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银行本票、信用卡等票证。由此来看,现金的广义概念实际上就是指货币资金。(2)现金狭义概念仅指库 存现金,包括人民币现金和外币现金。 2.现金概念的运用。现金作为会计要素的名称(即会计科目)来使用,一般是指狭义的概念 也就是本章所阐述的内容。在会计中的其他场合,现金一般运用广义概念,比如我们经常提及的“现金资 产”、“非现金资产”和“现金流量表”等 (1)资产有多种分类方式,常见的两种是 资产=现金资产+非现金资产=货币资产+非货币资产 资产=货币性资产+非货币性资产 现金资产一般是指货币资产,非现金资产一般是指非货币资产。应注意“货币资产”、“非货币资 产”和“货币性资产”、“非货币性资产”在概念上是不同的。简单地说,货币性资产是具有货币性质的资 产,其概念要比货币资产广,即货币性资产包含了货币资产;非货币性资产是不具有货币性质的资产,其 概念要比非货币资产窄,即非货币资产包含了非货币性资产。 货币性资产是指持有的现金(广义概念)及将以固定或可确定金额的货币收取的资产,包括现金 (狭义概念)、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以及准备持有至 到期的债券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包括预付账款、存货、待摊费用、固定资 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股权投资以及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货币性”和“非货币性”的 概念在会计中比较常用,比如第十七章“非货币性交易”、第十二章“外币业务”中会计报表折算的“货 币性和非货币性项目法”等 (2)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是广义概念,但要注意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是不仅仅就是指现 金,还包括现金等价物。其中,现金是指广义的现金概念,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现 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高、易于转换为已知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短期投资,通常 是指购买在3个月或更短时间内即到期或即可转换为现金的债券投资。 (二)现金使用范围 企业的现金应严格在使用范围内开支,超出现金使用范围的支出应使用转账结算。现金的使用范 围是:(1)按规定允许向个人支付的项目,包括工资津贴、劳务报酬、科学文化体育奖金、劳保福利支出、 农产品收购价款、差旅费;(2)零星支出(主要指1000元以下的支出);(3)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其他支 出 (三)现金收支规定 对于现金收支规定,主要了解“四规定、六不准”:(1)四规定,即当日送存、不得坐支、提现 写明用途、特殊情况申请审核。(2)六不准,即不准白条抵库、不准谎报用途、不准代人存取、不准私人 存储、不准保留账外公款、不准私设小金库。 二、现金的计量 (一)计量依据 现金以实际收支数进行计量。 (二)库存现金限额规定 企业的库存现金限额应遵循以下规定:一般情况下,保留3至5天日常零星开支;远离银行和交 通不便的,保留15天正常开支 三、现金的记录 (一)现金核算要求 对于现金核算的要求,可以简化记忆了解:(1)“序时登记”,企业应设置现金日记账。(2)“定 期核对”,企业应保证账实相符,账账相符。(3)“按币种开设明细账”,企业在核算上应区分本币和外币。 (二)现金长短款处理 发现现金长款或短款时,应首先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处理时: 1.现金长款(溢余):属于应支付给有关人员或单位的,转入“其他应付款一一应付现金溢余(个 人或单位)”:无法查明原因,经批准转入“营业外收入一一现金溢余”。 2.现金短款(短缺):属于责任人赔偿的,转入“其他应收款一一应收现金短缺款(个人)”;属银行本票、信用卡等票证。由此来看,现金的广义概念实际上就是指货币资金。(2)现金狭义概念仅指库 存现金,包括人民币现金和外币现金。 2.现金概念的运用。现金作为会计要素的名称(即会计科目)来使用,一般是指狭义的概念, 也就是本章所阐述的内容。在会计中的其他场合,现金一般运用广义概念,比如我们经常提及的“现金资 产”、“非现金资产”和“现金流量表”等。 (1)资产有多种分类方式,常见的两种是: 资产 = 现金资产 + 非现金资产 = 货币资产 + 非货币资产 资产 = 货币性资产 + 非货币性资产 现金资产一般是指货币资产,非现金资产一般是指非货币资产。应注意“货币资产”、“非货币资 产”和“货币性资产”、“非货币性资产”在概念上是不同的。简单地说,货币性资产是具有货币性质的资 产,其概念要比货币资产广,即货币性资产包含了货币资产;非货币性资产是不具有货币性质的资产,其 概念要比非货币资产窄,即非货币资产包含了非货币性资产。 货币性资产是指持有的现金(广义概念)及将以固定或可确定金额的货币收取的资产,包括现金 (狭义概念)、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以及准备持有至 到期的债券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包括预付账款、存货、待摊费用、固定资 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股权投资以及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货币性”和“非货币性”的 概念在会计中比较常用,比如第十七章“非货币性交易”、第十二章“外币业务”中会计报表折算的“货 币性和非货币性项目法”等。 (2)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是广义概念,但要注意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是不仅仅就是指现 金,还包括现金等价物。其中,现金是指广义的现金概念,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现 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高、易于转换为已知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短期投资,通常 是指购买在 3 个月或更短时间内即到期或即可转换为现金的债券投资。 (二)现金使用范围 企业的现金应严格在使用范围内开支,超出现金使用范围的支出应使用转账结算。现金的使用范 围是:(1)按规定允许向个人支付的项目,包括工资津贴、劳务报酬、科学文化体育奖金、劳保福利支出、 农产品收购价款、差旅费;(2)零星支出(主要指 1000 元以下的支出);(3)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其他支 出。 (三)现金收支规定 对于现金收支规定,主要了解“四规定、六不准”:(1)四规定,即当日送存、不得坐支、提现 写明用途、特殊情况申请审核。(2)六不准,即不准白条抵库、不准谎报用途、不准代人存取、不准私人 存储、不准保留账外公款、不准私设小金库。 二、现金的计量 (一)计量依据 现金以实际收支数进行计量。 (二)库存现金限额规定 企业的库存现金限额应遵循以下规定:一般情况下,保留 3 至 5 天日常零星开支;远离银行和交 通不便的,保留 15 天正常开支。 三、现金的记录 (一)现金核算要求 对于现金核算的要求,可以简化记忆了解:(1)“序时登记”,企业应设置现金日记账。(2)“定 期核对”,企业应保证账实相符,账账相符。(3)“按币种开设明细账”,企业在核算上应区分本币和外币。 (二)现金长短款处理 发现现金长款或短款时,应首先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处理时: 1.现金长款(溢余):属于应支付给有关人员或单位的,转入“其他应付款――应付现金溢余(个 人或单位)”;无法查明原因,经批准转入“营业外收入――现金溢余”。 2.现金短款(短缺):属于责任人赔偿的,转入“其他应收款――应收现金短缺款(个人)”;属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