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EU-10成功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冲击的原因分析 (一)国内应对危机的措施得当 EU-10转型以来一路坎坷,经历了多次经济动荡,除了匈牙利以外每个国家 都发生过严重的通胀危机,积累了处理相关危机的宝贵经验。因此在这次危机面 前,这些国家政策反应迅速、措施得当,收到了良好效果。而且,这些国家不乏 经验丰富的危机管理者。比如立陶宛前总理安德留斯·库比柳斯( Andrius Kubilius,2008-2012)、拉脱维亚前财长埃纳尔斯·雷普舍( Einars Repse, 2009—2010)以及罗马尼亚央行行长穆古尔·伊瑟雷斯库( Mugur isarescu, 1990-),他们都以善于处理危机著称,此次危机中再次临危受命,力挽狂澜。这 些国家国内的应对措施主要包括大规模财政调整、大规模公共支出削减以及金融 稳定措施等。 1.对内贬值代替对外贬值 尽管面临巨额经常项目赤字,四个实施钉住汇率制的国家(拉脱维亚、立陶 宛、爱沙尼亚和保加利亚)没有一个国家采取贬值策略,这与1997-1998年东 南亚金融危机中一些国家的反应截然不同 实际上,对于一个小型、高度开放的经济体,由于多种货币同时存在,货币 错配叫几乎不可避免,再完备的监管也不能完全抵消银行体系的汇率风险。在大 规模货币错配的情况下,一旦发生本币的大幅贬值,国内银行体系将遭受巨大损 失。EU-10中大多数国家的本币金融发展程度低下,本币基本上只用于缴纳税 收、工资支付和零售交易,外币负债一直以来都是宏观经济、金融体系以及个人 风险的主要来源。更何况贬值政策受益的主要是大出口商,后果是带来更大的收 入差距,而且这种得益还会随着通胀传导效应而被抵消殆尽,因为在经济全球化 和商品定价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大多数商品的定价权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而不 是由实施贬值策略的个别国家决定。再者,危机中外部需求急剧下降,因此即使 EU-10货币贬值,也未必能够扩大出口。 于是,这些国家用“对内贬值”,即削减工资和公共支出的办法代替货币贬 货币错配是指经济主体拥有的资产和承担的债务用不同的货币记值,或者其业务经营活动收入 与支付用不同的货币计价,并且未采取任何工具与手段规避汇率风险的现象。 96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1] 货币错配是指经济主体拥有的资产和承担的债务用不同的货币记值,或者其业务经营活动收入 与支付用不同的货币计价,并且未采取任何工具与手段规避汇率风险的现象。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窦菲菲 EU-10成功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冲击的原因分析 (一) 国内应对危机的措施得当 EU-10转型以来一路坎坷,经历了多次经济动荡,除了匈牙利以外每个国家 都发生过严重的通胀危机,积累了处理相关危机的宝贵经验。因此在这次危机面 前,这些国家政策反应迅速、措施得当,收到了良好效果。而且,这些国家不乏 经验丰富的危机管理者。比如立陶宛前总理安德留斯·库比柳斯 (Andrius Kubilius,2008-2012)、拉脱维亚前财长埃纳尔斯·雷普舍 (Einars Repše, 2009-2010) 以及罗马尼亚央行行长穆古尔·伊瑟雷斯库 (Mugur Isărescu, 1990-),他们都以善于处理危机著称,此次危机中再次临危受命,力挽狂澜。这 些国家国内的应对措施主要包括大规模财政调整、大规模公共支出削减以及金融 稳定措施等。 1. 对内贬值代替对外贬值 尽管面临巨额经常项目赤字,四个实施钉住汇率制的国家(拉脱维亚、立陶 宛、爱沙尼亚和保加利亚)没有一个国家采取贬值策略,这与1997-1998年东 南亚金融危机中一些国家的反应截然不同。 实际上,对于一个小型、高度开放的经济体,由于多种货币同时存在,货币 错配[1] 几乎不可避免,再完备的监管也不能完全抵消银行体系的汇率风险。在大 规模货币错配的情况下,一旦发生本币的大幅贬值,国内银行体系将遭受巨大损 失。EU-10 中大多数国家的本币金融发展程度低下,本币基本上只用于缴纳税 收、工资支付和零售交易,外币负债一直以来都是宏观经济、金融体系以及个人 风险的主要来源。更何况贬值政策受益的主要是大出口商,后果是带来更大的收 入差距,而且这种得益还会随着通胀传导效应而被抵消殆尽,因为在经济全球化 和商品定价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大多数商品的定价权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而不 是由实施贬值策略的个别国家决定。再者,危机中外部需求急剧下降,因此即使 EU-10货币贬值,也未必能够扩大出口。 于是,这些国家用“对内贬值”,即削减工资和公共支出的办法代替货币贬 96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