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蘇州大摩謦報教育科学版20143 M edvene等人将⑩S视为亲密关系的集合体,但是以往的研究范式(方法)也存在着某些缺陷, 作为我性( veness)的指标。[21研究以S为研究突出表现为自我在与他人进行交往中,对他人表 工具,考察了我性感在公正和满足关系中的调节征主要是依据他人提供的信息,还是自我个体经 作用,结果发现在高水平的我性或认知相互依靠验中已有的经验,还是两者都有?如果两者都有, 上,公正和满足存在较弱的相关。在特定关系中,那么这两类信息在自我一他人表征中各自充当着 IS与自我表露与关系满意度和关系承诺之间存什么样的角色?已有研究指出尽管自我和他人信 在显著正相关,而⑩S与自我表露之间则无显著息加工具有某些共享的神经结构,但并不意味着 异。进一步分析发现,自我展露是⑩S与关系自我和他人信息加工的神经生理结构是完全对等 承诺间的中间变量。01另对483名大学生完成了的。【3另外,自我一他人表征强调自我在与他人 有关亲密关系的调查发现,62%的有浪漫关系,交往时,对自我和他人相关信息的加工及其与个 23%的有一个亲密的朋友,15%的有个配偶,这体已有经验的联结方式,而在以往的研究中对人 也验证了⑩S量表具有良好的预测效度。而国内际交往背景(情境)的操控还不是那么充分和有效。 学者张洪和王登峰对中国大学生的亲密关系研究因此,如何创设有效的情境和研究者如何对不同 发现⑩S量表的文化差异和不能有效地区分中国情境下的不同主体信息进行有效测评等应该成为 大学生与恋人的亲密程度。t3 该领域进一步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以往研究范 三、评价与展望 式上的另一大局限是过多关注视觉刺激的加工而 忽视了其他感觉类型刺激的加工。近年来有研究 综上所述,研究者对自我一他人表征的发展者采用听觉任务[3,3和痛觉任务3考察了自我 特征和测评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也在某些方他人表征,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这为多通道信 面达成了共识,如自我一他人表征是由早期自息加工的综合研究提供了思考方向。L01 我一母亲(主要抚养人)表征发展而来的,自我参 最后,不同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有助于对自 效应研究范式是自我一他人表征研究的重要方我一他人表征更深入和精细地研究。自我参照效 法。从对以往研究进行整理分析发现,还有一些应研究范式、心理理论硏究范式和M⑩典型程序 问题尚需进一步探讨和验证。 能够有效地控制额外刺激对于信息加工的干扰 (一)自我一他人表征的发展过程 相对精确地考察自我相关表征和他人相关信息表 自我一他人表征不仅强调自我的哪些部分参征关系和特征,但是其研究结果的总体效度和生 与了与特定他人的人际交往,还强调自我一他人态效度有限。将他人包括进自我(S)测量法可 经验是怎样组织的。因此,自我一他人表征为自以大规模地考察自我和他人关系特征、易操作, 我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研究者一致认但其也无法摆脱问卷法测量本身的弊端。因此, 为自我一他人表征是由早期的对自我(婴儿) 未来研究可以从研究范式整合上来进一步考察自 他人(母亲)表征发展而来的,那么,自我一他人我一他人表征的特征和内在神经机制 表征发展有怎样的规律?自我一他人表征是早期 (三)研究群体和内容的拓展 的婴儿一母亲表征在范围和内容上的扩展,还是 从对以往研究的梳理和分析显示,自我一他 婴儿一母亲表征的“蜕变”?有研究表明,主体的人表征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大学生群体,对其 认知发展水平[13、自我意识水平2、表征情境、他群体的关注还不多见。由于大学生所处的发展 任务难度【3]和任务类型[3等都对自我一他人表阶段和社会地位比较特殊,其对自我和他人信息 征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文化背景对自我一他人的认知加工也比较特殊。因此,大学生自我一他人 表征影响日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35-361那表征的规律也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群体特异性。 么,除此之外,在自我一他人表征发展中还有哪当大学生的自我一他人表征特征作为参照对其他 些重要因素?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未来研究进一步群体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推断时,其缺陷和弊端将 解决。 不言自明。此外,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特定群 (二)研究范式的整合和创新 体[4和特定条件[下的自我一他人表征,并取得 以往对自我一他人表征的研究范式(方法)为了一些具有启发意义的成果。如杨帅等采用金钱 自我一他人表征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也博弈任务考察了人际距离对自我一他人表征的影 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自我一他人表征的广泛研究。响,发现在观察条件下,被试自评与朋友的亲近程·52· 教育科学版 2014.3 Medvene等人将IOS视为亲密关系的集合体, 作为我性(weness)的指标。[29]研究以IOS为研究 工具,考察了我性感在公正和满足关系中的调节 作用,结果发现在高水平的我性或认知相互依靠 上,公正和满足存在较弱的相关。在特定关系中, IOS与自我表露与关系满意度和关系承诺之间存 在显著正相关,而IOS与自我表露之间则无显著 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自我展露是IOS与关系 承诺间的中间变量。[30]另对483名大学生完成了 有关亲密关系的调查发现,62%的有浪漫关系, 23%的有一个亲密的朋友,15%的有个配偶,这 也验证了IOS量表具有良好的预测效度。而国内 学者张洪和王登峰对中国大学生的亲密关系研究 发现IOS量表的文化差异和不能有效地区分中国 大学生与恋人的亲密程度。[31] 三、评价与展望 综上所述,研究者对自我—他人表征的发展 特征和测评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也在某些方 面达成了共识,如自我—他人表征是由早期自 我—母亲(主要抚养人)表征发展而来的,自我参 照效应研究范式是自我—他人表征研究的重要方 法。从对以往研究进行整理分析发现,还有一些 问题尚需进一步探讨和验证。 (一)自我—他人表征的发展过程 自我—他人表征不仅强调自我的哪些部分参 与了与特定他人的人际交往,还强调自我—他人 经验是怎样组织的。因此,自我—他人表征为自 我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研究者一致认 为自我—他人表征是由早期的对自我(婴儿)— 他人(母亲)表征发展而来的,那么,自我—他人 表征发展有怎样的规律?自我—他人表征是早期 的婴儿—母亲表征在范围和内容上的扩展,还是 婴儿—母亲表征的“蜕变”?有研究表明,主体的 认知发展水平[13]、自我意识水平[12]、表征情境[32]、 任务难度[33]和任务类型[34]等都对自我—他人表 征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文化背景对自我—他人 表征影响日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35-36]那 么,除此之外,在自我—他人表征发展中还有哪 些重要因素?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未来研究进一步 解决。 (二)研究范式的整合和创新 以往对自我—他人表征的研究范式(方法)为 自我—他人表征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也 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自我—他人表征的广泛研究。 但是以往的研究范式(方法)也存在着某些缺陷, 突出表现为自我在与他人进行交往中,对他人表 征主要是依据他人提供的信息,还是自我个体经 验中已有的经验,还是两者都有?如果两者都有, 那么这两类信息在自我—他人表征中各自充当着 什么样的角色?已有研究指出尽管自我和他人信 息加工具有某些共享的神经结构,但并不意味着 自我和他人信息加工的神经生理结构是完全对等 的。[37]另外,自我—他人表征强调自我在与他人 交往时,对自我和他人相关信息的加工及其与个 体已有经验的联结方式,而在以往的研究中对人 际交往背景(情境)的操控还不是那么充分和有效。 因此,如何创设有效的情境和研究者如何对不同 情境下的不同主体信息进行有效测评等应该成为 该领域进一步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以往研究范 式上的另一大局限是过多关注视觉刺激的加工而 忽视了其他感觉类型刺激的加工。近年来有研究 者采用听觉任务[34,38]和痛觉任务[39]考察了自我— 他人表征,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这为多通道信 息加工的综合研究提供了思考方向。[40] 最后,不同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有助于对自 我—他人表征更深入和精细地研究。自我参照效 应研究范式、心理理论研究范式和MIO典型程序 能够有效地控制额外刺激对于信息加工的干扰, 相对精确地考察自我相关表征和他人相关信息表 征关系和特征,但是其研究结果的总体效度和生 态效度有限。将他人包括进自我(IOS)测量法可 以大规模地考察自我和他人关系特征、易操作, 但其也无法摆脱问卷法测量本身的弊端。因此, 未来研究可以从研究范式整合上来进一步考察自 我—他人表征的特征和内在神经机制。 (三)研究群体和内容的拓展 从对以往研究的梳理和分析显示,自我—他 人表征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大学生群体,对其 他群体的关注还不多见。由于大学生所处的发展 阶段和社会地位比较特殊,其对自我和他人信息 的认知加工也比较特殊。因此,大学生自我—他人 表征的规律也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群体特异性。 当大学生的自我—他人表征特征作为参照对其他 群体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推断时,其缺陷和弊端将 不言自明。此外,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特定群 体[41]和特定条件[42]下的自我—他人表征,并取得 了一些具有启发意义的成果。如杨帅等采用金钱 博弈任务考察了人际距离对自我—他人表征的影 响,发现在观察条件下,被试自评与朋友的亲近程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