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能力,取决于将来的收入即预期收入。如果将来收入没有保证,即使是短期贷款也可能发生 坏帐或到期不能收回的风险:如果将来的收入有保证,即便是长期放款,仍可以按期收回, 保证其流动性。只要预期收入有保证,商业银行不仅可以发放短期商业性贷款,还可以发放 中长期贷款和非生产性消费贷款。 2、负债管理理论 负债管理理论盛行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西方商业银行。负债管理理论在很大程度上 缓解了商业银行流动性与盈利性的矛盾。负债管理理论认为:银行资金的流动性不仅可以通 过强化资产管理获得,还可以通过灵活地调剂负债达到目的。商业银行保持资金的流动性无 需经常保有大量的高流动性资产,通过发展主动型负债的形式,扩大筹集资金的渠道和途径, 也能够满足多样化的资金需求,以向外借款的方式也能够保持银行资金的流动性。 负债管理理论意味着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思想的创新,它变被动的存款观念为主动的借款 观念,为银行找到了保持流动性的新方法。根据这一理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不仅可以通过 调整资产来保证,还可以通过调整负债来保证,变单一的资产调整为资产负债双向调整,从 而减少银行持有的高流动性资产,最大限度地将资产投入到高盈利的贷款中去。而且,商业 银行根据资产的需要调整和组织负债,让负债适应和支持资产,也为银行扩大业务范围和规 模提供了条件。 3、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总结了资产管理和负债管理的优缺点,通过资产与负债结构的全 面调整,实现商业银行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管理目标的均衡发展。这一理论的产生是银 行管理理论的一大突破,它为银行乃至整个金融业带来了稳定和发展,对完善和推动商业银 行的现代化管理具有积极的意义。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1)流动性问题。流动性问题是该理论首要解决的核心 问题,它要求从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去预测流动性问题,同时又要从这两个方面去寻找满足 流动性需要的途径。2)风险控制问题。在控制经营风险方面,明确规定自有资本比例,根 据不同的经营环境制定各类资产的风险度标准和控制风险的方法,以资产收益率和资本收益 率作为考察银行收益性的主要评估标准。3)资产与负债的对称。通过调整各类资产和负债 的搭配,使资产规模与负债规模、资产结构与负债结构、资产与负债的偿还期限相互对称和 统一平衡,保持一定的对称关系。这种对称是一种原则和方向上的对称,而不是要求银行资 产与负债逐笔对应。 4、资产管理方法 资产管理方法:1)资金分配法。该法的提出时间是20世纪40年代,它根据资产管理 理论的思想,提出商业银行应如何安排资金组合的运作策略。其主要内容是:商业银行在把 现有现有资金分配到各类资产上时,应使各种资金来源的流通速度或周转率与相应的资产期 限相适应,即银行资产与负债的偿还期应保持高度的对称关系,所以也称期限对称方法。2) 线性规划方法。资金分配法方法仅体现一种资金管理的策略思想,但银行在运用中需要可供 操作的方法,线性规划模型也称管理科学方法,就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它被银行用来解 决在一些变量说约束时,线性函数值如何取得最优的问题。该模型运用主要包括四个步骤: 建立模型函数目标,选择模型中的变量,确定约束条件,求出线性规划模型的解。 11.2.2资产负债管理在商业银行的运用之- 融资缺口模型及运用 融资缺口模型是银行根据对利率波动的预测,相机调整利率敏感资金的配置,以实现目 标的净利息差额率。当市场利率发生变化时,并非所有的资产和负债都会受到影响,在分析 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时,我们应该考虑的是那些对利率变化非常敏感的资产和负债,即利率 敏感性资金(Interest Rate Sensitive Fund)。只有它们才会对银行的利率风险产生巨大 82能力,取决于将来的收入即预期收入。如果将来收入没有保证,即使是短期贷款也可能发生 坏帐或到期不能收回的风险;如果将来的收入有保证,即便是长期放款,仍可以按期收回, 保证其流动性。只要预期收入有保证,商业银行不仅可以发放短期商业性贷款,还可以发放 中长期贷款和非生产性消费贷款。 2、负债管理理论 负债管理理论盛行于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西方商业银行。负债管理理论在很大程度上 缓解了商业银行流动性与盈利性的矛盾。负债管理理论认为:银行资金的流动性不仅可以通 过强化资产管理获得,还可以通过灵活地调剂负债达到目的。商业银行保持资金的流动性无 需经常保有大量的高流动性资产,通过发展主动型负债的形式,扩大筹集资金的渠道和途径, 也能够满足多样化的资金需求,以向外借款的方式也能够保持银行资金的流动性。 负债管理理论意味着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思想的创新,它变被动的存款观念为主动的借款 观念,为银行找到了保持流动性的新方法。根据这一理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不仅可以通过 调整资产来保证,还可以通过调整负债来保证,变单一的资产调整为资产负债双向调整,从 而减少银行持有的高流动性资产,最大限度地将资产投入到高盈利的贷款中去。而且,商业 银行根据资产的需要调整和组织负债,让负债适应和支持资产,也为银行扩大业务范围和规 模提供了条件。 3、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总结了资产管理和负债管理的优缺点,通过资产与负债结构的全 面调整,实现商业银行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管理目标的均衡发展。这一理论的产生是银 行管理理论的一大突破,它为银行乃至整个金融业带来了稳定和发展,对完善和推动商业银 行的现代化管理具有积极的意义。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1)流动性问题。流动性问题是该理论首要解决的核心 问题,它要求从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去预测流动性问题,同时又要从这两个方面去寻找满足 流动性需要的途径。2)风险控制问题。在控制经营风险方面,明确规定自有资本比例,根 据不同的经营环境制定各类资产的风险度标准和控制风险的方法,以资产收益率和资本收益 率作为考察银行收益性的主要评估标准。3)资产与负债的对称。通过调整各类资产和负债 的搭配,使资产规模与负债规模、资产结构与负债结构、资产与负债的偿还期限相互对称和 统一平衡,保持一定的对称关系。这种对称是一种原则和方向上的对称,而不是要求银行资 产与负债逐笔对应。 4、资产管理方法 资产管理方法:1)资金分配法。该法的提出时间是 20 世纪 40 年代,它根据资产管理 理论的思想,提出商业银行应如何安排资金组合的运作策略。其主要内容是:商业银行在把 现有现有资金分配到各类资产上时,应使各种资金来源的流通速度或周转率与相应的资产期 限相适应,即银行资产与负债的偿还期应保持高度的对称关系,所以也称期限对称方法。2) 线性规划方法。资金分配法方法仅体现一种资金管理的策略思想,但银行在运用中需要可供 操作的方法,线性规划模型也称管理科学方法,就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它被银行用来解 决在一些变量说约束时,线性函数值如何取得最优的问题。该模型运用主要包括四个步骤: 建立模型函数目标,选择模型中的变量,确定约束条件,求出线性规划模型的解。 11.2.2 资产负债管理在商业银行的运用之一——融资缺口模型及运用 融资缺口模型是银行根据对利率波动的预测,相机调整利率敏感资金的配置,以实现目 标的净利息差额率。当市场利率发生变化时,并非所有的资产和负债都会受到影响,在分析 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时,我们应该考虑的是那些对利率变化非常敏感的资产和负债,即利率 敏感性资金(Interest Rate Sensitive Fund)。只有它们才会对银行的利率风险产生巨大 82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