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无“贞吝(閩)”。今本艮卦六四有“无咎”,战国本和帛本皆无“无咎”。今本和帛本涣卦卦 辞最后有“利贞”,而战国本无“利贞” 2)战国简本有多字者,如亡忘六二“不耕而获”,今本和帛本作“不耕获”,多“而”字 大(大畜)卦“不家而飢”,今本和帛本作“不家食”,多“而”字。陵(随)卦上六“係而敏 之”,今本作“拘係之”,帛本句型同。多“而”字,且句型稍有变化。战国简本颐六二“日瞋 颐”,帛本也有“曰”,今本作“颠颐”,少“曰”字。逐初六战国本作“朦亓尾碉”,今本和帛本 无“亓”字。弊(涣)卦辞“王假于庙”下有“利见大人”,今本和帛本歹此句。 (3)战国楚简使用了意思完全不同的字,如比卦楚简作“备筮”,今本和本作“原筮” 亡忘九五:“亡忘又疾,勿药有菜。”又,今本和帛本作“之”,菜,今本和帛本作“喜”。讼九二 “三百户”楚简作“三四户”。参(豫)六晶(三)“可”之“可”,今本作“盱”。战国本艮六二 “艮其足”之“足”,今本作“腊”。“丌心不悸”之“悸”,今本和帛本作“快” 战国本与个本不同,有西种可能:一种可能是战国本转抄之误,今本对比它本做以校 正,如上述第(1)种情况,战国本语句虽简练但不太顺畅;还有第(3)种情况,战国本用字不 同,其义难解,故这两种情况恐属于此类。一种可能是《周易》原本有误或不规范,战国本 沿袭之,今本对原本和战国本进行了处理,使之更规范。如上述第(2)种情况,今本语句更 精练,且通达,恐属于此类。不管是哪种情况,皆说明了《周易》在流传过程中,有因文字转 换或抄写而出现的问题,后经历多次校正和整理而成为今本,这些整理是在不改变作者原 意的大前提下进行的,因此,虽然个别地方字句未能保持原貌,但今本整体上优胜于战国 本和其他本 试以颐卦为例。战国简本颐六二“日瞋颐”,帛本也有“日”,今本作“颠颐”,似今本逸 “曰”字,然考其经文,今本颐六四日“颠颐”,帛本作“颠颐”,战国本也作“颠颐”。又,除了 卦名外,其他与颐相连的多是两字,如“观颐”、“由颐”、“拂颐”,知六二作“颠颐”更胜 笔者认为,今本无“曰”字,也未必是逸字。“日”字恐是《周易》成书过程中吸收其他文 辞的遗存。理由,其一《周易》文辞中凡“曰”字难解。古人解说多不能自圆其说。如今本 大畜九三:“良马逐,利艰贞,日闲舆卫。”对于“曰”的训释,古人有两种观点,一是训“曰”为 说”,一是训“曰”为“日”。《经典释文》“曰,音越。刘云:曰,犹言也。郑:人实反,云日习 车从。”(第354-355页)后世多沿袭这两种观点,而今人高亨把“曰”当作“四”。(第 234页)笔者认为,训“曰”为“说”,此字多余,训“曰”为“日”,战国竹书本、帛书本及今本 ”写法清晰可辩,不可混淆,若可以把“曰”读为“日”,为何未发现任何版本将二者 混写。高亨先生疑“日”为“四”,则更无根据。考帛书《易传·昭力》,两次引用大畜九三皆 为“阑舆之卫”,则知“曰”字多余。如廖名春所言:“今本曰字,用在此处,殊为不通”。“《昭 力》引无“曰字,多一‘之字,文从字顺,足证今本之日字有误。”(第188页)又如困上 六:“曰动悔有悔。”对于“曰”字解说与大畜卦大致相似。宋程颐说,“曰,自谓也。”(《程氏 易传》卷四)今人高亨引王引之说,认为曰为语助词。考《象传》“动悔有悔,吉行也”,知此 曰”字多余。其二,卜辞、《归藏》与《周易》关系,前人作了深入的探讨并逐渐形成了共 识,认为易辞与卜辞、《归藏》文辞皆为卜筮类,其中卜辞和《归藏》之辞是卦爻辞形成的重 要来源。今人台湾学者屈万里曾用大量的事实说明了易卦因袭龟卜,余永梁从句法和 成语两个角度说明易辞仿卜辞而成,10鄙人提出《归藏》对于《周易》的影响。而卜辞常 使用“占曰”等字眼,与《周易》密切相关的数字卦多用“曰”字。如河南安阳四盘磨卜骨刻 2 c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m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无 “ 贞吝 阴 ” 。 今本 良卦六 四 有 “ 无 咎 ” , 战 国本 和 帛本 皆无 “ 无 咎 ” 。 今本 和 帛本 涣 卦 卦 辞最后 有 “ 利 贞 ” , 而 战 国本无 “ 利贞 ” 。 战 国简本有多字 者 , 如 亡忘 六二 “ 不耕而获 ” , 今本和 帛本作 “ 不 耕获 ” , 多 “ 而 ”字 。 大 增 大畜 卦 “ 不家 而献 ” , 今本 和 帛本作 “ 不 家 食 ” , 多 “ 而 ” 字 。 陵 随 卦上 六 “ 保 而 敏 之 ” , 今本作 “ 拘 保之 ” , 帛本句 型 同 。 多 “ 而 ”字 , 且 句 型 稍 有 变化 。 战 国简本 颐六 二 “ 曰 镇 颐 ” , 帛本也有 “ 曰 ” , 今本作 “ 颠 颐 ” , 少 “ 曰 ” 字 。 返 初 六 战 国本 作 “ 胧 介 尾 硒 ” , 今 本 和 帛本 无 “ 元 ”字 。 彝 涣 卦辞 “ 王假 于庙 ”下有 “ 利见大人 ” , 今本 和 帛本无此句 。 战 国楚 简使用 了意思完全不 同的字 , 如 比卦楚简作 “ 备盆 ” , 今本和 帛本作 “ 原 盆 ” 。 亡忘九五 “ 亡忘又疾 , 勿 药有菜 。 ”又 , 今本 和 帛本作 “ 之 ” , 菜 , 今本 和 帛本作 “ 喜 ” 。 讼 九二 “ 三百 户 ” , 楚简作 “ 三 四 户 ” 。 步 豫 六 晶 三 “ 可 乡 ”之 “ 可 ” , 今本作 “ 吁 ” 。 战 国本 良六二 “ 良其足 ”之 “ 足 ” , 今本作 “ 用卜 ” 。 “ 开 心不悸 ” 之 “ 悸 ” , 今本和 帛本作 “ 快 ” 。 战国本 与今本不 同 , 有 两 种可能 一种 可 能 是 战 国本 转抄 之误 , 今 本对 比 它本 做 以校 正 , 如上述第 种情况 , 战 国本语句虽 简练但不太顺 畅 还 有第 种 情况 , 战 国本用字 不 同 , 其义难解 , 故这两种情 况恐属 于此类 。 一 种 可 能是《周 易 》原本 有误 或不规 范 , 战 国本 沿袭 之 , 今本对 原本 和 战 国本进行 了处理 , 使之更 规范 。 如上述第 种情况 , 今本语句更 精练 , 且通 达 , 恐属 于此类 。 不 管是 哪种情 况 , 皆说 明 了《周 易 》在 流传过程 中 , 有 因文字转 换或抄写 而 出现 的 问题 , 后 经历 多次校 正 和整理而成 为今本 , 这些整理是在不 改变作者原 意 的大前 提下进行 的 , 因此 , 虽然个别地方字句 未 能保持 原 貌 , 但 今 本 整体 上优 胜 于 战 国 本 和其他本 。 试 以颐 卦为例 。 战 国简本颐六 二 “ 曰 镇 颐 ” , 帛本 也有 “ 日 ” , 今 本 作 “ 颠 颐 ” , 似今 本 逸 “ 日 ”字 , 然 考其经文 , 今本颐六 四 日 “ 颠 颐 ” , 帛本 作 “ 颠 颐 ” , 战 国本 也作 “ 颠 颐 ” 。 又 , 除 了 卦名外 , 其他 与颐相连 的多是两 字 , 如 “ 观颐 ” 、 “ 由颐 ” 、 “ 拂 颐 ” , 知六 二作 “ 颠 颐 ”更胜 。 笔 者认 为 , 今本无 “ 曰 ”字 , 也未必是逸字 。 ‘旧 ”字恐是《周 易 》成 书过程 中吸收其他 文 辞 的遗存 。 理 由 , 其一《周易 》文辞 中凡 “ 曰 ” 字难 解 。 古人 解 说 多不 能 自圆其 说 。 如今 本 大畜九三 “ 良马逐 , 利艰 贞 , 曰 闲舆 卫 。 ”对 于 “ 日 ” 的训释 , 古人有两种 观点 , 一是训 “ 曰 ” 为 “ 说 ” , 一是训 “ 日 ” 为 “ 日 ” 。 《经典释文 》 ‘旧 , 音越 。 刘 云 日 , 犹 言也 。 郑 人 实反 , 云 日 习 车从 。 ” 第 一 页 “ 〕后 世 多 沿 袭 这 两 种 观 点 , 而 今 人 高 亨 把 “ 曰 ” 当作 “ 四 ” 。 第 页 〕笔者认 为 , 训 “ 曰 ” 为 “ 说 ” , 此字多余 , 训 “ 曰 ”为 “ 日 ” , 战 国竹 书本 、 帛书本及 今本 “ 日 ”“ 日 ”写 法清 晰可辩 , 不 可混 淆 , 若可 以 把 “ 日 ”读 为 “ 日 ” , 为何 未 发 现任何版本 将 二者 混写 。 高亨先生 疑 “ 曰 ”为 “ 四 ” , 则更无根据 。 考 帛书《易传 · 昭 力 》 , 两次引用 大畜九三 皆 为 “ 阑舆之卫 ” , 则知 “ 日 ”字 多余 。 如廖名春所 言 “ 今本 日 字 , 用 在此处 , 殊 为不通 ” 。 “《昭 力 》引无 ‘ 曰 ’字 , 多一 ‘ 之 ’字 , 文从字顺 , 足证今本 之 ‘ 曰 ’字有误 。 ” 第 页 〕又如 困上 六 “ 日 动悔有悔 。 ”对 于 “ 曰 ”字解说 与大畜卦大致 相 似 。 宋 程 颐说 , “ 日 , 自谓 也 。 ” 《程 氏 易传 》卷 四 今人高亨引王 引之说 , 认为 曰 为语助 词 。 考《象传 》 “ 动悔 有 悔 , 吉行 也 ” , 知此 “ 曰 ”字 多余 。 其二 , 卜辞 、《归 藏 》与《周 易 》关 系 , 前 人 作 了深 人 的探 讨 , 并 逐 渐形 成 了共 识 , 认为易辞与 卜辞 、《归藏 》文辞 皆为 卜盆类 , 其 中 卜辞 和《归 藏 》之辞 是 卦艾 辞形 成 的重 要来源 。 今人 台湾学者屈万 里 曾用 大量 的事实说 明 了易 卦 因袭龟 卜 , 余永 梁 从句 法 和 成语两个角度说 明易辞仿 卜辞而成 , 〕鄙人 提 出《归 藏 》对 于《周 易 》的影 响 。 〕而 卜辞常 使用 “ 占曰 ” 等字 眼 , 与《周 易 》密切相关 的数字 卦多用 “ 曰 ”字 。 如河南安 阳 四 盘磨 卜骨 刻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