在于维护一种过分的、不精确的‘自我'”(Claxon, 1994)。由此,思维解释力和内在化过程对模因发展至关重要。 文化简化策略与认知语言学中的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之间有很强的类比性,因此,可以成为二者共同 解释语言现象、语言意义的切合点。 3.3模因的思维运作 模因在人脑思维环境中得以复制、采纳、变体、模仿并传播。如下图所示: Behavior行为输入 OBSERVATION观察 NTERPRETATION解释理解 UNDERSTANDING ADOPTION采纳 REPLICATION复制 Behavior行为输出 图2模因传播的过程 模因在人类思维中的采纳和复制存在两种体系: (I)工具性采纳(Instrumental adoption)。这种体系是我们所谓的应用“方法”,也是行为,计划,菜 谱、规律、步骤、工具等。人类的模仿行为并非简单的对他人行为的回应,而是理解其行为模式的目的和 原因,再次将此行为展示,并附加一个特点: 31模因论对认知语言学研究的启示 31 似一种模因论简化(reductionism)的过程。模因论分析一个复杂的信仰体系,涉及识别、分解、及描述其中 模因传播的过程,包括复制力度(replication)、适应性(adaptationism)、自私程度(selfishness)等。 解构主义主要倡导人 Derrida 提出了一个概念——“人类由语言构成”(made out of language);模因论 主张者 Dennett 也曾经使用模因的概念阐释与此类似的“意识”思想。他将模因看作人类意识“模拟机器” 的软件,在大脑硬件上运行。Derrida 的说法——人类或人类意识由语言构成,与 Dennett 的说法——意识 是由复杂的模因互动而成,非常相似。语言对模因的复制与传播有很大影响。语言是模因的载体。 Derrida 的解构主义过程可用来分析语篇;模因论可以用来分析文化,即:将文化分解成其基本成分— —模因。由此可见,这两个研究分解过程十分接近,方法论也可共享。区别在于,解构主义的目的是分解 “意义”,模因目的是分解文化进化过程。解构主义认为自己是解读语篇的新方法,模因论也是解释文化、 科学及习得行为的新方法。它不仅仅是文化进化主义理论的复活,而是达尔文主义对文化研究的“简化策 略”(reductionism)。 模因需要认知模式。人类有认知自动性,相对于外部社会来讲,他们拥有对自己思维状态良好的掌控。 这在文化进化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人们不能强行让他人相信或同意自己的看法,必须诉诸复杂的策略, 如教育、劝说、控制等。这样可以对付人类的认知限制(cognitive constraints),过滤对方的认知机制。认 知限制还可以决定模因的采纳和传播;因此,在模因的传播与继承方面有一个关键的认知媒介。对于种种 模因来讲:如果模因无法在一个人的思维中获胜,那么它也无法在人群中传播(If memes do not win within the mind of the individual, they cannot spread around in the population)。认知意味着“思维”,而不是“意识” 或“理性”,Claxon 认为“意识建立了可疑的故事,目的在于维护一种过分的、不精确的‘自我’”(Claxon, 1994)。由此,思维解释力和内在化过程对模因发展至关重要。 文化简化策略与认知语言学中的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之间有很强的类比性,因此,可以成为二者共同 解释语言现象、语言意义的切合点。 3.3 模因的思维运作 模因在人脑思维环境中得以复制、采纳、变体、模仿并传播。如下图所示: Behavior 行为输入 OBSERVATION 观察 INTERPRETATION 解释理解 UNDERSTANDING ADOPTION 采纳 REPLICATION 复制 Behavior 行为输出 图 2 模因传播的过程 模因在人类思维中的采纳和复制存在两种体系: (1) 工具性采纳(Instrumental adoption)。这种体系是我们所谓的应用“方法”,也是行为,计划,菜 谱、规律、步骤、工具等。人类的模仿行为并非简单的对他人行为的回应,而是理解其行为模式的目的和 原因,再次将此行为展示,并附加一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