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高等数学A+(2)》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04430012 课程名称:高等数学A+(2)》 课程学分:5.5 课程学时:88(理论学时:88;实验(实践)学时:0) 课程性质:通识教有必修课 开课部门:信工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2 建议先修课程:《高等数学1》、初等数学 适用专业(方向):理工科类本科生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1.课程地位和作用 《高等数学A+(2)》是理、工科类本科专业的最重要的基础理论课之一,培养大学生 必备的基本数学素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方式、坚韧、执着的品性。本课程的 学习情况事关学生后继课程的学习,事关学生学习目标的确定及学生未来的走向。本课程学 习结束后,以此为出发点,学生才能进入相关课程的学习阶段。 本课程是四年大学学习开始必须学好的基础理论课。课程基础性、理论性强,与相关课 程的学习联系密切,是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统考科目,关系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本 课程的学习情况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 2.教学任务: (1)理论和知识方面: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多元函数微积分学(多元函 数偏导数、全微分、重积分、曲线积分和曲面积分等)、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无穷级 数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学习后继课程及进一步获取其它学科的 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2)能力和技能方面: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比 较熟练的数学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还要 特别注意综合运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各领域中 的一些实际问题;训练学生在数学推理上的严密性,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修养和对实际问 题具有抽象、归纳和推广的能力,能用数学语言描述各种概念和现象,能理解其它学科中所 用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自学数学教材和其它数学知 识的能力。 99 《高等数学 A+(2)》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04430012 课程名称:高等数学 A+(2) 课程学分:5.5 课程学时:88(理论学时:88;实验(实践)学时:0) 课程性质:通识教育必修课 开课部门:信工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2 建议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1》、初等数学 适用专业(方向):理工科类本科生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1. 课程地位和作用 《高等数学 A+(2)》是理、工科类本科专业的最重要的基础理论课之一,培养大学生 必备的基本数学素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方式、坚韧、执着的品性。本课程的 学习情况事关学生后继课程的学习,事关学生学习目标的确定及学生未来的走向。本课程学 习结束后,以此为出发点,学生才能进入相关课程的学习阶段。 本课程是四年大学学习开始必须学好的基础理论课。课程基础性、理论性强,与相关课 程的学习联系密切,是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统考科目,关系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本 课程的学习情况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 2. 教学任务: (1)理论和知识方面: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多元函数微积分学(多元函 数偏导数、全微分、重积分、曲线积分和曲面积分等)、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无穷级 数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学习后继课程及进一步获取其它学科的 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2)能力和技能方面: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比 较熟练的数学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还要 特别注意综合运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各领域中 的一些实际问题;训练学生在数学推理上的严密性,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修养和对实际问 题具有抽象、归纳和推广的能力,能用数学语言描述各种概念和现象,能理解其它学科中所 用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自学数学教材和其它数学知 识的能力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