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12、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5分) (1)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3分)译文: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2分)译文: 13、结合宋濂 和 的求学经历,仲永由天资过人到“泯然众人”的变 化,联系自身的学习实际,谈谈你对学习条件与学有所成的关系的认识。(5分)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村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1)用自己的话把“月明荞麦花如雪”一句的意境描绘出来。(2分) (2)诗人借景物的变换写出了感情的变化。这种感情变化的过程是: →想排遣烦闷 (2分) (二)现代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5,16题。(8分) “东方之冠”.融合古意新风 ①中国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核心展示内容,一方面承载着历史悠久的中国 传统文化精髓,一方面又展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走在“古”意“新”风 之间。 ②中国馆大面积地采用大气、沉稳的“故宫红中国红”作为建筑物的主色调,色彩夺目 又容易被世界理解 ③中国馆组成中,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泰、万物成亨,体现了东方哲 学对“天”“地”关系的理解。国家馆为“天”,如同雕塑高耸于上,宛如华冠高耸,天下粮 仓:地区馆为“地”,如同基座延展于下,寓意社泽神州,富庶四方, ④国家馆63米的绝对高度中,下部33米完全挑空,这些中心对称空间和地区馆平坦 延伸的空间,为人们的自由交流提供了充分的开放场所。而这种开放性、公共性,是国际建 筑设计中的重要理念 ⑤国家馆以整体大气的斗冠造型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要素。同时,传统的曲线设 计被拉直,层层出挑的主体造型显示了现代工程技术的力度美与结构美口这种简约化的装饰 线条,自然完成了传统建筑的当代表达。 ⑥中国馆的空间组合秩序由“规”与“回”两部分组成,它们都源于中国传统城市建筑 的原型。“规”源于传统中国建筑的仪式化空间。在象征自然本质的中心对称空间模式中引 入人的步行,从而使单个空间演变为有层次递进感的空间序列,这正是故宫中空间秩序的由 来。“回”源于传统中国建筑的非仪式化空间,用人的视觉、听觉等多方面体验赋予看似无 序的自然山水以结构性的秩序,从而使自然空间升华为人文化的可把握的自然之精华,这正 是江南园林空间秩序之原由。中国馆方案将这两种模式融为一体,在国家馆的中心对称空间 和地区馆平坦延伸的空间之间引入了不同模式的人的活动 (新民网《解析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设计方案》有删改) 15、文章第①段说,中国馆“走在‘古’意‘新’风之间”,结合全文,说说这“古” 意、“新”风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古”意: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12、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5 分) (1)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3 分) 译文: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2 分) 译文: 13、结合宋濂 和 的求学经历,仲永由天资过人到“泯然众人”的变 化,联系自身的学习实际,谈谈你对学习条件与学有所成的关系的认识。(5 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村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1)用自己的话把“月明荞麦花如雪”一句的意境描绘出来。(2 分) (2)诗人借景物的变换写出了感情的变化。这种感情变化的过程是: →想排遣烦闷→ (2 分) (二)现代文阅读(22 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 15,16 题。(8 分) “东方之冠”.融合古意新风 ①中国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核心展示内容,一方面承载着历史悠久的中国 传统文化精髓,一方面又展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走在“古”意“新”风 之间。 ②中国馆大面积地采用大气、沉稳的“故宫红中国红”作为建筑物的主色调,色彩夺目, 又容易被世界理解。 ③中国馆组成中,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泰、万物成亨,体现了东方哲 学对“天”“地”关系的理解。国家馆为“天”,如同雕塑高耸于上,宛如华冠高耸,天下粮 仓;地区馆为“地”,如同基座延展于下,寓意社泽神州,富庶四方。 ④国家馆 63 米的绝对高度中,下部 33 米完全挑空,这些中心对称空间和地区馆平坦 延伸的空间,为人们的自由交流提供了充分的开放场所。而这种开放性、公共性,是国际建 筑设计中的重要理念。 ⑤国家馆以整体大气的斗冠造型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要素。同时,传统的曲线设 计被拉直,层层出挑的主体造型显示了现代工程技术的力度美与结构美口这种简约化的装饰 线条,自然完成了传统建筑的当代表达。 ⑥中国馆的空间组合秩序由“规”与“回”两部分组成,它们都源于中国传统城市建筑 的原型。“规”源于传统中国建筑的仪式化空间。在象征自然本质的中心对称空间模式中引 入人的步行,从而使单个空间演变为有层次递进感的空间序列,这正是故宫中空间秩序的由 来。“回”源于传统中国建筑的非仪式化空间,用人的视觉、听觉等多方面体验赋予看似无 序的自然山水以结构性的秩序,从而使自然空间升华为人文化的可把握的自然之精华,这正 是江南园林空间秩序之原由。中国馆方案将这两种模式融为一体,在国家馆的中心对称空间 和地区馆平坦延伸的空间之间引入了不同模式的人的活动。 (新民网《解析 2010 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设计方案》有删改) 15、文章第①段说,中国馆“走在‘古’意‘新’风之间”,结合全文,说说这“古” 意、“新”风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4 分) “古”意: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