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思是,颜回的学问道德差不多了吧,可是常常穷得没有办法。“空”是缺少财货。 可是《庄子大宗师》里有一个虚构的颜回“坐忘”的故事,太史叔明(474-546 年)心里想着这个故事,对孔子这句话作了以下解释: 颜子……,遗仁义,忘礼乐,隳支体,黜聪明,坐忘大通,此忘有之义也。忘 有顿尽,非空如何?若以圣人验之,圣人忘忘,大贤不能忘忘。不能忘忘,心复为 未尽。一未一空,故屡名生也焉。”(皇侃《论语义疏》卷六) 顾欢(453年卒)对孔子这句话的解释是: 夫无欲于无欲者,圣人之常也:有欲于无欲者,贤人之分也。二欲同无,故 全空以目圣;一有一无,故每虚以称贤。贤人自有观之,则无欲于有欲:自无观之 ,则有欲于无欲。虚而未尽,非屡如何?(同上) 新道家.尽管是道家,却认为孔子甚至比老子、庄子更伟大。他们认为,孔子 没有说忘,因为他已经忘了忘;孔子也没有说无欲,因为他已经无欲于无欲。《世 说新语》记载了裴徽与王弼(辅嗣)的一段这样的清谈”。王弼是玄学的大师之 ,他的《老子注》、《周易注》,都已经成为经典。这段谈话是 ‘王辅嗣弱冠诣裴徽,徽问曰:‘夫无者,诚万物之所资。圣人莫肯致言,而 老子申之无已。何耶?弼曰:‘圣人体无,无又不可以训,故言必及有。老、庄 未免于有,恒训其所不足。”(《文学》篇)这个解释,也就是《老子》第五十六思是,颜回的学问道德差不多了吧,可是常常穷得没有办法。‘空”是缺少财货。 可是《庄子·大宗师》里有一个虚构的颜回“坐忘”的故事,太史叔明(474—546 年)心里想着这个故事,对孔子这句话作了以下解释: “颜子……遗仁义,忘礼乐,隳支体,黜聪明,坐忘大通,此忘有之义也。忘 有顿尽,非空如何?若以圣人验之,圣人忘忘,大贤不能忘忘。不能忘忘,心复为 未尽。一未一空,故屡名生也焉。”(皇侃《论语义疏》卷六) 顾欢(453年卒)对孔子这句话的解释是: “夫无欲于无欲者,圣人之常也;有欲于无欲者,贤人之分也。二欲同无,故 全空以目圣;一有一无,故每虚以称贤。贤人自有观之,则无欲于有欲;自无观之 ,则有欲于无欲。虚而未尽,非屡如何?”(同上) 新道家.尽管是道家,却认为孔子甚至比老子、庄子更伟大。他们认为,孔子 没有说忘,因为他已经忘了忘;孔子也没有说无欲,因为他已经无欲于无欲。《世 说新语》记载了裴徽与王弼(辅嗣)的一段这样的“清谈”。王弼是玄学的大师之一 ,他的《老子注》、《周易注》,都已经成为经典。这段谈话是: “王辅嗣弱冠诣裴徽,徽问曰:‘夫无者,诚万物之所资。圣人莫肯致言,而 老子申之无已。何耶?’弼曰:‘圣人体无,无又不可以训,故言必及有。老、庄 未免于有,恒训其所不足。’”(《文学》篇)这个解释,也就是《老子》第五十六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