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454· 中草药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第36卷第3期2005年3月 展前景。 药用成分含量增加,从而定向调控药用真菌的品质。焦点在 3.1传统药用真菌的生产:与传统的生产方式相比,应用生 于次生代谢途径中关键的酶和基因的定位、分离及克隆。 物技术进行传统药材生产和品质改进有明显的优点。生物技 3.5药用筛选:应用细胞培养技术,从细胞水平筛选药用成 术在药用真菌生产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防病虫害、优化品 分,进而在基因水平上确定其作用机制。中药主要通过调节 质、减少农药和重金属污染等方面。通过转基因技术,使药用 机体的整体机能,即通过对多靶点基因的表达调控而起作 真菌获得自身的抗虫、抗病毒能力,减少栽培过程中农药的 用,单味药和复方药都可通过其对相关药效基因表达的影响 使用,保证中药的天然、安全,从而促进出口和应用。目前野 (即药物基因组学),在分子水平上建立中药活性检测系统。 生珍贵药用真菌因过度开采已出现濒临灭绝的危机,采用生 利用高通量的基因芯片技术,可以快速、准确进行高效药物 物工程技术对其进行研究开发,通过细胞工程、染色体工程、 的筛选。同时可对药物作用的靶基因进行鉴别,进一步检测 细胞融合等技术,可以培养出天然药用成分含量高的新的药 该药物是否会致畸或造成其他危险,加快特效复方药研制。 用真菌。同时建立适宜于低温液氮冷冻保存技术,对物种进 也可以利用DNA芯片分析用药前后整个机体的不同组织、 行保存,供进一步的研究。 器官基因表达差异。再用mRNA构建cDNA表达文库,然后 3.2地道药用真菌培育选种鉴定:主要利用DNA分子标 用得到的肽库制作肽芯片,即可以从众多的药物成分中筛选 记技术进行生药鉴定,选育地道药用真菌。药用真菌中作为 到起作用的部分物质。 药用的部位称为基原,它的真伪鉴别是中药质量研究、品质 4结语 评价以及药材学、炮制学、化学、药效学研究,乃至临床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先进技术的产生与建 中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传统的药用真菌鉴别主要依据的是 立,为药用真菌的研究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领域,特别是在生 药材外观性状,而近代生药学主要从生物分类学(基原鉴 物技术领域,分子生物学已成为现代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 别)、细胞组织学(显微鉴别)、化学(理化鉴别)角度建立了相 它不断地与其他学科进行广泛而深人的横向联系与交叉融 对客观的质量鉴别标准。DNA是最稳定的遗传信息,生物个 合),为中医药(包括药用真菌)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强大 体不同组织器官的部位以至细胞都具备相同的遗传信息,利 的推动作用。将人类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等前沿交叉学科 用基因与药物成分相关性的原理,可以更好的保护、利用及 的一些先进研究方法和手段如DNA分子标记技术、生物芯 寻找新的生药资源。通常采用RAPD技术及RFLP技术鉴 片技术等应用到中医药研究领域中,也将是中药现代化发展 定不同物种,并通过建立DNA指纹图谱,确立地道药材的 的新方向1副],对药用真菌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也是一个有益 分子指征(特异的DNA片段),并以其制备特异探针来检测 的启迪。 相应的药材,为中药质量标准化奠定了基础。 References: 3.3利用基因工程和细胞培养技术高效表达和生产天然活 [1]Zhang K C.The situation and feature of research and deve- lopment of pharmaceutical fungi [J.J Food Sci Biotechnol 性成分或转基因真菌:利用转基因技术,将特异基因导入快 (食品与生物技术),2002,21(1):99-103. 速生长繁殖的药用真菌中,生产外源基因编码的药用多肽和 [2] Zhou X W,Lin J.Resources of wild Ganaderma spp.in China and their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J].Acta Edul 蛋白,是优化种质、解决药用真菌资源短缺问题的一个重要 Fungi(食用菌学报),1999,6(1):58-64. 途径16]。对于药用成分明确但含量极低或生长周期较长的 L3] Zhuang Y.Review of medicinal fungi from China [J.Edib Fungi China(中国食用菌),2001,20(2):3-5, 药材,可以选取适宜的真菌表达系统,通过转基因技术高效 [4 Lorenzen K,Anke T.Basidiomycetes as a source for new 表达外源基因,从而获得高效表达的药用成分,创造新的药 bioactive natural products [J].Curr Organ Chem,1998,2: 329-364. 用真菌资源。 [5] Wu T S,Shi L S,Kuo S C.Cytotoxicity of Ganoderma lucidum triterpenes []]J Nat Prod,2001,64:1121-1122. 3,4提高代谢产物的含量,获取更多的有效成分:具有中国 [6] Tang Y J,Zhong J J.Role of oxygen supply on submerged 特色的生物技术医药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就是中草药及其 fermentation of Ganoderma lucidum for production of Gano- derma polysaccharide and ganoderic acid [J].Enzyme Microb 药用成分的发酵生产。利用发酵技术人工生产人们所需的药 Technol,2003,32:478-484. 用成分是目前较受欢迎的方法,因此建立具有能够生产药用 [7]Ma F Y,Luo X C.Application of molecular markers in genetic and breeing of edible mushroom [J].Mycosystema 成分较高的细胞系,采用适宜的发酵基质以及选用高效方法 (菌物系统),2002,21(1):147-151. 对药用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是该领域的技术关键和研究核心 [8] Hu L Xu Y.Application of AFLP to fungi research [J]. Biotechnology(生物技术),2003,13(4):43. 问题。真菌的药用成分绝大部分为次生代谢产物,通过组织 [9] Jiang Q P,Ji H,Zhu ZH,et al.The technique of RAPD and 培养技术和发酵技术,可生产高效表达的天然药用成分。在 its application in the studies of edible and medicinal fungi LJ].J Hebei Acad Sci(河北科学院学报),2003,20(1):59- 药用真菌发酵过程中通过添加适合的诱导剂及前体物,促进 64. [10] Terashima K,Matsumoto T,Hasebe K,et al.Genetic 和扩大代谢产物的产量。发酵技术在真菌类药物生产中应用 diversity and strain-typing in cultivated strains of Lentinula 尤为广泛。此外,基因工程产物的扩大生产也主要是通过这 edodes(the shii-take mushroom)in Japan by AFLP analysis LJ.Mycol Res,2002,106(1):34-39、 一技术,生产多肽及蛋白类药物成分。目前的难点和重点在 [11]Terashima K,Katsumoto T,Hasebe K,et al.A genetic 于如何更好的分离、纯化下游产物中的药用成分。反义技术 linkage map of Lentinula edodes (shiitake)based on AFLP makes[J].ycol Res,2002,106(8):911-917. 可以控制某一代谢途径关键酶基因,抑制或激活酶活性,使 [12] Liu ZT,Luo X C.The Bio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of·454 ·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36卷第 3期 2005年 3月 展前景。 3.1 传统药用真菌的生产:与传统的生产方式相比,应用生 物技术进行传统药材生产和品质改进有明显的优点。生物技 术在药用真菌生产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防病虫害、优化品 质、减少农药和重金属污染等方面。通过转基因技术,使药用 真菌获得自身的抗虫、抗病毒能力,减少栽培过程中农药的 使用,保证中药的天然、安全,从而促进出口和应用。目前野 生珍贵药用真菌因过度开采已出现濒临灭绝的危机,采用生 物工程技术对其进行研究开发,通过细胞工程、染色体工程、 细胞融合等技术,可以培养出天然药用成分含量高的新的药 用真菌。同时建立适宜于低温液氮冷冻保存技术,对物种进 行保存,供进一步的研究。 3. 2 地道药用真菌培育选种鉴定:主要利用 DNA分子标 记技术进行生药鉴定,选育地道药用真菌。药用真菌中作为 药用的部位称为基原,它的真伪鉴别是中药质量研究、品质 评价以及药材学、炮制学、化学、药效学研究,乃至临床应用 中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传统的药用真菌鉴别主要依据的是 药材外观性状,而近代生药学主要从生物分类学(基原鉴 别)、细胞组织学(显微鉴别)、化学(理化鉴别)角度建立了相 对客观的质量鉴别标准。DNA是最稳定的遗传信息,生物个 体不同组织器官的部位以至细胞都具备相同的遗传信息,利 用基因与药物成分相关性的原理,可以更好的保护、利用及 寻找新的生药资源。通常采用 RAPD技术及 RFLP技术鉴 定不同物种,并通过建立 DNA指纹图谱,确立地道药材的 分子指征(特异的DNA片段),并以其制备特异探针来检测 相应的药材,为中药质量标准化奠定了基础。 3.3 利用基因工程和细胞培养技术高效表达和生产天然活 性成分或转基因真菌:利用转基因技术,将特异基因导人快 速生长繁殖的药用真菌中,生产外源基因编码的药用多肤和 蛋白,是优化种质、解决药用真菌资源短缺问题的一个重要 途径[16]。对于药用成分明确但含量极低或生长周期较长的 药材,可以选取适宜的真菌表达系统,通过转基因技术高效 表达外源基因,从而获得高效表达的药用成分,创造新的药 用真菌资源。 3.4 提高代谢产物的含量,获取更多的有效成分:具有中国 特色的生物技术医药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就是中草药及其 药用成分的发酵生产。利用发酵技术人工生产人们所需的药 用成分是 目前较受欢迎的方法,因此建立具有能够生产药用 成分较高的细胞系,采用适宜的发酵基质以及选用高效方法 对药用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是该领域的技术关键和研究核心 问题。真菌的药用成分绝大部分为次生代谢产物,通过组织 培养技术和发酵技术,可生产高效表达的天然药用成分。在 药用真菌发酵过程中通过添加适合的诱导剂及前体物,促进 和扩大代谢产物的产量。发酵技术在真菌类药物生产中应用 尤为广泛。此外,基因工程产物的扩大生产也主要是通过这 一技术,生产多肤及蛋白类药物成分。目前的难点和重点在 于如何更好的分离、纯化下游产物中的药用成分。反义技术 可以控制某一代谢途径关键酶基因,抑制或激活酶活性,使 药用成分含量增加,从而定向调控药用真菌的品质。焦点在 于次生代谢途径中关键的酶和基因的定位、分离及克隆。 3. 5 药用筛选:应用细胞培养技术,从细胞水平筛选药用成 分,进而在基因水平上确定其作用机制。中药主要通过调节 机体的整体机能,即通过对多靶点基因的表达调控而起作 用,单味药和复方药都可通过其对相关药效基因表达的影响 (即药物基因组学),在分子水平上建立中药活性检测系统。 利用高通量的基因芯片技术,可以快速、准确进行高效药物 的筛选。同时可对药物作用的靶基因进行鉴别,进一步检测 该药物是否会致畸或造成其他危险,加快特效复方药研制。 也可以利用DNA芯片分析用药前后整个机体的不同组织、 器官基因表达差异。再用rnRNA构建cDNA表达文库,然后 用得到的肤库制作肤芯片,即可以从众多的药物成分中筛选 到起作用的部分物质。 4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先进技术的产生与建 立,为药用真菌的研究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领域,特别是在生 物技术领域,分子生物学已成为现代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 它不断地与其他学科进行广泛而深人的横向联系与交叉融 合[17],为中医药(包括药用真菌)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强大 的推动作用。将人类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等前沿交叉学科 的一些先进研究方法和手段如DNA分子标记技术、生物芯 片技术等应用到中医药研究领域中,也将是中药现代化发展 的新方向[18],对药用真菌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也是一个有益 的启迪。 References: 仁1] Zhang K C. The situation and feature of research and deve- lopment of pharmaceutical fungi [J习.J Food Sci Biotechnol (食品与生物技术),2002, 21(1): 99-103. [2] Zhou X W, Lin J. Resources of wild Ganaderma spp. in China and their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仁J]. Acta Edul Fungi(食用菌学报),1999, 6(1): 58-64. [3] Zhuang Y. Review of medicinal fungi from China [J]. Edib Fungi China(中国食用菌),2001, 20(2): 3-5. [4] Lorenzen K, Anke T. Basidiomycetes as a source for new bioactive natural products [J]. Curr Organ Chem, 1998, 2: 329-364. 仁5] Wu T S, Shi L S, Kuo S C. Cytotoxicity of Ganoderma lucidum triterpenes仁J]. J Nat Prod, 2001,64: 1121一1122. [6] Tang Y J, Zhong J J. Role of oxygen supply on submerged fermentation of Ganoderma lucidum for production of Gano- derma polysaccharide and ganoderic acid [J]. Enzyme Microb Technol, 2003, 32:478-484. [7] Ma F Y, Luo X C. Application of molecular markers in genetic and breeing of edible mushroom [J]. Mycosystema (菌物系统),2002, 21(1): 147-151. [8] Hu L Xu Y. Application of AFLP to fungi research [J]. Biotechnology(生物技术),2003, 13(4): 43. [9] Jiang Q P, Ji H, Zhu Z H, et al. The technique of RAPD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studies of edible and medicinal fungi [J]. J Hebei Acad Sci(河北科学院学报),2003, 200): 59- 64. [10] Terashima K, Matsumoto T, Hasebe K, et al. Genetic diversity and strain-typing in cultivated strains of Lentinula edodes (the shii-take mushroom) in Japan by AFLP analysis [J].邺 col Res, 2002, 1060):34-39 [I1] Terashima K, Katsumoto T, Hasebe K, et al. A genetic linkage map of Lentinula edodes (shiitake) based on AFLP makes [J]. Mycol Res, 2002, 106(8):911-917. [12] Liu Z T, Lou X C. The Bio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of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