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二、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 1.简述白细胞的细胞动力学。 2.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的参考值及生理变化。 3.各类白细胞增多与减少的临床意义。 4.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的临床意义。 5.白细胞常见的病理形态及其临床意义。 6.类白血病反应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三、红细胞比积测定、红细胞平均指数计算的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四、贫血的形态学分类: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小细胞性贫血及小细胞低色素 性贫血。 五、网织红细胞计数:染色原理、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六、溶血性贫血实验室检查原则、原理,常用检查方法的临床意义及其分析判断。 七、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1.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的原理和方法,影响红细胞沉降率的因素。 2.红细胞沉降率的参考值及沉降率增快的临床意义。 [教学时数] 10学时(课堂讲授4学时,网络自学4学时,讨论2学时)。 [教学方法] 1.课堂多媒体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并重, 2.病例导入式PBL为主。 第二章临床血液检查一一骨髓细胞学检查 [教学目的与要求] 5.熟悉骨髓细胞学检查的适应症、骨髓穿刺和骨髓活检的选择原则,以及送检要求。 6.熟悉常见的血液病血象和骨髓象特点。 7.了解血细胞发育规律、骨髓增生程度分级、正常骨髓细胞的形态和分类比值。 8.了解常用的细胞化学染色法及其在急性白血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1.骨髓细胞学检查的选择原则及临床意义。 2.血细胞成熟过程中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红系细胞、粒系细胞、巨核细胞、浆细胞和组织 细胞的正常形态。二、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 1.简述白细胞的细胞动力学。 2.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的参考值及生理变化。 3.各类白细胞增多与减少的临床意义。 4.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的临床意义。 5.白细胞常见的病理形态及其临床意义。 6.类白血病反应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三、红细胞比积测定、红细胞平均指数计算的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四、贫血的形态学分类: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小细胞性贫血及小细胞低色素 性贫血。 五、网织红细胞计数:染色原理、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六、溶血性贫血实验室检查原则、原理,常用检查方法的临床意义及其分析判断。 七、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1.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的原理和方法,影响红细胞沉降率的因素。 2.红细胞沉降率的参考值及沉降率增快的临床意义。 [教学时数] 10 学时(课堂讲授 4 学时,网络自学 4 学时,讨论 2 学时)。 [教学方法] 1.课堂多媒体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并重, 2.病例导入式 PBL 为主。 第二章 临床血液检查——骨髓细胞学检查 [教学目的与要求] 5.熟悉骨髓细胞学检查的适应症、骨髓穿刺和骨髓活检的选择原则,以及送检要求。 6.熟悉常见的血液病血象和骨髓象特点。 7.了解血细胞发育规律、骨髓增生程度分级、正常骨髓细胞的形态和分类比值。 8.了解常用的细胞化学染色法及其在急性白血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1.骨髓细胞学检查的选择原则及临床意义。 2.血细胞成熟过程中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红系细胞、粒系细胞、巨核细胞、浆细胞和组织 细胞的正常形态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