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虽然《标准》已明确把学生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列入了课程目标,但课程改革的第 线对此并未作出反应。笔者曾多次参加课改的调研,发现“数学活动经验”还没有成为中小学 教师在日常教研中所使用的关健键词,在具体的课堂上并未有意识地围绕这 目标设计教学过程 当问及与数学活动经验目标相关的问题时,也是摇头者居多。另外,笔者检索了课改八年来的数 学教育论文和专著,发现直接以“数学活动经验”为关键词的极为鲜见。从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 来看,均缺乏对“数学活动经验”目标的重视,这种现象确实值得我们关注。 (二)数学新课程实施的必然要求 数学新课 的推 进需要我们加强对“课程”内涵的理解,而“课程”这一课程论中最基本的 概念却又是一个词义极为丰富且不断发展变化的概念。过去我们对课程内涵的理解侧重于学科知 识或目标计划维度,这是对“课程”的一种静态认识。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我们更多的是用“课 程”的动词形式“currere(to run a racecourse,即经历课程)来描述数学课程,课程内涵愈来愈被赋 子了动态的意义:一是“课程即体验”,认为学习者本人是课程意义的生成者与涂择者,课程要提 一种充满情感、富有思考、感受多重的真实体验 [二是“课程即活动”,认为课程是人的名 种自主活动的总和, 学习者通过与活动对象的相互作用来实现自身各方面的发展 可见,任课龙 实施中应加强对“人”的关注,对其活动经验的关注,这是“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的突出表现 数学新课程实施应以学生数学素质的养成为核心目标。这里的数学素质是一种多层次的主体 结构,包含知识观念、创造能力、思维品质、科学语言等多个层面的内涵。2]仅仅通过知识的堂 握、技能的训练是不足以实现的,它作为一种后天习得的结果,个体获得的主要途径是课堂中的 数学活动 获得的过程是 动的选择、 反省 建构的过程 而这 列活动又是建 1在个 经验的基础之上。因此,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获得是学生数学素质养成的必要条件。 二、对数学活动经验的基本认识 《标准》虽然将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获得作为数学课程教学的目标,但缺乏对“数学活动经 验”内涵的分析,以致教师对数学活动经验认识不清,无法真正将其作为数学课堂教学关注的目 标。因此,有必要对这一目标提出的依据、 合理性及数学活动经验的特征做 (一)将数学活动经验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依据及合理性 1.从教育哲学的角度看数学活动经验 经验是教有哲学范畴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这一概念与教有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密切相 关。牡威在《民丰主义与教有》中指出:“教有就是经验的改浩或改组。这种改造或改组,既能增 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指导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3]这里的“经验”概念包括两重意义 是经验事物,另一是经验的过程,仅仅把经验理解为人们主动活动的结果是片面的 可取的 杜威认为, 一盎司经验胜过一吨理论”,发展是儿童在先天本能与冲动的基础上,通过与环境的 相互作用而不断增加经验的意义的过程,并由此得出“教育是在经验中、由于经验和为着经验的 种发展过程”。「41从杜威关于“经验”的教育哲学观点可以看出,经验是课程与数学的基本构 件,经验的习得与发展是课程与教学追求的目标。由于经验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数 学活动是数学经验的主要来源,所以,将数学活动 验的获得作为课程目标、教学目标是合理的。 2.数学观的变化引起人们对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视 究竞应该如何看待数学?数学本身的发展迫使我们不得不从多个维度来认识它的本质。作为认 识数学的一种观点,数学究竞应被看成是人类的一种活动,还是等同于这种活动的最终产生物? 郑毓信教授认为,“采取前一种立场的即是所谓的‘数学活动论'。 数学活动论的兴起正是湖 学哲学现代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 这样的数学观直接影响到我们树立相应的数学教有观。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只看做是一门 纯理论的学科,认为数学是由西方的权威们所提出米的一些东西.那是危险的。我们必须强调 数学的多维性,.数学活动有若自己的规律和过程”[6(尼斯,1994)。遵循这样的认识,学生 在数学学习中的活动及其经验的获得更引起了重视,正如《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既要考虽然《标准》已明确把学生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列入了课程目标,但课程改革的第 一线对此并未作出反应。笔者曾多次参加课改的调研,发现“数学活动经验”还没有成为中小学 教师在日常教研中所使用的关键词,在具体的课堂上并未有意识地围绕这一目标设计教学过程。 当问及与数学活动经验目标相关的问题时,也是摇头者居多。另外,笔者检索了课改八年来的数 学教育论文和专著,发现直接以“数学活动经验”为关键词的极为鲜见。从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 来看,均缺乏对“数学活动经验”目标的重视,这种现象确实值得我们关注。 (二)数学新课程实施的必然要求 数学新课程的推进需要我们加强对“课程”内涵的理解,而“课程”这一课程论中最基本的 概念却又是一个词义极为丰富且不断发展变化的概念。过去我们对课程内涵的理解侧重于学科知 识或目标计划维度,这是对“课程”的一种静态认识。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我们更多的是用“课 程”的动词形式“currere (to run a racecourse,即经历课程)来描述数学课程,课程内涵愈来愈被赋 予了动态的意义:一是“课程即体验”,认为学习者本人是课程意义的生成者与诠释者,课程要提 供一种充满情感、富有思考、感受多重的真实体验;[1]二是“课程即活动”,认为课程是人的各 种自主活动的总和,学习者通过与活动对象的相互作用来实现自身各方面的发展。可见,在课程 实施中应加强对“人”的关注,对其活动经验的关注,这是“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的突出表现。 数学新课程实施应以学生数学素质的养成为核心目标。这里的数学素质是一种多层次的主体 结构,包含知识观念、创造能力、思维品质、科学语言等多个层面的内涵。[2]仅仅通过知识的掌 握、技能的训练是不足以实现的,它作为一种后天习得的结果,个体获得的主要途径是课堂中的 数学活动,获得的过程是一个能动的选择、反省与建构的过程,而这一系列活动又是建立在个体 经验的基础之上。因此,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获得是学生数学素质养成的必要条件。 二、对数学活动经验的基本认识 《标准》虽然将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获得作为数学课程教学的目标,但缺乏对“数学活动经 验”内涵的分析,以致教师对数学活动经验认识不清,无法真正将其作为数学课堂教学关注的目 标。因此,有必要对这一目标提出的依据、合理性及数学活动经验的特征做一基本分析。 (一)将数学活动经验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依据及合理性 1.从教育哲学的角度看数学活动经验 经验是教育哲学范畴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这一概念与教育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密切相 关。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指出:“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这种改造或改组,既能增 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指导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3]这里的“经验”概念包括两重意义,一 是经验事物,另一是经验的过程,仅仅把经验理解为人们主动活动的结果是片面的,不可取的。 杜威认为,“一盎司经验胜过一吨理论”,发展是儿童在先天本能与冲动的基础上,通过与环境的 相互作用而不断增加经验的意义的过程,并由此得出“教育是在经验中、由于经验和为着经验的 一种发展过程”。[4]从杜威关于“经验”的教育哲学观点可以看出,经验是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构 件,经验的习得与发展是课程与教学追求的目标。由于经验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数 学活动是数学经验的主要来源,所以,将数学活动经验的获得作为课程目标、教学目标是合理的。 2.数学观的变化引起人们对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视 究竟应该如何看待数学?数学本身的发展迫使我们不得不从多个维度来认识它的本质。作为认 识数学的一种观点,数学究竟应被看成是人类的一种活动,还是等同于这种活动的最终产生物? 郑毓信教授认为,“采取前一种立场的即是所谓的‘数学活动论’。.数学活动论的兴起正是数 学哲学现代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5] 这样的数学观直接影响到我们树立相应的数学教育观。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只看做是一门 纯理论的学科,认为数学是由西方的权威们所提出来的一些东西.那是危险的。我们必须强调 数学的多维性,.数学活动有着自己的规律和过程”[6](尼斯,1994)。遵循这样的认识,学生 在数学学习中的活动及其经验的获得更引起了重视,正如《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既要考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