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用政体类型和否决者的空间模型来测量一个国家的制度制衡水平(自变量)。 第三章激励与承诺一一中国开发区的政治经济 以往的文献指出,非民主国家的政府同样依赖政治支持来维持统治,因此也 需要建立自身的信誉(credibility):即使没有制度制衡,只要目标符合统治者的 利益,非民主政体同样能够加强政策可靠性。 中国的经济开发区是一项特有的制度设计,它弥补了由于缺乏制度约束所带 来的政策可靠性的问题。开发区作为一个平台联合了不同政府机构的利益一一对 于依赖进出口贸易的沿海省份的官员,经济开发区对出口导向型增长有极大的推 动作用:对内陆省份的官员而言,利用开发区可以扩大他们升迁与寻租的机会。 各地方政府利益的重合促进了开发区政策的持续,也消除了外国投资者对于政策 风险的顾虑。 第四章威权体制下的地方问责一一中国经济开放区的证据 本章作者阐述三个微观制度因素(microinstitutional factors)对开发区的政 策执行非常重要一一(1)在缺乏制度化分权的情况下,开发区与中央政府的政 治联系能够为稳固的地方执政提供保障:(2)开发区的组织权力架构决定了地方 政府持续有效执行政策的能力:(3)法律制度尽管无法完全使地方政府负责,但 会对其自由裁量权施加约束。 通过量化的方法来检验这些因素对外国投资的影响,结果显示与中央政府有 更紧密联系、有更强的地方政府能力以及有更强的法律约束的开发区吸引了更多 的FDI流入。 第五章分解中国的法治一一地方立法权与私人投资 本章的两个论点:(1)中国的法律制度对私人投资的影响不仅取决于法治建 立过程的可靠性,还有赖于政府回应经济行为体需求的效率:(2)司法机构对国 外与国内私人投资的影响不同。跨国公司往往拥有更大的规模,因此更倾向向法 律系统寻求保护:而国内投资者的公司规模更小,更依靠非正式网络,因此较少 关心正式的法律制度。 通过测量法律的回应性(legislative responsiveness)与自由裁量权 (discretion),对中国地方的法制环境进行比较检验法律制度对投资的影响。结 果显示:FDI流入与地方立法活动的量呈正相关,而与司法自由裁量权的大小呈 负相关。这一结果表明法治发展加强了中国吸引FDI的能力:而国内私人投资的 情况则相反。 第六章印度经济特区的政治经济 为什么印度的经济改革花了长达十多年的时间才创造出对FDI友好的商业 环境?本章以制度视角,将可靠性-灵活性这一分析框架运用到印度的案例中, 来解答上述问题。作者认为印度的民主制度为国外投资者提供了政治保障,但直 到政府采用更加灵活的投资政策之后,印度市场才开始吸引大量FDI流入。具体 来说,开启经济特区政策对加强政府的灵活性、促进外国投资具有重要的作用。 尽管印度社会联盟的自由化偏好促成了经济特区政策的产生,但是由于民主政体 的特质,特区政策在实施过程还是遭遇了巨大的政治阻力与制度壁垒。印度的多 党联盟、州政府与各个利益集团在三个领域(税收优惠、土地征用与劳动力管制)量);用政体类型和否决者的空间模型来测量一个国家的制度制衡水平(自变量)。 第三章激励与承诺——中国开发区的政治经济 以往的文献指出,非民主国家的政府同样依赖政治支持来维持统治,因此也 需要建立自身的信誉(credibility);即使没有制度制衡,只要目标符合统治者的 利益,非民主政体同样能够加强政策可靠性。 中国的经济开发区是一项特有的制度设计,它弥补了由于缺乏制度约束所带 来的政策可靠性的问题。开发区作为一个平台联合了不同政府机构的利益——对 于依赖进出口贸易的沿海省份的官员,经济开发区对出口导向型增长有极大的推 动作用;对内陆省份的官员而言,利用开发区可以扩大他们升迁与寻租的机会。 各地方政府利益的重合促进了开发区政策的持续,也消除了外国投资者对于政策 风险的顾虑。 第四章威权体制下的地方问责——中国经济开放区的证据 本章作者阐述三个微观制度因素(microinstitutional factors)对开发区的政 策执行非常重要——(1)在缺乏制度化分权的情况下,开发区与中央政府的政 治联系能够为稳固的地方执政提供保障;(2)开发区的组织权力架构决定了地方 政府持续有效执行政策的能力;(3)法律制度尽管无法完全使地方政府负责,但 会对其自由裁量权施加约束。 通过量化的方法来检验这些因素对外国投资的影响,结果显示与中央政府有 更紧密联系、有更强的地方政府能力以及有更强的法律约束的开发区吸引了更多 的 FDI 流入。 第五章分解中国的法治——地方立法权与私人投资 本章的两个论点:(1)中国的法律制度对私人投资的影响不仅取决于法治建 立过程的可靠性,还有赖于政府回应经济行为体需求的效率;(2)司法机构对国 外与国内私人投资的影响不同。跨国公司往往拥有更大的规模,因此更倾向向法 律系统寻求保护;而国内投资者的公司规模更小,更依靠非正式网络,因此较少 关心正式的法律制度。 通 过 测 量 法 律 的 回 应 性 ( legislative responsiveness )与自由裁量权 (discretion),对中国地方的法制环境进行比较检验法律制度对投资的影响。结 果显示:FDI 流入与地方立法活动的量呈正相关,而与司法自由裁量权的大小呈 负相关。这一结果表明法治发展加强了中国吸引 FDI 的能力;而国内私人投资的 情况则相反。 第六章印度经济特区的政治经济 为什么印度的经济改革花了长达十多年的时间才创造出对 FDI 友好的商业 环境?本章以制度视角,将可靠性-灵活性这一分析框架运用到印度的案例中, 来解答上述问题。作者认为印度的民主制度为国外投资者提供了政治保障,但直 到政府采用更加灵活的投资政策之后,印度市场才开始吸引大量 FDI 流入。具体 来说,开启经济特区政策对加强政府的灵活性、促进外国投资具有重要的作用。 尽管印度社会联盟的自由化偏好促成了经济特区政策的产生,但是由于民主政体 的特质,特区政策在实施过程还是遭遇了巨大的政治阻力与制度壁垒。印度的多 党联盟、州政府与各个利益集团在三个领域(税收优惠、土地征用与劳动力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