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56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第16卷 以“强迫”为主线系统地描写了汉语中量词对名词的语义强迫现象; Liu et a.①、Lin8.Liu②讨论了汉语 中的动词强迫现象;张秀松③从生成词库角度解释了词的逻辑多义性问题;宋作艳④最为系统地利用生 成词库论来研究汉语中“事件强迫”( event coercion)。此外还包括袁野⑧、张秀松等Φ、李强⑦等的研究, 都从不同的角度层面对汉语中的相关语言现象进行了探讨。本文根据近些年的研究热点和方向着重介 绍生成词库论在汉语方面的研究,分别从语言本体、语言认知、语言计算和语言教学四个维度展示相关 研究成果。对于汉语中一些不好描写和解释的旧问题,生成词库能够提供一种新的观察视角,同时对于 扩大和深化汉语的相关研究课题也有一定的帮助 二、生成词库论概述 生成词库论的产生最初源于 Pustejovsky对常规多义关系的关注。比如 1)a. I put a glass on the table. b The present is made of glass. 上面两句中,a中的 glass(玻璃杯)是可数物体,而b中的 glass(玻璃)是不可数物体。所以, glass的这 两个意义就是一种常规的多义关系, Pustejovsky称此为“逻辑多义关系”( logical polysemy) 在处理这种多义关系上,传统的“词汇意义计算”( sense enumerative lexical,SEL)模式限定了每一 个词项α只有一个意义,从而排除了多义词的存在;也就是说,若词项a具有不同的意义,那么,该模式 就将α分解为α1、a2、a3…an,每一个α对应一个不同的意义。对此, Pustejovsky指出了其弊端,他认 为,从方法论上看,这种词义处理模式能够较好地解决词项在不同语言分布环境下产生不同的意义这 问题,尤其是能够对同一个动词和不同的名词组合时为什么能形成不同论元结构给出解释。但是,从词 库的角度来说,如果每一个不同的意义都负载于一个词项之上,那么该词库所包含的词项数量是非常巨 大的。我们不禁要问:人们究竟该如何学习并掌握如此大规模的词库? 所以,出于经济性( economy)和可学习性( learnability)的考虑,可以把这些不同意义归结于词语的 不同用法。那么,随即而来的一个问题是:词语如何在不同的语境下产生某一个特定的意义?甚至在某 些语境下词语可能获得一个全新的意义,这又是怎么实现的?为此,生成词库论主张词库不仅要列出词 语的意义,还要解释词语的动态性、创造性使用,主张词语的意义是组合的、动态的、生成的。作为个体 的词项,它的意义是相对稳定的,但进入到句子层面后,在上下文中可以获得一些创新性用法,而这些创 新性用法都可以通过若干程序获得,该程序提供了每个词项在该系统中的编码知识,主要是物性角色和 语义类型以及与该知识相联系的一些组合生成机制。 物性角色( qualia role)的提出源于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 Aristotle’ s four causes of knowledge) 质料因、形式因、目的因和动力因。它是生成词库论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反映了人们对于事物的基本认 O Liu, Mei-chun, Chu-Ren Huang, Ching-Yi Lee. Lexical information and beyond constructional inferences in se- mantic representation[ R]. Proceedings of the 13th pacific asia conference on language, information and computation, 27 38.Taipei, Taiwan, 1999 Lin T.-H. Jonah and Liu C.-Y. Cecilia Coercion, Event structure, and syntax [3. Nanzan linguistics, 2004. (2) ③张秀松从生成词库论看汉语词的逻辑多义性[J.北方论丛,2008,(3). ④宋作艳生成词库理论与汉语事件强迫现象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⑤袁野构式压制、转喻和广义转喻框架[.外国语言文学,2010,(3) ⑥张秀松,袁毓林,陈振宇,周强基于情境网络的汉语亲属名词的语义描写体系[世界汉语教学,2011,(3). ⑦李强从生成词库论看动词“写”与名词的组合[门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5,(2)以“强迫”为主线系统地描写了汉语中量词对名词的语义强迫现象;Liuetal.①、Lin& Liu② 讨论了汉语 中的动词强迫现象;张秀松③从生成词库角度解释了词的逻辑多义性问题;宋作艳④最为系统地利用生 成词库论来研究汉语中“事件强迫”(eventcoercion)。此外还包括袁野⑤、张秀松等⑥、李强⑦等的研究, 都从不同的角度层面对汉语中的相关语言现象进行了探讨。本文根据近些年的研究热点和方向着重介 绍生成词库论在汉语方面的研究,分别从语言本体、语言认知、语言计算和语言教学四个维度展示相关 研究成果。对于汉语中一些不好描写和解释的旧问题,生成词库能够提供一种新的观察视角,同时对于 扩大和深化汉语的相关研究课题也有一定的帮助。 二、生成词库论概述 生成词库论的产生最初源于 Pustejovsky对常规多义关系的关注。比如: 1)a.Iputaglassonthetable. b.Thepresentismadeofglass. 上面两句中,a中的glass(玻璃杯)是可数物体,而 b中的glass(玻璃)是不可数物体。所以,glass的这 两个意义就是一种常规的多义关系,Pustejovsky称此为“逻辑多义关系”(logicalpolysemy)。 在处理这种多义关系上,传统的“词汇意义计算”(senseenumerativelexical,SEL)模式限定了每一 个词项α只有一个意义,从而排除了多义词的存在;也就是说,若词项α具有不同的意义,那么,该模式 就将α分解为α1、α2、α3……αn,每一个α对应一个不同的意义。对此,Pustejovsky指出了其弊端,他认 为,从方法论上看,这种词义处理模式能够较好地解决词项在不同语言分布环境下产生不同的意义这一 问题,尤其是能够对同一个动词和不同的名词组合时为什么能形成不同论元结构给出解释。但是,从词 库的角度来说,如果每一个不同的意义都负载于一个词项之上,那么该词库所包含的词项数量是非常巨 大的。我们不禁要问:人们究竟该如何学习并掌握如此大规模的词库? 所以,出于经济性(economy)和可学习性(learnability)的考虑,可以把这些不同意义归结于词语的 不同用法。那么,随即而来的一个问题是:词语如何在不同的语境下产生某一个特定的意义? 甚至在某 些语境下词语可能获得一个全新的意义,这又是怎么实现的? 为此,生成词库论主张词库不仅要列出词 语的意义,还要解释词语的动态性、创造性使用,主张词语的意义是组合的、动态的、生成的。作为个体 的词项,它的意义是相对稳定的,但进入到句子层面后,在上下文中可以获得一些创新性用法,而这些创 新性用法都可以通过若干程序获得,该程序提供了每个词项在该系统中的编码知识,主要是物性角色和 语义类型以及与该知识相联系的一些组合生成机制。 物性角色(qualiarole)的提出源于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Aristotle’sfourcausesofknowledge): 质料因、形式因、目的因和动力因。它是生成词库论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反映了人们对于事物的基本认 ·56·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第16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Liu,Mei-chun,Chu-Ren Huang,Ching-YiLee.Lexicalinformationandbeyond:constructionalinferencesinse￾manticrepresentation[R].Proceedingsofthe13thpacificasiaconferenceonlanguage,informationandcomputation,27~ 38.Taipei,Taiwan,1999. LinT-.H.JonahandLiuC-.Y.Cecilia.Coercion,Eventstructure,andsyntax[J].Nanzanlinguistics,2004,(2). 张秀松.从生成词库论看汉语词的逻辑多义性[J].北方论丛,2008,(3). 宋作艳.生成词库理论与汉语事件强迫现象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袁野.构式压制、转喻和广义转喻框架[J].外国语言文学,2010,(3). 张秀松,袁毓林,陈振宇,周强.基于情境网络的汉语亲属名词的语义描写体系[J].世界汉语教学,2011,(3). 李强.从生成词库论看动词“写”与名词的组合[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5,(2)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