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复旦教育论坛2013年第11卷第6期 Fudan Education Forum 2013.Vol.11,No.6 知识,有利于成长。但如果能在专业的技能和知识方 料,还会试着根据上课的一些信息来猜题、有重点地 面,教授和导师能够更好地引导,我想对我们的学业 进行记忆。所以,对于文科有这么一个形容一平时 会帮助更大。” 是‘养老院',考前是‘疯人院'。这样的方式却让自己 大学教学一般有传授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和友爱 在大二拿到了一个好成绩。”与高中的竞争封闭式学 教学三种类型。友爱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师生关系在 习不同,这里出现了“合作学习”状态。 大学生成长中具有重要功能。大学课程的选择和学习 对于“二院”隐喻,我想不用多作解释,表现出一 基本上体现为一次性特征,即教师教学是一次性的, 种课程学习过程与学习评价之间脱节的状态。这也就 而学生学习也是一次性的,这就使得良好的师生关系 是我们高中时经常说的“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 和持续的师生交流对于学生来说显得非常重要。沟通 我倒不想指出学生学习自觉性差的问题,而更想在这 交流机会的缺失,既表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也表现 个过程中,反思我们的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过程与评价 在学生与学生之间,而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显得更为 脱节的问题。比如,很多课程的考核方式是最后交一 重要。这是因为,对于学生学习需求的直接了解和指 篇论文,学生写完一篇论文就算结束了本课程。而如 导最有助于学生成长。 果基于成长的角度来反思我们的学习评价,论文的选 题、修改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学习过程,而这一点基本 六、需要差异化学业指导:个性化学业指导体系 上在大学很多课程的学习环节都是被忽略的。这就产 的缺失 生了一个结果:不重视结果的学生或“60分万岁"的学 对于大学生进行学业指导是必要的,而且应该建 生,论文写作阶段对于他来说就是一次学习机会,而 立一个个性化的学业指导体系。我们看到,每个具体 对于学生的论文如果缺少反馈,必然会降低其学习有 的大学生呈现出来的大学学习经历不尽相同。大学生 效性。反观西方大学,由师生共同讨论最后的分数环 的学业状态,按照工具性学习、专业学习和通识学习 节,我想这种评价本身所蕴含的教育意义就不言而喻 这三种类型来看也非常不同。因此,在大学生的差异 了,更不用说当对分数达成共识时,师生之间的真诚 化学业指导方面,应该有效地建构出分层、分类和分 避免了不服、不在乎、无所谓等状态的出现。我们也知 时空的学习指导体系,包括指导教师的选择、学业求 道,哈佛大学在课程教学中有一种末位淘汰或一定比 助信息或网络建设、学习资源获得的信息交流平台 例的淘汰率的设计,这是一种体现卓越追求的制度设 等,这需要一个专门的机构来负责全校性学业指导平 计。尽管如此,哈佛人还是担心自己“失去了灵魂”。而 台的建设。只有通过这样的平台建设,才能将每一个 我们也许需要警醒,“卓越”和“灵魂”或许都不保。 学生具体的学习需要上传,并提供有效的指导。这个 从上述对于学业评价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在大学 机制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质量非常重要。古人说,“诲 生具体的学习评价感受中,几乎沿用的是一种高中学 人不倦。”我们不能因为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就可以放 习评价的感觉。不少同学认为自己“大学二年级学习 弃教育者和服务者的角色,而要有不断诲人的精神。用 成绩的提升得益于高中三年的经历,也就是拼一拼就 现在的时髦话语来说,大学要有为学习者提供主动服务 上去了”,这真是对大学学习的一种嘲讽。 的意识,这是教育发挥作用和影响的重要条件。 八、需要有效的课程教学过程:课程学习中学生 七、需要在学业评价中真实成长:基于成长的过 参与的缺失 程性评价的缺失 应该说,真实的学习发生在真实且能够参与的学 “大学考试比起高中考试似乎简单一些,因为大 习过程中。“不少课是概论性质的课,再者上课时间有 部分都是书上的知识,大多数考试内容需要记忆。考 限,老师只能根据教材或PPT带同学走马观花似地看 前会有消息灵通的同学打听到所谓的重点,然后就开 一遍,学生能够从中学到的东西很少,倒不如自己找 始在同学之间流传。”“经过大二上半学期,我的学习 书来看呢!”这样的课程感受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而深 生活已基本步入正轨,不会再像大一时候那么迷茫 入浅出几乎是所有学生评价好教学的基本原则。学生 了。虽然成绩不算优秀,只是中等水平,但我并不会耿 最反感的莫过于“浅入深出”的教学。在课程的整个学 耿于怀,这也许是得益于我高中三年的经历。”“平时 习过程中,学生们希望自己能够参与其中,且对自己 的学习方式就是认真记笔记,笔记越全越好:到了考 参与投入的学习有效性持肯定性态度。而讨论课流于 试前的两三周,大家就开始狂背,也有几个同学一起 形式、收效甚微,也是一些同学的感受。 将每个人的复习资料进行整合,尽量得到最多的材 “课程教学中,讨论课大多流于形式,同学的参与 ·43· C1994-2014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复旦教育论坛 2013 年第 11 卷第 6 期 Fudan Education Forum 2013. Vol.11,No.6 知识,有利于成长。但如果能在专业的技能和知识方 面,教授和导师能够更好地引导,我想对我们的学业 会帮助更大。” 大学教学一般有传授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和友爱 教学三种类型。友爱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师生关系在 大学生成长中具有重要功能。大学课程的选择和学习 基本上体现为一次性特征,即教师教学是一次性的, 而学生学习也是一次性的,这就使得良好的师生关系 和持续的师生交流对于学生来说显得非常重要。沟通 交流机会的缺失,既表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也表现 在学生与学生之间,而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显得更为 重要。这是因为,对于学生学习需求的直接了解和指 导最有助于学生成长。 六、需要差异化学业指导:个性化学业指导体系 的缺失 对于大学生进行学业指导是必要的,而且应该建 立一个个性化的学业指导体系。我们看到,每个具体 的大学生呈现出来的大学学习经历不尽相同。大学生 的学业状态,按照工具性学习、专业学习和通识学习 这三种类型来看也非常不同。因此,在大学生的差异 化学业指导方面,应该有效地建构出分层、分类和分 时空的学习指导体系,包括指导教师的选择、学业求 助信息或网络建设、学习资源获得的信息交流平台 等,这需要一个专门的机构来负责全校性学业指导平 台的建设。只有通过这样的平台建设,才能将每一个 学生具体的学习需要上传,并提供有效的指导。这个 机制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质量非常重要。古人说,“诲 人不倦。”我们不能因为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就可以放 弃教育者和服务者的角色,而要有不断诲人的精神。用 现在的时髦话语来说,大学要有为学习者提供主动服务 的意识,这是教育发挥作用和影响的重要条件。 七、需要在学业评价中真实成长:基于成长的过 程性评价的缺失 “大学考试比起高中考试似乎简单一些,因为大 部分都是书上的知识,大多数考试内容需要记忆。考 前会有消息灵通的同学打听到所谓的重点,然后就开 始在同学之间流传。”“经过大二上半学期,我的学习 生活已基本步入正轨,不会再像大一时候那么迷茫 了。虽然成绩不算优秀,只是中等水平,但我并不会耿 耿于怀,这也许是得益于我高中三年的经历。”“平时 的学习方式就是认真记笔记,笔记越全越好;到了考 试前的两三周,大家就开始狂背,也有几个同学一起 将每个人的复习资料进行整合,尽量得到最多的材 料,还会试着根据上课的一些信息来猜题、有重点地 进行记忆。所以,对于文科有这么一个形容——平时 是‘养老院’,考前是‘疯人院’。这样的方式却让自己 在大二拿到了一个好成绩。”与高中的竞争封闭式学 习不同,这里出现了“合作学习”状态。 对于“二院”隐喻,我想不用多作解释,表现出一 种课程学习过程与学习评价之间脱节的状态。这也就 是我们高中时经常说的“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 我倒不想指出学生学习自觉性差的问题,而更想在这 个过程中,反思我们的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过程与评价 脱节的问题。比如,很多课程的考核方式是最后交一 篇论文,学生写完一篇论文就算结束了本课程。而如 果基于成长的角度来反思我们的学习评价,论文的选 题、修改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学习过程,而这一点基本 上在大学很多课程的学习环节都是被忽略的。这就产 生了一个结果:不重视结果的学生或“60 分万岁”的学 生,论文写作阶段对于他来说就是一次学习机会,而 对于学生的论文如果缺少反馈,必然会降低其学习有 效性。反观西方大学,由师生共同讨论最后的分数环 节,我想这种评价本身所蕴含的教育意义就不言而喻 了,更不用说当对分数达成共识时,师生之间的真诚 避免了不服、不在乎、无所谓等状态的出现。我们也知 道,哈佛大学在课程教学中有一种末位淘汰或一定比 例的淘汰率的设计,这是一种体现卓越追求的制度设 计。尽管如此,哈佛人还是担心自己“失去了灵魂”。而 我们也许需要警醒,“卓越”和“灵魂”或许都不保。 从上述对于学业评价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在大学 生具体的学习评价感受中,几乎沿用的是一种高中学 习评价的感觉。不少同学认为自己“大学二年级学习 成绩的提升得益于高中三年的经历,也就是拼一拼就 上去了”,这真是对大学学习的一种嘲讽。 八、需要有效的课程教学过程:课程学习中学生 参与的缺失 应该说,真实的学习发生在真实且能够参与的学 习过程中。“不少课是概论性质的课,再者上课时间有 限,老师只能根据教材或 PPT 带同学走马观花似地看 一遍,学生能够从中学到的东西很少,倒不如自己找 书来看呢!”这样的课程感受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而深 入浅出几乎是所有学生评价好教学的基本原则。学生 最反感的莫过于“浅入深出”的教学。在课程的整个学 习过程中,学生们希望自己能够参与其中,且对自己 参与投入的学习有效性持肯定性态度。而讨论课流于 形式、收效甚微,也是一些同学的感受。 “课程教学中,讨论课大多流于形式,同学的参与 · ·43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