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一章)此章一个“始”字,体现了老子对“天地”(即宇宙)具有时间起点的看法。在 老子看来,“天地之始”是时间的起点,是宇宙的起点。但这个起点并不可知,也无法定名 所以就以“无名”之“道”来表示这个终极意义上的时间起点。以今日科学的时间观来审视 这无疑也是宇宙的一个奇点,不可知又不可忽视。老子能从时间的起点出发来谈论“道”, 可见他思维视野是相当深广的。但是,我们必须追问老子,既然“道”是在时间的起点上 那么“道”与时间是什么关系呢?既然说“道”是“常道”,可见“道”必须具有时间性才 能“常”久不变,那么又该如何理解时间呢?奥古斯丁《忏悔录》说:“时间是什么?无人 问我时,我很明白:每当有人问我而我想要解释一番,却茫然了。”山P15海德格尔《什么 唤叫思》说:“什么是时间?一一或会认为《存在与时间》的著者一定知道这个。但他不知 所以他今天还在问。”Ⅲ1P11汪天文认为,“时间不是一种对象,因而不能用时间‘是什么 来发问:时间也不是一种运动,因而不能用‘怎么样’来形容”2門。居于古今哲人对时间 的共同认识,我们惊异地发现老子所言的“道”,与哲学上始终难以理解的“时间”可谓是 “同出而异名”,都是“众妙之门”,都是不“可道”,不“可名”的。但为了方便言说,老 子“强字之曰道”,西方哲人名之曰“时间”。问题的关键在于,老子为何不用“时”字,而 要选择“道”字来替代“常道”之“常名”呢?我以为,就是因为“时”字体现的已是历史 时间观,不足以代表时间;而“道”字的含义最能与时间概念相对释。试论之。值得注意, “道”字在《老子》的出土本和传世本中主要是写作“道”,除了郭店简本《老子》多处出 现一字(即“彳+人+亍”)妤象是“道”的异体字。“道”字何义呢?《说文》云:“所行, 道也。”把“道”与“行”联系在一起,但没有指明“所行”的主语是什么。以字形论,“道” 等于“首+辶”,犹如“首”在“辶”(走),或曰“运行之首”。“首”字有最原始和最重要 之义,再加上不停的运行之义,所形成的“道”字义无疑可与时间对释。至于简本“彳+人 +亍”字,体现的是“人所行”,与没有特定主语的“所行,道也”明显有区别又有联系。 如果能考释为“道”,可能代表的只是“天道”、“人道”等可名物之道,而不能指时间之道 有些学者把“彳+人+亍”字考释成“永”字,如果此字也具有“永”义的话,那就更能充 分说明《老子》之“道”与时间是相对释的。当然,从字形来论仍是牵强的,关键还是要靠 文本内容来证明。对此,我们也可找到不少有力证据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第七章)此处用“长” 和“久”,体现了老子追求人生长久的时间观。此处老子从时间的角度来发现天地“能长且 久”的魅力,目的是试图揭示天地“能长生”的奥秘,建构人体“长生”的思想基础。 动善时。”(第八章)这个“时”有“时机”之意,是一般的时间概念。据《史记·老 子韩非列传》,老子对孔子说:“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此处老子的“得 其时”,有助于理解“动善时”在人生哲学上的意义。由此可见老子对“时”的认识和重视。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为忽恍。迎 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第十四章) 此章如果看作是对时间的描述,无疑是很经典也很恰切的。但在《老子》中,言说的对象却 是“道”。如果不囿于语言的障碍,而从本真实际出发来理解,则此“道”就是时间。在这 里,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老子对时间的宰制,即“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通俗地说就是 运用历史学的时间概念来理解宇宙学或哲学上的时间,赋予时间“自古及今”的向度,如此 就容易“以知古始”,也就能清晰理解“道”的纲纪 “天乃道。道乃久。”(第十六章)“道乃久”,河上公注曰:“与道合同,乃能长久。”由 此分析,能合“道”就能长久,则能长久也就是合“道”,可见此“道”与“久”密不可分。 从“道”具有长久的时间性分析,很能说明此“道”就是等同于时间。这与老子对“道”的 表述观点是一致的,而且更加具体明确,所以可以看作《老子》时间观的主要特质3 (第一章)此章一个“始”字,体现了老子对“天地”(即宇宙)具有时间起点的看法。在 老子看来,“天地之始”是时间的起点,是宇宙的起点。但这个起点并不可知,也无法定名, 所以就以“无名”之“道”来表示这个终极意义上的时间起点。以今日科学的时间观来审视, 这无疑也是宇宙的一个奇点,不可知又不可忽视。老子能从时间的起点出发来谈论“道”, 可见他思维视野是相当深广的。但是,我们必须追问老子,既然“道”是在时间的起点上, 那么“道”与时间是什么关系呢?既然说“道”是“常道”,可见“道”必须具有时间性才 能“常”久不变,那么又该如何理解时间呢?奥古斯丁《忏悔录》说:“时间是什么?无人 问我时,我很明白;每当有人问我而我想要解释一番,却茫然了。”[11-P115]海德格尔《什么 唤叫思》说:“什么是时间?——或会认为《存在与时间》的著者一定知道这个。但他不知。 所以他今天还在问。”[11-P113]汪天文认为,“时间不是一种对象,因而不能用时间‘是什么’ 来发问;时间也不是一种运动,因而不能用‘怎么样’来形容”[12-P9]。居于古今哲人对时间 的共同认识,我们惊异地发现老子所言的“道”,与哲学上始终难以理解的“时间”可谓是 “同出而异名”,都是“众妙之门”,都是不“可道”,不“可名”的。但为了方便言说,老 子“强字之曰道”,西方哲人名之曰“时间”。问题的关键在于,老子为何不用“时”字,而 要选择“道”字来替代“常道”之“常名”呢?我以为,就是因为“时”字体现的已是历史 时间观,不足以代表时间;而“道”字的含义最能与时间概念相对释。试论之。值得注意, “道”字在《老子》的出土本和传世本中主要是写作“道”,除了郭店简本《老子》多处出 现一字(即“彳+人+亍”)好象是“道”的异体字。“道”字何义呢?《说文》云:“所行, 道也。”把“道”与“行”联系在一起,但没有指明“所行”的主语是什么。以字形论,“道” 等于“首+辶”,犹如“首”在“辶”(走),或曰“运行之首”。“首”字有最原始和最重要 之义,再加上不停的运行之义,所形成的“道”字义无疑可与时间对释。至于简本“彳+人 +亍”字,体现的是“人所行”,与没有特定主语的“所行,道也”明显有区别又有联系。 如果能考释为“道”,可能代表的只是“天道”、“人道”等可名物之道,而不能指时间之道。 有些学者把“彳+人+亍”字考释成“永”字,如果此字也具有“永”义的话,那就更能充 分说明《老子》之“道”与时间是相对释的。当然,从字形来论仍是牵强的,关键还是要靠 文本内容来证明。对此,我们也可找到不少有力证据。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第七章)此处用“长” 和“久”,体现了老子追求人生长久的时间观。此处老子从时间的角度来发现天地“能长且 久”的魅力,目的是试图揭示天地“能长生”的奥秘,建构人体“长生”的思想基础。 “动善时。”(第八章)这个“时”有“时机”之意,是一般的时间概念。据《史记·老 子韩非列传》,老子对孔子说:“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此处老子的“得 其时”,有助于理解“动善时”在人生哲学上的意义。由此可见老子对“时”的认识和重视。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为忽恍。迎 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第十四章) 此章如果看作是对时间的描述,无疑是很经典也很恰切的。但在《老子》中,言说的对象却 是“道”。如果不囿于语言的障碍,而从本真实际出发来理解,则此“道”就是时间。在这 里,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老子对时间的宰制,即“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通俗地说就是 运用历史学的时间概念来理解宇宙学或哲学上的时间,赋予时间“自古及今”的向度,如此 就容易“以知古始”,也就能清晰理解“道”的纲纪。 “天乃道。道乃久。”(第十六章)“道乃久”,河上公注曰:“与道合同,乃能长久。”由 此分析,能合“道”就能长久,则能长久也就是合“道”,可见此“道”与“久”密不可分。 从“道”具有长久的时间性分析,很能说明此“道”就是等同于时间。这与老子对“道”的 表述观点是一致的,而且更加具体明确,所以可以看作《老子》时间观的主要特质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