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徐松岩:《易传》的政治思想 此外;“一阴一阳之谓道”也体现出宇宙是运动变化的。《系处于君位臣下处于臣位,上下各得其位,不相凌越治国之事宏 辞》云“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大而嘉美则天下大治也。购 唯变所适。:柳《彖传》云:“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亏有 传的作者以“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为 虛,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意谓“太阳正中就要偏永恒不变的自然秩序,此后又依据乾为君为父坤为臣为民 斜,月亮圆满就要亏缺,天地间的日月还有这样的满缺,跟着时把这种自然秩序又说成是一种社会秩序。然后又以被加上社会 间消长,何况人事呢何况鬼神的受祭祀呢?m《易经》中这伦理意义的自然秩序(如把乾坤说成尊卑把天在上地在下说 两段话就是在说天地在变,世界一切都在变化 成是自然界的贵贱)倒转来论证社会上的封建伦理秩序的合理 性。“那末得出的结论是:天尊地卑,是乾坤确定不移的地位。 二、《易传》-治思想的具体内容 尊者贵者在上卑者贱者在下。自然界的规律既然如此,那么 阴一阳之谓道”是《易传》学的基础与核心。这种思想社会的秩序也应当如此。四从而保证了君主为代表的统治 被《易传》作者所运用,从而形成了《易传》特有的政治思想 阶层地位的稳固统治秩序的稳定,以及保证了统治集团内部 1.“尊卑有位、上下有序的等级关系 家族内部关系的和谐与安定。对“尊卑有序,上下有序的强调, 《易传》作者认为宇宙中存在“阴与阳柔与刚”这种相互对是对合法的政治强制力统摄力的强调是贯穿于《易传》治观 立的状态。那么如何将这种矛盾对立应用到人类社会中呢?的一条主线 《易传》的作者用比附和人造的办法制造了人事与自然的统一, 2.分析矛盾的运动变化而行“应变政治 从而达到了这一目的。作者认为自然与人类是一种父子生成关 易传》是尚变的。《系辞》云:“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 系,他们把人类社会说成是天地的子孙,序卦》云:“有天地然后久”《易传》的思想是要把事物运动变化的特点应用于政 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治中这就是《易传》思想中的“应变政治观 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这 “应变政治”的第一个特点是要求行政者要“顺时而动”。虽 就是说整个世界都是若干不同层次的对立事物构成的,世界先然在《易传》中没有明确提出这句话,但我们通过分析是可以得 有天地的对立产生了自然界的万物。有了自然界的万物然后出这个结论的。豫卦《彖传》中讲“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 有人类社会体现于人类社会就是“男女夫妇君臣”这四时不忒。圣人以顺时则刑罚清而民服。m怎样做到顺动 几种两两对立的政治关系。“这种父子生成关系把君臣关系与呢?《易传》的作者提出“时”的概念来解答这个问题。《易传》中 礼仪制度自然化了,使之成为自然演进中的一环。既然是自然提到“时“的地方很多如:“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 演进中的一环,君臣与礼仪制度不仅是必然的,也是绝对合理的其道光明。~革之时大矣哉。”“变通者趣时者也”。《易传》的 和不可动摇的。四进而确立了尊上卑下,各有其位的等级者认为事物应适时而自动变化,人们应时采取不同的行动这就 关系。矛盾的两个方面必有一方居于支配地位而另一方则居做到了顺动。“扼要地讲天地以顺动就是自然遵循自己的法则 于被支配地位。在《易传》中体现的是刚强胜柔弱。《说卦》云:而应时变化圣人以顺动就是遵循社会法则而应时变化”。3m “乾,健也。坤,顺也。”“乾为天、为父、为君”“坤为地、为母、为 《易传》所讲的“顺时而动”也有其不同的表现。第一,统治 众为布”,甽《系辞》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健既是者要适时而行政事。行政要顺应时间和条件的变化。《易传》所 刚顺即是柔,尊则为上,卑则为下。由此可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讲的时不仅包括时间概念还包括那个时间的环境和条件。《易 《易传》中刚强为主导柔弱居于次要地位;而在阶级关系中则传》提到“天地盈虚,与时消息”与《象传》讲的“君子治历明时”, 体现为“君尊臣卑,父尊子卑夫尊妻卑的等级关系。《易传》以以及《系辞》中言“变通配四时”,就是要求人们与自然之变相 刚强为主柔弱为次的辩证哲学,反映在其政治观中就是这种致。历即历法,自古以来人们就非常重视它把它作为颁布政令 尊卑已陈贵贱位矣”的思想 的一个依据,以时令规定时政按自然季节安排工作。而《易传》 《易传》非常强调这种“上下有序、尊卑有位的政治观,尤其中所讲的“与时微行”,“时止时行”就是在讲人的行动要与客观 在论述君主统治权力的合法性上更是如此。《系辞》云:“天地之条件的变化相一致,在不同的条件下采取不同的态度和做法。 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在政治关系中,“位’是对政君子行政尤其要注意这一点对此乾卦及其《彖传》有较完备的 治角色的定位,是对国家政权运作的合法性与合理性的肯阐述。乾卦由初九到用九,讲了“龙即所谓“君”所处的不同时 认”,《易传》特别强调君臣上下的位“当”与“不当”,即合不位,即所处的不同环境与条件,以及应采取的不同做法。乾 合乎法定的权位体制。如果“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彖传》曰“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金景芳先生 而无辅”,则“动而有悔”。中国古代讲求“名正则言顺”君王居在研究“乾卦时写到:“我看这段话是讲用《易》的,即怎样把它 上并有“尊位”才能掌握好政权,有政权则能建立功业,可能的统应用于社会应用于政治。乾卦六爻,有终有始。‘大明终始六 治者才能成为现实的统治者才能拥有某种社会公认的政治权位时成’是把这个六位,潜呀、见呀、惕呀跃呀、飞呀亢呀,都按 力,并基于这种政治权力以及相应的政治权威而要求臣民服从,照各自的时位去做。这就叫做六位时成。这也就是时乘六龙 从而才能实现当政者的政治抱负。盍卦《彖》辞说:“盍刚上而以御天’。m我认为君子行政就应该吸收乾卦的蕴意,在 柔下,巽而止,盍。盍元亨’,而天下治也。m就是说“君上哪一个时位就行那个时位的政事,循序渐进。当然统治者在适 20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此外“, 一阴一阳之谓道”也体现出宇宙是运动变化的。《系 辞》云“: 变动不居 ,周流六虚;上下无常 ,刚柔相易 ,不可为典要 , 唯变所适。”[1](P89)《彖传》云“: 日中则昃 ,月盈则食。天地盈亏有 虚 ,与时消息 ,而况于人乎 ,况于鬼神乎 ?”意谓“太阳正中就要偏 斜 ,月亮圆满就要亏缺 ,天地间的日月还有这样的满缺 ,跟着时 间消长 ,何况人事呢 ,何况鬼神的受祭祀呢 ?”[3](P195《) 易经》中这 两段话就是在说天地在变 ,世界一切都在变化。 二《、易传》政治思想的具体内容 “一阴一阳之谓道”是《易传》哲学的基础与核心。这种思想 被《易传》作者所运用 ,从而形成了《易传》特有的政治思想。 1.“尊卑有位、上下有序”的等级关系 《易传》作者认为宇宙中存在“阴与阳 ,柔与刚”这种相互对 立的状态。那么如何将这种矛盾对立应用到人类社会中呢 ? 《易传》的作者用比附和人造的办法制造了人事与自然的统一 , 从而达到了这一目的。作者认为自然与人类是一种父子生成关 系 ,他们把人类社会说成是天地的子孙《, 序卦》云“: 有天地然后 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 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1](P210)“这 就是说 ,整个世界都是若干不同层次的对立事物构成的 ,世界先 有天地的对立 ,产生了自然界的万物。有了自然界的万物 ,然后 有人类社会。[4](P210) 体现于人类社会就是“男女、夫妇、君臣”这 几种两两对立的政治关系。“这种父子生成关系把君臣关系与 礼仪制度自然化了 ,使之成为自然演进中的一环。既然是自然 演进中的一环 ,君臣与礼仪制度不仅是必然的 ,也是绝对合理的 和不可动摇的。”[5](P232) 进而确立了尊上卑下 ,各有其位的等级 关系。矛盾的两个方面 ,必有一方居于支配地位 ,而另一方则居 于被支配地位。在《易传》中体现的是刚强胜柔弱。《说卦》云: “乾 ,健也。坤 ,顺也。”“乾为天、为父、为君”“, 坤为地、为母、为 众、为布”, [1](P91《) 系辞》说“: 天尊地卑 ,乾坤定矣。”[1](P81)健既是 刚 ,顺即是柔 ,尊则为上 ,卑则为下。由此可得出这样的结论:在 《易传》中 ,刚强为主导 ,柔弱居于次要地位;而在阶级关系中则 体现为“君尊臣卑 ,父尊子卑 ,夫尊妻卑”的等级关系。《易传》以 刚强为主 ,柔弱为次的辩证哲学 ,反映在其政治观中就是这种 “尊卑已陈 ,贵贱位矣”的思想。 《易传》非常强调这种“上下有序、尊卑有位”的政治观 ,尤其 在论述君主统治权力的合法性上更是如此。《系辞》云“: 天地之 大德曰生 ,圣人之大宝曰位。”[1](P86)在政治关系中“,‘位’是对政 治角色的定位 ,是对国家政权运作的合法性与合理性的肯 认”, [6](P36《) 易传》特别强调君臣上下的位“当”与“不当”,即合不 合乎法定的权位体制。如果“贵而无位 ,高而无民 ,贤人在下位 而无辅”,则“动而有悔”。中国古代讲求“名正则言顺”,君王居 上并有“尊位”才能掌握好政权 ,有政权则能建立功业 ,可能的统 治者才能成为现实的统治者 ,才能拥有某种社会公认的政治权 力 ,并基于这种政治权力以及相应的政治权威而要求臣民服从 , 从而才能实现当政者的政治抱负。盍卦《彖》辞说“: 盍 ,刚上而 柔下 ,巽而止 ,盍。盍‘元亨’,而天下治也。”[1](P41) 就是说“君上 处于君位 ,臣下处于臣位 ,上下各得其位 ,不相凌越 ,治国之事宏 大而嘉美 ,则天下大治也。”[6](P36) 传的作者以“天尊地卑 ,乾坤定矣 ,卑高以陈 ,贵贱位矣。”为 永恒不变的自然秩序 ,此后又依据乾为君、为父;坤为臣、为民 , 把这种自然秩序又说成是一种社会秩序。然后又以被加上社会 伦理意义的自然秩序(如把乾坤说成尊卑 ,把天在上、地在下说 成是自然界的贵贱)倒转来论证社会上的封建伦理秩序的合理 性。“那末得出的结论是:天尊地卑 ,是乾坤确定不移的地位。 尊者贵者在上 ,卑者贱者在下。自然界的规律既然如此 ,那么 , 社会的秩序也应当如此。”[4](P211)从而保证了君主为代表的统治 阶层地位的稳固 ,统治秩序的稳定 ,以及保证了统治集团内部 , 家族内部关系的和谐与安定。对“尊卑有序 ,上下有序”的强调 , 是对合法的政治强制力、统摄力的强调 ,是贯穿于《易传》政治观 的一条主线。 2.分析矛盾的运动变化而行“应变政治” 《易传》是尚变的。《系辞》云:“易穷则变 ,变则通 ,通则 久”。[1](P88《) 易传》的思想是要把事物运动变化的特点应用于政 治中 ,这就是《易传》思想中的“应变政治”观。 “应变政治”的第一个特点是要求行政者要“顺时而动”。虽 然在《易传》中没有明确提出这句话 ,但我们通过分析是可以得 出这个结论的。豫卦《彖传》中讲“天地以顺动 ,故日月不过 ,而 四时不忒。圣人以顺时 ,则刑罚清而民服。”[1](P40)怎样做到顺动 呢 ?《易传》的作者提出“时”的概念来解答这个问题。《易传》中 提到“时”的地方很多如“: 时止则止 ,时行则行 ,动静不失其时 , 其道光明。”“革之时 ,大矣哉。”“变通者趣时者也”。《易传》的作 者认为事物应适时而自动变化 ,人们应时采取不同的行动 ,这就 做到了顺动。“扼要地讲 ,天地以顺动就是自然遵循自己的法则 而应时变化 ,圣人以顺动就是遵循社会法则而应时变化”。[3](P47) 《易传》所讲的“顺时而动”也有其不同的表现。第一 ,统治 者要适时而行政事。行政要顺应时间和条件的变化。《易传》所 讲的时不仅包括时间概念 ,还包括那个时间的环境和条件。《易 传》提到“天地盈虚 ,与时消息”与《象传》讲的“君子治历明时”, 以及《系辞》中言“变通配四时”,就是要求人们与自然之变相一 致。历即历法 ,自古以来人们就非常重视它 ,把它作为颁布政令 的一个依据 ,以时令规定时政 ,按自然季节安排工作。而《易传》 中所讲的“与时微行”“, 时止时行”就是在讲人的行动要与客观 条件的变化相一致 ,在不同的条件下采取不同的态度和做法。 君子行政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对此乾卦及其《彖传》有较完备的 阐述。乾卦由初九到用九 ,讲了“龙”即所谓“君”所处的不同时 位 ,即所处的不同环境与条件 ,以及应采取的不同做法。乾卦 《彖传》曰“: 大明终始 ,六位时成 ,时乘六龙以御天”,金景芳先生 在研究“乾卦”时写到“: 我看这段话是讲用《易》的 ,即怎样把它 应用于社会 ,应用于政治。乾卦六爻 ,有终有始。‘大明终始六 位时成’是把这个六位 ,潜呀、见呀、惕呀、跃呀、飞呀、亢呀 ,都按 照各自的时位去做。这就叫做六位时成。这也就是‘时乘六龙 以御天’。”[7](P106)我认为君子行政 ,就应该吸收乾卦的蕴意 ,在 哪一个时位 ,就行那个时位的政事 ,循序渐进。当然统治者在适 — 521 — 徐松岩《: 易传》的政治思想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