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CH CH CHCH-CH.N CHCH.CILN R CH ×帕明R,=CH,R,=H 阿米皆环 地茸帕明R,=HR,=H 米帕明 【体内过程】口服吸收良好,但个体差异大。血药浓度于2~8小时达峰值,血浆12为10~20小时。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以脑、肝、 肾及心肌分布较多。主要在肝代谢,基侧链、脱甲基转化为地昔帕明,后者有显著抗抑郁作用。米帕明及地昔帕明最终被氧化成无效的羟化物 或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自尿排出。 【药理作用】 1,中枢神经系统正常人口服本药后,出现困倦、头晕、口干、视力模糊及血压稍降等。若连续用药数天,以上症状加重,并出现注意力 不集中,思维能力下降。相反,抑郁症患者连续服药后,情绪提高,精神振奋,出现明显抗抑郁作用。但米帕明起效缓慢,连续用药2~3周后 才见效,故不作应急药物应用。 米帕明抗抑郁作用机制曾经研究,早期发现利血平能引起抑郁症状,而预先给予米帕明则可防止,但若先用利血平耗竭脑内儿茶酚胺后则 无效。表明米帕明必须在脑内有儿茶酚胺贮存时,才能发挥抗抑郁作用。因而推测,米帕明可能因抑制突触前膜对NA及(或)5-HT的再摄 取,使突触间隙的NA浓度升高,促进突触传递功能而发挥抗抑郁作用。但近年出现的非典型抗抑郁药,并不抑制或仅微弱抑制NA及5HT的再 摄取(如伊普哚,iprindole),却仍有较强的抗抑郁作用。此外,米帕明虽可迅速抑制脑内单胺类递质再摄取,但抗抑郁作用的出现却需几 周之久,因此增强脑内单胺类递质的作用,只是其复杂作用机制中一个早期环节。 2.植物神经系统治疗量米帕明能阻断M胆碱受体,引起阿托品样作用。 3.心血管系统米帕明能降低血压,抑制多种心血管反射,易致心律失常,这与它抑制心肌中N八再摄取有关。此外还可以引起体位性低血 压及心动过速。心电图中T波倒置可低平。近来证明,米帕明对心肌有奎尼丁样作用,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慎用。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各型抑郁症的治疗。对内源性、反应性及更年期抑郁症疗效较好,而对精神分裂症的抑郁状态疗效较差。 【不良反应】最常见的副作用为阿托品样作用的口干、便秘、视力模糊、心悸等。因易致尿潴留及升高眼内压,故前列腺肥大及青光眼患 者禁用。中枢神经方面表现为乏力、肌肉震颤。某些患者用药后可自抑制状态转为躁狂兴奋状态,剂量大时尤易发生。极少数患者出现皮疹、 粒细胞缺乏及黄疸等过敏反应。 【药物相互作用】三环类药物能增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以及对抗可乐定的降压作用。三环类与安坦等抗帕金森病药或抗精神病药合用,则 注意它们的抗胆碱效应可能相互增强。 其他三环类药物的作用比较见表17-3。 其他抗抑郁症药马普替林(maprotiline)能选择性抑制NA的再摄取。为广谱抗抑郁药,具有奏效快,副作用小的特点。临床用于各型抑 郁症,老年抑郁症患者尤为适用。诺米芬新(nomifensine)能显著抑制NA及DA的再摄取,而对5-HT再摄取抑制作用微弱。抗胆碱作用及心 血管作用极弱。适用于各型抑郁症,老年患者易于接受,疗效比米帕明略高或相似。此外,本药缓解抑郁患者的严重运动迟缓疗效好,这可能 与其抑制DA的再摄取有关。 表17-3三环类抗抑郁药作用比较 T12 抑制单胺类递质重摄取 药物 (h) 5-HT NA 镇静作用 抗胆碱作 米帕明 9~24 ++ ++ ++ ++ 地昔帕明 14~76 0 +++ 阿密替林 1740 +++ + +++ +++ 多塞平 8~24 弱 弱 ++ +++ 二、抗躁狂症药 抗躁狂症药(antimanic drugs)氟丙嗪、氟哌啶醇及抗癫痫药卡马西平等对躁狂症也有效。但典型抗躁狂药是锂制剂。 碳酸锂(lithium carbonate)口服吸收快而完全,2~4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锂离子先分布于细胞外液,然后逐渐蓄积于细胞内。锂虽吸 收快,但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和神经细胞需要一定时间。因此,锂盐显效较慢。主要自肾排泄,约80%由肾小球滤过的锂在近曲小管与钠 竞争重吸收,故增加钠摄入可促进其排泄,而缺钠或肾小球滤出减少时,可导致体内锂潴留,引起中毒。米帕明 【体内过程】口服吸收良好,但个体差异大。血药浓度于2~8小时达峰值,血浆t1/2为10~20小时。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以脑、肝、 肾及心肌分布较多。主要在肝代谢,基侧链N脱甲基转化为地昔帕明,后者有显著抗抑郁作用。米帕明及地昔帕明最终被氧化成无效的羟化物 或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自尿排出。 【药理作用】 1.中枢神经系统 正常人口服本药后,出现困倦、头晕、口干、视力模糊及血压稍降等。若连续用药数天,以上症状加重,并出现注意力 不集中,思维能力下降。相反,抑郁症患者连续服药后,情绪提高,精神振奋,出现明显抗抑郁作用。但米帕明起效缓慢,连续用药2~3周后 才见效,故不作应急药物应用。 米帕明抗抑郁作用机制曾经研究,早期发现利血平能引起抑郁症状,而预先给予米帕明则可防止,但若先用利血平耗竭脑内儿茶酚胺后则 无效。表明米帕明必须在脑内有儿茶酚胺贮存时,才能发挥抗抑郁作用。因而推测,米帕明可能因抑制突触前膜对NA及(或)5-HT的再摄 取,使突触间隙的NA浓度升高,促进突触传递功能而发挥抗抑郁作用。但近年出现的非典型抗抑郁药,并不抑制或仅微弱抑制NA及5-HT的再 摄取(如伊普吲哚,iprindole),却仍有较强的抗抑郁作用。此外,米帕明虽可迅速抑制脑内单胺类递质再摄取,但抗抑郁作用的出现却需几 周之久,因此增强脑内单胺类递质的作用,只是其复杂作用机制中一个早期环节。 2.植物神经系统 治疗量米帕明能阻断M胆碱受体,引起阿托品样作用。 3.心血管系统 米帕明能降低血压,抑制多种心血管反射,易致心律失常,这与它抑制心肌中NA再摄取有关。此外还可以引起体位性低血 压及心动过速。心电图中T波倒置可低平。近来证明,米帕明对心肌有奎尼丁样作用,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慎用。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各型抑郁症的治疗。对内源性、反应性及更年期抑郁症疗效较好,而对精神分裂症的抑郁状态疗效较差。 【不良反应】最常见的副作用为阿托品样作用的口干、便秘、视力模糊、心悸等。因易致尿潴留及升高眼内压,故前列腺肥大及青光眼患 者禁用。中枢神经方面表现为乏力、肌肉震颤。某些患者用药后可自抑制状态转为躁狂兴奋状态,剂量大时尤易发生。极少数患者出现皮疹、 粒细胞缺乏及黄疸等过敏反应。 【药物相互作用】三环类药物能增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以及对抗可乐定的降压作用。三环类与安坦等抗帕金森病药或抗精神病药合用,则 注意它们的抗胆碱效应可能相互增强。 其他三环类药物的作用比较见表17-3。 其他抗抑郁症药 马普替林(maprotiline)能选择性抑制NA的再摄取。为广谱抗抑郁药,具有奏效快,副作用小的特点。临床用于各型抑 郁症,老年抑郁症患者尤为适用。诺米芬新(nomifensine)能显著抑制NA及DA的再摄取,而对5-HT再摄取抑制作用微弱。抗胆碱作用及心 血管作用极弱。适用于各型抑郁症,老年患者易于接受,疗效比米帕明略高或相似。此外,本药缓解抑郁患者的严重运动迟缓疗效好,这可能 与其抑制DA的再摄取有关。 表17-3 三环类抗抑郁药作用比较 药 物 T1/2 (h) 抑制单胺类递质重摄取 5-HT NA 镇静作用 抗胆碱作 米帕明 9~24 ++ ++ ++ ++ 地昔帕明 14~76 0 +++ + + 阿密替林 17~40 +++ + +++ +++ 多塞平 8~24 弱 弱 +++ +++ 二、抗躁狂症药 抗躁狂症药(antimanic drugs)氯丙嗪、氟哌啶醇及抗癫痫药卡马西平等对躁狂症也有效。但典型抗躁狂药是锂制剂。 碳酸锂(lithium carbonate)口服吸收快而完全,2~4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锂离子先分布于细胞外液,然后逐渐蓄积于细胞内。锂虽吸 收快,但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和神经细胞需要一定时间。因此,锂盐显效较慢。主要自肾排泄,约80%由肾小球滤过的锂在近曲小管与钠 竞争重吸收,故增加钠摄入可促进其排泄,而缺钠或肾小球滤出减少时,可导致体内锂潴留,引起中毒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