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化学反应中外因影响所产生的极化键所表现出的I效应是动态诱导效应。以氢原子为标 准,吸电子的诱导效应是-效应,供电子的诱导效应是+效应。I效应是一种静电作 用,随着距离的增加迅速减少,一般传递三个化学键。例如 -0.713 +0.6810.028 +0.002 常见的原子或基团的吸电子顺序为: NH3>NO2>CN>C00H> F> Br>C1>I>OAr >COR>OCH3>OH> C6H5> CH2=CH>H> CH3>C2H5>CH(CH3)2>C(CH3)3>0 氢前面基团一般产生-I效应,氢后面基团产生+I效应 (5)σ-p超共轭效应乙基碳正离子中,带正电荷碳原子的未杂化的空p轨道与 相邻甲基上C-Hσ键儿乎处于平行状态,空p轨道与C-Ha键有一定程度的相互重叠 这就是a-p超共轭效应( hyperconjugation effect,如图3.3(1)所示。a-p超共轭效 应常用图3.3(Ⅱ)形式表示。 H 图33超共轭效应 超共轭效应的结果使碳正离子的正电荷分散到相邻的烷基上,从而增加了碳正离子的稳 定性。碳正离子相邻碳原子上烷基越多,超共轭效应越强,碳正离子越稳定。CH没有 超共轭效应,稳定性最差。所以碳正离子的稳定性次序是:叔碳正离子(3°R)>仲碳 正离子(2°R)>伯碳正离子(1°R)>甲基碳正离子(CH3) (6)马氏规则的理论解释丙烯与HX的亲电加成反应,用诱导效应解释为:甲 基具有艹效应,使得双键π电子云向C1偏移,结果C1比C2具有较高电子云密度而带部 分负电荷,亲电试剂H首先进攻带部分负电荷的C1,生成主要产物2-卤丙烷。 →CH(HCH+x“快 CH CH- CH CH, C-CH+ H 用共轭效应解释为:亲电试剂H进攻双键上的两个碳原子,分别生成两个中间 CHCH2CH2和(CH3)2CH,它们的稳定性不同。(CH3)CH稳定性大于 CH3CH2CH2 (2R>1°R),所以该反应的主要产物是2-卤丙烷 CH -CH-CH CHC=CH +H (稳定)CH3CHCH (主要产物) CH-CH-CH(不稳定)xCH-(CHCH1X(次要产物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