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哲学 律。《耶柔吠陀》是在祭祀时由祭者低声念诵的祭词,多由散 文构成,亦有少数韵文。《阿达婆吠陀》为用于消灾招福的巫 词的汇集(亦有一些哲学思想的内容),大部分为韵文,小部 分为散文。下文中所谓吠陀指狭义之吠陀。 在吠陀中,虽然人们已可看到印度哲学思想的萌芽,但 大多数吠陀赞歌表现出来的还是宗教方面的内容。这些宗教 的最初形态是多神崇拜。崇拜物有山河草木、风雨雷电、日 月星辰等等。如吠陀中提及的著名自然神有:太阳神苏里亚 Surya)、晓神乌莎丝①sas)、雨神帕尔迦尼耶Φ Parjanya)、 风神伐由(ayu)、暴风神卢陀罗( Rudra)、火神阿耆尼 (Agni)、水神阿帕斯(Apas)、河神萨拉斯伐底( Saras ati 等等。总之,在吠陀时代的初期,印度人崇拜的主要是那些 对其日常生活影响较大或印象较深的自然现象或事物。创造 这类神并不很复杂,人们只须认可这些现象或事物具有奇异 的力量,人在其面前无可奈何,对其崇拜即可。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人类与自然抗争能力的增 强和思维能力的增强,他们对神的崇拜形态亦发生了变化:首 先,人们所设想的神已不再仅仅是周围直接可感的自然现象 或事物,而是一些经过人们想象(在头脑中对自然事物加以 改造)或思维抽象后的神(这些神在自然界中无简单的对应 物体),如恶神阿修罗( A sura)、魔神罗刹( Raksas)、幽鬼 神毕舍遮 (Pi sa ca)。此外,还有信心、语言和爱方面的神等 ①参见金仓圆照:《印度哲学史》,平乐寺书店1963年版,第10页律 。 《 耶 柔 吠 陀 》 是 在 祭 祀 时 由 祭 者 低 声 念 诵 的 祭 词 , 多 由 散 文 构 成 , 亦 有 少 数 韵 文 。 《 阿 达 婆 吠 陀 》 为 用 于 消 灾 招 福 的 巫 词 的 汇 集 ( 亦 有 一 些 哲 学 思 想 的 内 容 ) , 大 部 分 为 韵 文 , 小 部 分 为 散 文 。 下 文 中 所 谓 吠 陀 指 狭 义 之 吠 陀 。 在 吠 陀 中 , 虽 然 人 们 已 可 看 到 印 度 哲 学 思 想 的 萌 芽 , 但 大 多 数 吠 陀 赞 歌 表 现 出 来 的 还 是 宗 教 方 面 的 内 容 。 这 些 宗 教 的 最 初 形 态 是 多 神 崇 拜 。 崇 拜 物 有 山 河 草 木 、 风 雨 雷 电 、 日 月 星 辰 等 等 。 如 吠 陀 中 提 及 的 著 名 自 然 神 有 : 太 阳 神 苏 里 亚 ( S ū r y a ) 、 晓 神 乌 莎 丝 ( U s a s ) 、 雨 神 帕 尔 迦 尼 耶 ( P a r j a n y a ) 、 风 神 伐 由 ( V ā y u ) 、 暴 风 神 卢 陀 罗 ( R u d r a ) 、 火 神 阿 耆 尼 ( A g n i ) 、 水 神 阿 帕 斯 ( A - p a s ) 、 河 神 萨 拉 斯 伐 底 ( S a r a s v a t ī ) 等 等 ① 。 总 之 , 在 吠 陀 时 代 的 初 期 , 印 度 人 崇 拜 的 主 要 是 那 些 对 其 日 常 生 活 影 响 较 大 或 印 象 较 深 的 自 然 现 象 或 事 物 。 创 造 这 类 神 并 不 很 复 杂 , 人 们 只 须 认 可 这 些 现 象 或 事 物 具 有 奇 异 的 力 量 , 人 在 其 面 前 无 可 奈 何 , 对 其 崇 拜 即 可 。 然 而 , 随 着 时 间 的 推 移 , 随 着 人 类 与 自 然 抗 争 能 力 的 增 强 和 思 维 能 力 的 增 强 , 他 们 对 神 的 崇 拜 形 态 亦 发 生 了 变 化 : 首 先 , 人 们 所 设 想 的 神 已 不 再 仅 仅 是 周 围 直 接 可 感 的 自 然 现 象 或 事 物 , 而 是 一 些 经 过 人 们 想 象 ( 在 头 脑 中 对 自 然 事 物 加 以 改 造 ) 或 思 维 抽 象 后 的 神 ( 这 些 神 在 自 然 界 中 无 简 单 的 对 应 物 体 ) , 如 恶 神 阿 修 罗 ( A s u r a ) 、 魔 神 罗 刹 ( R a k s a s ) 、 幽 鬼 神 毕 舍 遮 ( P i s ′ ā c a ) 。 此 外 , 还 有 信 心 、 语 言 和 爱 方 面 的 神 等 6 印 度 哲 学 ① 参 见 金 仓 圆 照 : 《 印 度 哲 学 史 》 , 平 乐 寺 书 店 1 9 6 3 年 版 , 第 1 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