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成相应的卤化物。例如 HBr一 CH,CCCH,+ 2HCI> CH, CCL,CH, CH, 卤化氢的活性次序是: HIHBr>HC1 (2)不对称烯烃和炔烃与卤化氢加成不对称烯烃和炔烃与卤化氢进行加成反应, 可能生成两种产物。例如 CHCH=CH HCI CHa CHCH3 (I)+ CHa CH2 CH,Ci(l) 实验结果证实(Ⅰ)为主要产物。1890年马尔科夫尼科夫( Markovnikov)总结出: 不对称烯烃与卤化氢等极性试剂加成时,氢原子或试剂中带部分正电荷的基团总是加到 含氢较多的双键碳原子上,而卤原子或试剂中带部分负电荷的基团则加到含氢较少或不 含氢的双键碳原子上。这一经验规律称为马尔科夫尼科夫规则( Markovnikov’ s rule),简 称马氏规则( M rule)。 不对称炔烃与卤化氢的加成反应也服从马氏规则。例如: CH3(CH2)2C-CH+ 2HBr->CH, (CH2)2 CBr, CH3 在低温或有催化剂存在下,炔烃与卤化氢的加成反应可以停留在烯烃阶段。例如 HgCl CH=CH HCl 150℃C-160℃HC=CHC (氯乙烯) (3)亲电加成反应机理烯烃与卤化氢的加成反应,不需要光照和自由基引发剂, 需要极性环境和路易斯酸催化剂,该反应显然是离子型反应而不是自由基反应。其反应 机理如下: C一> H碳正离子(sp2杂化) 第二步: H 在第一步中,H进攻双键π电子,π键断裂后,双键上一个碳原子携带一对电子与 H结合,该碳原子由原来的sp2杂化转变为sp3杂化;双键上另一个碳原子由于失去电 子而成为碳正离子中间体,它仍然保持sp2杂化。第二步是碳正离子中间体与卤负离子 快速结合形成产物。 (4)诱电子效应由于分子内原子或基团之间的电负性(包括原子的杂化状态) 不同,从而引起成键的电子云沿着原子链向某一方向移动的极化现象叫做诱导效应 ( inductive effect),简称I效应( effect)。极性键所表现出的I效应是静态诱导效应,而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