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74 孔子研究200年第2期 阴阳调和、适度不偏、通畅不滞、各居其位是“和乐”形成的必须条件:“合生气 之和,道五常之行,使之阳而不散,阴而不密,刚气不怒,柔气不摄。四畅交于中而发 作于外,皆安其位而不相夺也。”(《乐言》)《易传》讲“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阴 疑于阳必战”(《坤·文言》)。《乐记》则将其落实到创作主体的内在把握上,即创作时要 调和阴阳,遵从五常,将阴阳刚柔之气适度和谐地交汇于心中,然后才能外化为中正和 谐的艺术作品。将哲学的阴阳调和理论用于艺术创作及创作主体的内在心性品质的熔 铸,是《乐记》的功不可没的发明。《乐记》曰:“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 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唯乐不可以为伪。”(《乐象》) 《易传》曰:“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说卦》)《易传》言圣 人作易不乖天道,不逆人德,穷究至理,尽探本性。“和顺”在于天道人德,即“顺乎 天而应乎人”(《兑·彖》)。《乐记》的“和顺”固然是内在情、气积聚的化和状态,但其 深层的基垫仍本于天道人德,所谓“乐者,天地之命”,“乐者,德之华也。《乐记》的 奋至德之光,动四气之和,以著万物之理”(《乐象》),其理论追求的归宿亦是要“穷 理尽性,以至于命”。《乐记》的“气盛而化神”与飞易传》的“阴阳不测之谓神”(《系 辞上》)亦有血脉相道之处。《易传》的“神”在于变化之妙:“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 者也。”(《说卦》)“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系辞上》)《乐记》则用以表 述创作主体内在的“气”的变动、化和而达到一种神妙的境界:“行乎阴阳而通乎鬼 神。”(《乐礼》) 和谐是要素的定位、协调与统一,《乐记》很多具体论述都深深地体现着这一观念。 《乐情》曰:“乐统同,礼辨异。”是说乐有调和统一、礼有别类规范的功能。《乐本》 曰:“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五者不乱,则无怗邋之音矣。”五音 的和谐有序是由要素的定位协调所造成,但音乐的生命又在于变化:“声相应,故生变, 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同上)有序与变化及要素的定位 协调、统一方能达于和谐。《乐象》又论曰:“五色成文而不乱,八风从律而不奸,百度 得数而有常。小大相成,终始相生,倡和清浊,迭相为经。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 血气平和,移风易俗,天下皆宁。”五色、八风、百度是乐的构成要素,不乱、不奸、 有常是对要素协调的要求,相成、相生、倡和正是要素相济互补、变化统一而达于和谐 的法则。实际上这种艺术观仍可以说受《易传》的天人序变的世界观的衣被和滋养,或 是一种无形的观照。和谐就本质而言是一种关系的理解和把握,它形成于哲学的世界观 而辐射到艺术观。 《易传》与《乐记》亦都把“节”作为和谐的制约机制。《易传》曰:“物不可以终 离,故受之以节。”(《序卦》)事物的运动变化若无约束,终会归于散乱,所以它提出了 “节”以制约和规范。《易传》又曰:“当位以节,中正以通,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 度,不伤财,不害民。”(《节·彖》)节乃得中,中乃正,正乃达于不偏不倚的和谐存在孔 子研 究 么刃 年第 期 阴阳调和 、 适度不偏 、 通畅不滞 、 各居其位是 “ 和乐 ” 形成 的必须条件 “ 合生气 之和 , 道五常之行 , 使之阳而不散 , 阴而不密 , 刚气不怒 , 柔气不摄 。 四畅交于 中而发 作于外 , 皆安其位而不相夺也 。 ” 《乐言 》《易传 》讲 “ 阴 阳合德 , 而刚柔有体 ” , “ 阴 疑于 阳必战 ” 《坤 · 文言 》 。 乐记 》则将其落实到创作主体的内在把握上 , 即创作时要 调 和 阴阳 , 遵从五常 , 将阴阳刚柔之气适度和谐地交汇于心 中 , 然后才能外化为中正和 谐的艺术作品 。 将哲学 的 阴 阳调 和 理论用于艺术创作及创作 主体 的 内在心性 品质 的熔 铸 , 是 《乐记 》的功不可没的发 明 。 《乐记 》日 “ 德者 , 性之端也 乐者 , 德之华也 … …情深而文明 , 气盛而化神 , 和顺积 中而英华发外 , 唯乐 不 可 以 为伪 。 ” 《乐 象 》 《易传 》日 “ 和顺于道德 , 而理于义 , 穷理尽性 , 以 至于命 。 ” 《说卦 》 《易传 》言圣 人作易不乖天道 , 不逆人德 , 穷究至理 , 尽探本性 。 “ 和顺 ” 在于 天道人德 , 即 ‘ ,顶乎 天而应乎人 ” 《兑 · 家 》 。 《乐记 》的 “ 和顺 ” 固然是 内在情 、 气积聚的化和状态 , 但其 深层 的基垫仍本于天道人德 , 所谓 “ 乐者 , 天地之命 ” , “ 乐 者 , 德之华也 ” 。 《乐记 》的 “ 奋至德之光 , 动 四气之和 , 以著万物之理 ” 《乐象 》 , 其理论追求的归宿亦是要 “ 穷 理尽性 , 以至于命 ” 。 《乐记 》的 “ 气盛而化神 ” 与 《易传 》的 “ 阴阳不测之谓神 ” 《系 辞上 》 亦有血脉相通之处 。 《易传 》的 “ 神 ” 在 于变化之妙 “ 神也者 , 妙万物而 为 言 者也 。 ” 《说卦 》 “ 知变化之道者 , 其知神之所为乎 ” 《系辞上 》 《乐记 》则用 以表 述创作主体内在的 “ 气 ” 的变动 、 化和而达 到一种神 妙 的境界 “ 行乎 阴 阳而通 乎 鬼 神 。 ” 《乐礼 》 和谐是要素的定位 、 协调与统一 , 《乐记 》很多具体论述都深深地体现着这一观念 。 栋情 》日 “ 乐 统 同 , 礼辨异 。 ” 是说乐 有调和统一 、 礼有别类规范 的功 能 。 《乐 本 》 日 “ 宫为君 , 商为臣 , 角为 民 , 微为事 , 羽为物 。 五者不乱 , 则无估港之音矣 。 ” 五音 的和谐有序是 由要素的定位协调所造成 , 但音乐的生命又在于变化 “ 声相应 , 故生变 , 变成方谓之音 。 比音而乐之 , 及干戚羽旎谓之乐 。 ” 同上 有序与变化及要素的定位 、 协调 、 统一方能达于和谐 。 《乐象 》又论 日 “ 五色成文而不乱 , 八风从律而不奸 , 百度 得数而有常 。 小大相成 , 终始相生 , 倡和清浊 , 迭相为经 。 故乐行而伦清 , 耳 目聪 明 , 血气平和 , 移风易俗 , 天下 皆宁 。 ” 五色 、 八风 、 百 度是乐 的构成要素 , 不乱 、 不奸 、 有常是对要素协调的要求 , 相成 、 相生 、 倡和正是要素相济互补 、 变化统一而达于和谐 的法则 。 实际上这种艺术观仍可 以说受 《易传 》的天人序变的世界观的衣被和滋养 , 或 是一种无形 的观照 。 和谐就本质而言是一种关系的理解和把握 , 它形成于哲学 的世界观 而辐射到艺术观 。 《易传 》与 《乐记 》亦都把 “ 节 ” 作为和谐的制约机制 。 《易传 》日 “ 物不可 以终 离 , 故受之以节 。 ” 《序卦 》 事物的运动变化若无约束 , 终会归于散乱 , 所以它提出了 “ 节 ” 以制约和规范 。 《易传 》又 曰 “ 当位 以节 , 中正 以通 , 天地节而 四时成 。 节 以制 度 , 不伤财 , 不害民 。 ” 《节 · 家 》 节乃得中 , 中乃正 , 正乃达于不偏不倚的和谐存在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