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一)主题讨论应当分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两个阶段进行 主题讨论中,教师围绕讨论主题按照一定的层次和逻辑关系依次抛出预设的问题,每个问题的 讨论都要分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两个阶段进行。主题讨论首先要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展开。目前,高 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以大班化形式进行,课上时间有限,主题讨论只能限于少数学生,大多数学 生参与主题讨论的积极性受到抑制,影响到主题讨论的效果。鉴于此,有效组织主题讨论,使每个 学生都能参与讨论活动,最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将小组讨论纳入主题讨论活动中,将小组讨论和班 级讨论有机结合在一起。为此,教师应当事先根据学生性别、能力等差异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并 设定组长,由组长具体负责小组讨论。讨论中,每个小组成员都可以参与其中,各抒己见,探讨争 议,最后统一归整形成小组的意见。第二阶段是班级讨论,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每个小组推出各 自的代表发言,和其他小组产生争议的时候,小组的其他成员可以予以补充,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 中负责穿针引线,以此推动讨论进行,完成讨论活动 (二)积极参与,广泛讨论,充分发挥学生在主题讨论中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讨论活动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在主题讨论中的主体作用,才能保障主题讨论活动的有 效进行。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充裕的表现空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畅所欲言,对于学生不同的见解 不要急于盖棺定论,要善于引导学生表达不同的见解和观点,鼓励学生之间的争议和辩论,甚至鼓 励学生向老师质问。教师还应当妥善平衡学生的参与机会,对于性格内向或者表达能力差的同学 要适时的引导他们参与讨论,鼓励他们大胆发言,让更多的同学得到锻炼,使更多的意见和观点得 以呈现,从而推动讨论活动的展开和深入,并促进讨论成效的最终实现。 (三)正确定位,妥善调控,充分发挥教师在主题讨论中的引导作用。 教师是讨论活动的引导者,只有正确的定位,教师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效推动主题讨论 的成功开展。主题讨论中,教师不是一个旁观者,也不是一个霸权者,他更像一个话题节目的主持 人,既要高屋建瓴,合理调度和调控讨论活动的进行,又要适时参与到讨论中,发表自己的一些观 点和看法。他要给予学生充分展开讨论的空间和时间,激发他们他们的讨论热情,纠偏他们的讨论 方向,平息他们的讨论争议,还要及时的总结,陈述正确的结论,他不能是一个无所作为的旁观者, 也不能是包揽一切的主宰者,他必须有自己的合理定位,作为一个引导者,而不是一个单纯的传授 者,介入主题讨论,他要牢记自己的责任,随时根据讨论活动的进展妥善调控和引导,活跃讨论的 气氛,使学生充分参与讨论,还要掌控讨论的方向,使讨论按照既定的思路顺利展开、逐层深入, 才能使主题讨论最终取得既定的成效。 三、主题讨论总结阶段 主题讨论应用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是为了帮助学生在巩固所学理论的基础 上,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社会实践问题。因此,学生讨论完毕并不意味着主题讨论的结束, 讨论的效果如何,讨论的目的是否实现,还需要教师完成一个环节一一对讨论进行总结 教师应当综合学生的观点,进行全面的分析,帮助学生认识哪些观点是正确的,哪些观点是错 误的,并通过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使学生最终形成正确的认识。当然,对于争议较大的问 题,教师在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的同时,可以让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并鼓励学生在课下进行更 广泛、更深入的探索,从而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对讨论主题获得更加全面的认知。教 师还要对学生的讨论状况进行客观评价,既要指出他们的优点,予以表扬和鼓励,又要诚恳指出他 们的不足,予以批评和指正,使学生在学会知识,学会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同 时,还学会如何思考和表达,从而充分实现主题讨论应用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 四、主题讨论评价阶段 有效的教学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题讨论活动。 主题讨论活动的教学评价应当分班级评价和小组评价两部分。班级评价注重学生团队精神的培 养,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成绩评定,得到的是小组的团队成绩:评价标准以小组在班级讨论活动中的(一)主题讨论应当分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两个阶段进行。 主题讨论中,教师围绕讨论主题按照一定的层次和逻辑关系依次抛出预设的问题,每个问题的 讨论都要分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两个阶段进行。主题讨论首先要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展开。目前,高 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以大班化形式进行,课上时间有限,主题讨论只能限于少数学生,大多数学 生参与主题讨论的积极性受到抑制,影响到主题讨论的效果。鉴于此,有效组织主题讨论,使每个 学生都能参与讨论活动,最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将小组讨论纳入主题讨论活动中,将小组讨论和班 级讨论有机结合在一起。为此,教师应当事先根据学生性别、能力等差异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并 设定组长,由组长具体负责小组讨论。讨论中,每个小组成员都可以参与其中,各抒己见,探讨争 议,最后统一归整形成小组的意见。第二阶段是班级讨论,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每个小组推出各 自的代表发言,和其他小组产生争议的时候,小组的其他成员可以予以补充,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 中负责穿针引线,以此推动讨论进行,完成讨论活动。 (二)积极参与,广泛讨论,充分发挥学生在主题讨论中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讨论活动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在主题讨论中的主体作用,才能保障主题讨论活动的有 效进行。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充裕的表现空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畅所欲言,对于学生不同的见解, 不要急于盖棺定论,要善于引导学生表达不同的见解和观点,鼓励学生之间的争议和辩论,甚至鼓 励学生向老师质问。教师还应当妥善平衡学生的参与机会,对于性格内向或者表达能力差的同学, 要适时的引导他们参与讨论,鼓励他们大胆发言,让更多的同学得到锻炼,使更多的意见和观点得 以呈现,从而推动讨论活动的展开和深入,并促进讨论成效的最终实现。 (三)正确定位,妥善调控,充分发挥教师在主题讨论中的引导作用。 教师是讨论活动的引导者,只有正确的定位,教师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效推动主题讨论 的成功开展。主题讨论中,教师不是一个旁观者,也不是一个霸权者,他更像一个话题节目的主持 人,既要高屋建瓴,合理调度和调控讨论活动的进行,又要适时参与到讨论中,发表自己的一些观 点和看法。他要给予学生充分展开讨论的空间和时间,激发他们他们的讨论热情,纠偏他们的讨论 方向,平息他们的讨论争议,还要及时的总结,陈述正确的结论,他不能是一个无所作为的旁观者, 也不能是包揽一切的主宰者,他必须有自己的合理定位,作为一个引导者,而不是一个单纯的传授 者,介入主题讨论,他要牢记自己的责任,随时根据讨论活动的进展妥善调控和引导,活跃讨论的 气氛,使学生充分参与讨论,还要掌控讨论的方向,使讨论按照既定的思路顺利展开、逐层深入, 才能使主题讨论最终取得既定的成效。 三、主题讨论总结阶段 主题讨论应用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是为了帮助学生在巩固所学理论的基础 上,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社会实践问题。因此,学生讨论完毕并不意味着主题讨论的结束, 讨论的效果如何,讨论的目的是否实现,还需要教师完成一个环节——对讨论进行总结。 教师应当综合学生的观点,进行全面的分析,帮助学生认识哪些观点是正确的,哪些观点是错 误的,并通过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使学生最终形成正确的认识。当然,对于争议较大的问 题,教师在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的同时,可以让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并鼓励学生在课下进行更 广泛、更深入的探索,从而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对讨论主题获得更加全面的认知。教 师还要对学生的讨论状况进行客观评价,既要指出他们的优点,予以表扬和鼓励,又要诚恳指出他 们的不足,予以批评和指正,使学生在学会知识,学会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同 时,还学会如何思考和表达,从而充分实现主题讨论应用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 目的。 四、主题讨论评价阶段 有效的教学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题讨论活动。 主题讨论活动的教学评价应当分班级评价和小组评价两部分。班级评价注重学生团队精神的培 养,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成绩评定,得到的是小组的团队成绩;评价标准以小组在班级讨论活动中的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