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周青与传浆 2014年第5期 来,馆员也成为服务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既是资源提 实践才有物有可依:同时,收集到的用户体验与反馈对体 供者,也是教学改革参与者,实现了从电子教参系统建设 系及体系各个部分都有指导意义。 转向电子教参服务体系的建设,即:智慧泛在课堂的构建 教学改革与实践 馆员服务 用户体验与反馈 与实践。 (学科馆员参与) 1“智慧泛在课堂”框架 2011年10月26日,上海交通大学在徐汇校区老图 系统服务 移动阅读服务 电子教参系统 书馆举行“智慧泛在课堂”新闻发布会,在国内率先推出 颠覆传统学习方式的“智慧泛在课堂”,将电子教学参考 资源基础 教参资源建设 资源有机融入课程、纳入电子终端,辅助实现教学模式智 图2智慧泛在课堂- 一图书馆实践部分 慧型改革创新、让学习触手可得、随心而行。智慧泛在课 堂是以电子教参为基础,融合人、资源、平台、技术为一体 2电子教参系统构建 的完整的学习有机体。教师为教学主体,推动课上讨论和 为融合到师生熟悉的教学环境,项目组没有单独构 课下学习的教学模式,即:教师重新设计、组织课程,推荐 建网站和系统,而是和教务处、网络信息中心合作,在教 学生课前阅读教学参考资料,课上主要进行研讨和引导: 务处教学信息服务网上开辟“教学参考书管理”模块,方 学生借助泛在知识环境可以随时随地从智慧泛在课堂平 便教师进行教学管理的同时,能够及时添加和课程匹配 台获取电子教参信息,实现主动、协同、群组学习和互动 的教参信息,此模块除了让教师输入教参信息,还提供自 分享:馆员既是资源收集者,也是资源推荐者,通过平台 动查询图书馆馆藏信息功能,以便教师选择和规范输入 将教参资源主动推送至师生身边,同时还是教学的参与 信息。教师填写的教参信息被自动收集到图书馆教参管 者,和课程教师一道设计课程、提供必要的嵌入式教学服 理后台,工作人员根据流程进行资源后台准备工作,并将 务及其他学科服务(框架见图D。 关联信息返回教学信息服务网系统。师生登陆教学信息 ·教师 服务网后,除了可以查看所选课程信息,还可以查看教参 馆员 信息及全文链接。因此上交大图书馆的电子教参系统分 ·读者层 ·学生 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基于教学信息服务网的电子教参管 理模块及全文关联,另一个是电子教参后台管理平台,前 者仅限于课程教师及选课学生可以浏览、阅读,这在一定 平台层 程度上保护了这些电子教参信息的版权:后者是图书馆 工作人员的业务流程管理平台,确保教参信息的数据完 整性、准确性及规范操作(服务框架图详见图3)。图书馆、 ·资源层 教务处和网络信息中心共同承担系统的开发工作,教务 处总体负责教学信息服务网中教参信息的收集和电子教 图1智慧泛在课堂框架 参个性化服务的设计,指导老师及时在网上添加课程对 作为智慧泛在课堂的提出者、建设者,图书馆在资源 应的教参信息:网络信息中心负责教学信息服务网的功 建设、系统构建、馆员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已开 能修改及其信息服务接口开发:图书馆则负责所有接口 展工作角度来看,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见图2),一是电 的设计、教参信息规范化以及全文资源的获取与提供。 子教参资源服务的系统构建:二是电子教参资源的收集、 3电子教参资源建设流程及规范 整理、数字加工与揭示:三是移动阅读的开发与应用:四 是学科馆员参与教学改革与实践:五是用户体验与反馈。 电子教参资源建设工作在图书馆内部是一个跨职能 这五个部分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其中教参资源建设是 的工作流程,参与电子教参资源收集、整理工作的人员均 资源基础,移动阅读服务和电子教参系统属于系统服务, 为兼职人员,分别来自采编部、读者服务总部及技术加工 基于资源基础和系统服务,学科馆员参与的教学改革与 部,是一个跨部门的人员组成,应整体设计跨职能部门的 31 ?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2014 年第 5 期 来,馆员也成为服务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既是资源提 供者,也是教学改革参与者,实现了从电子教参系统建设 转向电子教参服务体系的建设,即:智慧泛在课堂的构建 与实践。 1 “智慧泛在课堂”框架 2011 年 10 月 26 日,上海交通大学在徐汇校区老图 书馆举行“智慧泛在课堂”新闻发布会,在国内率先推出 颠覆传统学习方式的“智慧泛在课堂”,将电子教学参考 资源有机融入课程、纳入电子终端,辅助实现教学模式智 慧型改革创新、让学习触手可得、随心而行。智慧泛在课 堂是以电子教参为基础,融合人、资源、平台、技术为一体 的完整的学习有机体。教师为教学主体,推动课上讨论和 课下学习的教学模式,即:教师重新设计、组织课程,推荐 学生课前阅读教学参考资料,课上主要进行研讨和引导; 学生借助泛在知识环境可以随时随地从智慧泛在课堂平 台获取电子教参信息,实现主动、协同、群组学习和互动 分享;馆员既是资源收集者,也是资源推荐者,通过平台 将教参资源主动推送至师生身边,同时还是教学的参与 者,和课程教师一道设计课程、提供必要的嵌入式教学服 务及其他学科服务(框架见图 1)。 作为智慧泛在课堂的提出者、建设者,图书馆在资源 建设、系统构建、馆员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已开 展工作角度来看,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见图 2),一是电 子教参资源服务的系统构建;二是电子教参资源的收集、 整理、数字加工与揭示;三是移动阅读的开发与应用;四 是学科馆员参与教学改革与实践;五是用户体验与反馈。 这五个部分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其中教参资源建设是 资源基础,移动阅读服务和电子教参系统属于系统服务, 基于资源基础和系统服务,学科馆员参与的教学改革与 实践才有物有可依;同时,收集到的用户体验与反馈对体 系及体系各个部分都有指导意义。 2 电子教参系统构建 为融合到师生熟悉的教学环境,项目组没有单独构 建网站和系统,而是和教务处、网络信息中心合作,在教 务处教学信息服务网上开辟“教学参考书管理”模块,方 便教师进行教学管理的同时,能够及时添加和课程匹配 的教参信息,此模块除了让教师输入教参信息,还提供自 动查询图书馆馆藏信息功能,以便教师选择和规范输入 信息。教师填写的教参信息被自动收集到图书馆教参管 理后台,工作人员根据流程进行资源后台准备工作,并将 关联信息返回教学信息服务网系统。师生登陆教学信息 服务网后,除了可以查看所选课程信息,还可以查看教参 信息及全文链接。因此上交大图书馆的电子教参系统分 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基于教学信息服务网的电子教参管 理模块及全文关联,另一个是电子教参后台管理平台,前 者仅限于课程教师及选课学生可以浏览、阅读,这在一定 程度上保护了这些电子教参信息的版权;后者是图书馆 工作人员的业务流程管理平台,确保教参信息的数据完 整性、准确性及规范操作(服务框架图详见图 3)。图书馆、 教务处和网络信息中心共同承担系统的开发工作,教务 处总体负责教学信息服务网中教参信息的收集和电子教 参个性化服务的设计,指导老师及时在网上添加课程对 应的教参信息;网络信息中心负责教学信息服务网的功 能修改及其信息服务接口开发;图书馆则负责所有接口 的设计、教参信息规范化以及全文资源的获取与提供[7] 。 3 电子教参资源建设流程及规范 电子教参资源建设工作在图书馆内部是一个跨职能 的工作流程,参与电子教参资源收集、整理工作的人员均 为兼职人员,分别来自采编部、读者服务总部及技术加工 部,是一个跨部门的人员组成,应整体设计跨职能部门的 图 1 智慧泛在课堂框架 图 2 智慧泛在课堂——图书馆实践部分 31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