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2010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7,文件大小:58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2010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积累与运用(共28分) 2009年3月,14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关于汉字文化保护传承与开发的提案》, 呼吁“保护传承和研究开发汉字文化”。为了使同学们进一步了解、掌握汉字,学校将举办 “感受汉字魅力,传承中华文化”的宣传周活动,请你参加下列各专题活动。 【感受汉字魅力】 1、同学们收集到一组词,其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黝黑ydu倔强 Jiang泠泠作响ling B、归省 sheng炽痛chi参差不齐cen C、畸形qi鄙夷bi锲而不舍qie D、紊乱wen纤细qian随声附和he 2、同学们收集到一组词,其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脉博搏学可望不可及B、要诀决择五彩斑澜 C、萧条潇洒语无伦次 D、屏嶂叠嶂刻骨铭心 【体会汉语精妙】 为说明汉字的魅力,一位同学收集到一段文字,阅读后完成3,4题 中国的汉字有着的美。汉字的构字方式着中国文化的精髓。仅以“王”字为 例,三横一竖,按照《说文解字》的说法:上横为天,下横为地,中横为人,竖为贯通之道。 所以其含义为能通天、地、人者为王。这个解释可谓精辟。再来看其笔画长短及所处位置 我们会发现,“王”字,下横长,中横和上横相对较短,从而 个比较稳定的结构,给 人一种稳定牢固、不可动摇的感觉。奇妙的汉字,每一个字都有故事。 3、依次填入文中空格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独特表现构成 B、特别体现组成 C、特别表现组成 D、独特体现构成 4、替换文中画线的句子,最恰当的一个成语是(2分)() A、四平八稳B、稳如泰山 岿然不动 D、固若金汤 5、活动中,一位同学收集到福建乌山琵琶亭的对联,但不完整,请你选出它的下联。(2 分) 上联:一弹流水一弹月下联是 A、竹里泉声百道飞B、怕有渔郎来问津C、半人江风半人云D、照见江潭渔父心 【亲近文学经典】 6、活动中,同学们收集到一组不完整的古诗文名句,请你补充完整。(8分) 1、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 2、四面竹树环合 ,悄怆幽邃。柳宗元《小石潭记 3、庭下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桕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4、问君何能尔 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 5、四面边声连角起,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7、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人增长知识、锤炼意志、丰富情感、提高 修养极为重要的途径。请从“增长知识”“锤炼意志”“丰富情感”“提高修养”的任一角度, 推荐一部你读过的名著给同学。写出作者、作品名及作品的主要内容(5分) 【思考汉字学习现状】

2010 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l20 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 28 分) 2009 年 3 月,l4 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关于汉字文化保护传承与开发的提案》, 呼吁“保护传承和研究开发汉字文化”。为了使同学们进一步了解、掌握汉字,学校将举办 “感受汉字魅力,传承中华文化”的宣传周活动,请你参加下列各专题活动。 【感受汉字魅力】 1、同学们收集到一组词,其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 A、黝黑 yǒu 倔强 jiàng 泠泠作响 líng B、归省 shěng 炽痛 chì 参差不齐 cēn C、畸形 qī 鄙夷 bǐ 锲而不舍 qiè D、紊乱 wěn 纤细 qiān 随声附和 hé 2、同学们收集到一组词,其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 分) ( ) A、脉博 搏学 可望不可及 B、要诀 决择 五彩斑澜 C、萧条 潇洒 语无伦次 D、屏嶂 叠嶂 刻骨铭心 【体会汉语精妙】 为说明汉字的魅力,一位同学收集到一段文字,阅读后完成 3,4 题。 中国的汉字有着 的美。汉字的构字方式 着中国文化的精髓。仅以“王”字为 例,三横一竖,按照《说文解字》的说法:上横为天,下横为地,中横为人,竖为贯通之道。 所以其含义为能通天、地、人者为王。这个解释可谓精辟。再来看其笔画长短及所处位置, 我们会发现,“王”字,下横长,中横和上横相对较短,从而 一个比较稳定的结构,给 人一种稳定牢固、不可动摇的感觉。奇妙的汉字,每一个字都有故事。 3、依次填入文中空格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 ) A、独特 表现 构成 B、特别 体现 组成 C、特别 表现 组成 D、独特 体现 构成 4、替换文中画线的句子,最恰当的一个成语是(2 分) ( ) A、四平八稳 B、稳如泰山 C、岿然不动 D、固若金汤 5、活动中,一位同学收集到福建乌山琵琶亭的对联,但不完整,请你选出它的下联。(2 分) ( ) 上联:一弹流水一弹月 下联是: A、竹里泉声百道飞 B、怕有渔郎来问津 C、半人江风半人云 D、照见江潭渔父心 【亲近文学经典】 6、活动中,同学们收集到一组不完整的古诗文名句,请你补充完整。(8 分) 1、学而不思则罔, 。 《论语》 2、四面竹树环合, , ,悄怆幽邃。 柳宗元《小石潭记》 3、庭下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4、问君何能尔 。采菊东篱下, 。 陶渊明《饮酒》 5、四面边声连角起, ,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7、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人增长知识、锤炼意志、丰富情感、提高 修养极为重要的途径。请从“增长知识”“锤炼意志”“丰富情感”“提高修养”的任一角度, 推荐一部你读过的名著给同学。写出作者、作品名及作品的主要内容(5 分) 【思考汉字学习现状】

8、下列材料是同学们在活动中收集到的,阅读后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①目前,中国90%以上的中小学没有书法课,有的中小学虽设有书法课,但名存实亡 书法教育基本上已经淡出了中小学教育,多数学生的写字水平越来越差,字迹潦草难认、错 字屡出,提笔忘字的情况十分普遍 ②有关部门对不同人群进行测试,要求每人写出“成功,是我梦寐以求的目标,为此我 不懈地努力。在此我却找不到成功,所以我要跳槽。”结果,写不出或写错“寐”字的占95%, “懈”字的占54%,“槽”字的占65%,书写潦草的约占70%。 ③上海一份“汉字书写现状”调査报告显示,年轻人写钢笔字不规范的占70%~80% ④北京一份调查报告显示,41%的中小学生汉字书写达不到《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 “正确、端正、整洁”的要求 (1)请概括上述材料所反映的主要信息。(2分) 2)有人认为,中国人写好汉字,是我国教育最基本的也是最基础性的要求:有人认 为只要学习好,字写得好不好无所谓。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请简述你的观点及理由。(3分) 二、阅读理解(共42分) (一)古诗文阅读(20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翻译题5分,简答题5分,诗歌鉴赏4 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9~13题。(16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以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 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 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 卒获有所闻。(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 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 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 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节 选自王安石《伤仲永》) 9、文中画线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余/因得/遍观群书 B、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C、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D、余闻之也/久。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无以致书以观 致:得到 录毕,走送之 走:跑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担忧 D、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异:奇怪 11、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于舅家见之 ③益慕圣贤之道 ④传一乡秀才观之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相同

8、下列材料是同学们在活动中收集到的,阅读后完成后面的题目。(5 分) ①目前,中国 90%以上的中小学没有书法课, 有的中小学虽设有书法课,但名存实亡, 书法教育基本上已经淡出了中小学教育,多数学生的写字水平越来越差,字迹潦草难认、错 字屡出,提笔忘字的情况十分普遍。 ②有关部门对不同人群进行测试,要求每人写出“成功,是我梦寐以求的目标,为此我 不懈地努力。在此我却找不到成功,所以我要跳槽。”结果,写不出或写错“寐”字的占 95%, “懈”字的占 54%,“槽”字的占 65%,书写潦草的约占 70%。 ③上海一份“汉字书写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年轻人写钢笔字不规范的占 70%~80%。 ④北京一份调查报告显示,41%的中小学生汉字书写达不到《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 “正确、端正、整洁”的要求。 (1)请概括上述材料所反映的主要信息。(2 分) (2)有人认为,中国人写好汉字,是我国教育最基本的也是最基础性的要求;有人认 为只要学习好,字写得好不好无所谓。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请简述你的观点及理由。(3 分) 二、阅读理解(共 42 分) (一)古诗文阅读(20 分,选择题每小题 2 分,翻译题 5 分,简答题 5 分,诗歌鉴赏 4 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 9~13 题。(16 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以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 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 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 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 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 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 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节 选自王安石《伤仲永》) 9、文中画线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错误的一项是(2 分) ( ) A、余/因得/遍观群书。 B、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C、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D、余闻之也/久。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 A、无以致书以观 致:得到 B、录毕,走送之 走:跑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担忧 D、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异:奇怪 11、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②于舅家见之 ③益慕圣贤之道 ④传一乡秀才观之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12、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5分) (1)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3分)译文: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2分)译文: 13、结合宋濂 和 的求学经历,仲永由天资过人到“泯然众人”的变 化,联系自身的学习实际,谈谈你对学习条件与学有所成的关系的认识。(5分)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村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1)用自己的话把“月明荞麦花如雪”一句的意境描绘出来。(2分) (2)诗人借景物的变换写出了感情的变化。这种感情变化的过程是: →想排遣烦闷 (2分) (二)现代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5,16题。(8分) “东方之冠”.融合古意新风 ①中国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核心展示内容,一方面承载着历史悠久的中国 传统文化精髓,一方面又展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走在“古”意“新”风 之间。 ②中国馆大面积地采用大气、沉稳的“故宫红中国红”作为建筑物的主色调,色彩夺目 又容易被世界理解 ③中国馆组成中,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泰、万物成亨,体现了东方哲 学对“天”“地”关系的理解。国家馆为“天”,如同雕塑高耸于上,宛如华冠高耸,天下粮 仓:地区馆为“地”,如同基座延展于下,寓意社泽神州,富庶四方, ④国家馆63米的绝对高度中,下部33米完全挑空,这些中心对称空间和地区馆平坦 延伸的空间,为人们的自由交流提供了充分的开放场所。而这种开放性、公共性,是国际建 筑设计中的重要理念 ⑤国家馆以整体大气的斗冠造型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要素。同时,传统的曲线设 计被拉直,层层出挑的主体造型显示了现代工程技术的力度美与结构美口这种简约化的装饰 线条,自然完成了传统建筑的当代表达。 ⑥中国馆的空间组合秩序由“规”与“回”两部分组成,它们都源于中国传统城市建筑 的原型。“规”源于传统中国建筑的仪式化空间。在象征自然本质的中心对称空间模式中引 入人的步行,从而使单个空间演变为有层次递进感的空间序列,这正是故宫中空间秩序的由 来。“回”源于传统中国建筑的非仪式化空间,用人的视觉、听觉等多方面体验赋予看似无 序的自然山水以结构性的秩序,从而使自然空间升华为人文化的可把握的自然之精华,这正 是江南园林空间秩序之原由。中国馆方案将这两种模式融为一体,在国家馆的中心对称空间 和地区馆平坦延伸的空间之间引入了不同模式的人的活动 (新民网《解析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设计方案》有删改) 15、文章第①段说,中国馆“走在‘古’意‘新’风之间”,结合全文,说说这“古” 意、“新”风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古”意: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12、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5 分) (1)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3 分) 译文: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2 分) 译文: 13、结合宋濂 和 的求学经历,仲永由天资过人到“泯然众人”的变 化,联系自身的学习实际,谈谈你对学习条件与学有所成的关系的认识。(5 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村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1)用自己的话把“月明荞麦花如雪”一句的意境描绘出来。(2 分) (2)诗人借景物的变换写出了感情的变化。这种感情变化的过程是: →想排遣烦闷→ (2 分) (二)现代文阅读(22 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 15,16 题。(8 分) “东方之冠”.融合古意新风 ①中国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核心展示内容,一方面承载着历史悠久的中国 传统文化精髓,一方面又展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走在“古”意“新”风 之间。 ②中国馆大面积地采用大气、沉稳的“故宫红中国红”作为建筑物的主色调,色彩夺目, 又容易被世界理解。 ③中国馆组成中,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泰、万物成亨,体现了东方哲 学对“天”“地”关系的理解。国家馆为“天”,如同雕塑高耸于上,宛如华冠高耸,天下粮 仓;地区馆为“地”,如同基座延展于下,寓意社泽神州,富庶四方。 ④国家馆 63 米的绝对高度中,下部 33 米完全挑空,这些中心对称空间和地区馆平坦 延伸的空间,为人们的自由交流提供了充分的开放场所。而这种开放性、公共性,是国际建 筑设计中的重要理念。 ⑤国家馆以整体大气的斗冠造型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要素。同时,传统的曲线设 计被拉直,层层出挑的主体造型显示了现代工程技术的力度美与结构美口这种简约化的装饰 线条,自然完成了传统建筑的当代表达。 ⑥中国馆的空间组合秩序由“规”与“回”两部分组成,它们都源于中国传统城市建筑 的原型。“规”源于传统中国建筑的仪式化空间。在象征自然本质的中心对称空间模式中引 入人的步行,从而使单个空间演变为有层次递进感的空间序列,这正是故宫中空间秩序的由 来。“回”源于传统中国建筑的非仪式化空间,用人的视觉、听觉等多方面体验赋予看似无 序的自然山水以结构性的秩序,从而使自然空间升华为人文化的可把握的自然之精华,这正 是江南园林空间秩序之原由。中国馆方案将这两种模式融为一体,在国家馆的中心对称空间 和地区馆平坦延伸的空间之间引入了不同模式的人的活动。 (新民网《解析 2010 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设计方案》有删改) 15、文章第①段说,中国馆“走在‘古’意‘新’风之间”,结合全文,说说这“古” 意、“新”风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4 分) “古”意:

新”风 16、第⑥段主要运用哪一种说明方法请结合文意分析其作用。(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1题。(14分) 老海棠树 史铁生 ①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因为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 的影子里张望。 ②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儿时,我常爬上去, 一天天地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待在上头”是的,我在那 儿看小人书、射弹弓,甚至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她又问。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 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 错,四周都是花香呢。奶奶只是站在地上,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她必然是羡慕,猜我 在上头都能看见什么。 ③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 冲我唠叨:“就不能下来帮帮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胡乱地唱歌。奶奶又说:“我 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有我爸妈养着您,您干嘛这么累啊”奶奶不再吭声,直起腰, 喘口气。 ④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里找来了补花的活儿, 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 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上学也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 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我不敢 吭声。奶奶洗好菜重新捡起针线,从老花镜上缘抬起目光,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 ⑤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落叶纷纷。天还没亮,奶奶就起来主动扫院子,“唰啦- 唰啦 邻居都还在梦中。那时候她已经腰弯背驼,我大些了,听到声音赶紧跑出去说: “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咳,你呀还不懂吗我得劳 动。”我说:“可谁能看见”奶奶说:“不能那样,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她扫 完院子又去扫街了 ⑥我这才明白,曾经她为什么执意要糊纸袋、补花,不让自己闲着。她不是为挣钱,她 为的是劳动。什么时候她才能像爸和妈那样,有一份工作呢大概这就是她的张望吧。不过 这张望或许还要更远大些一一她说过:“得跟上时代。” ⑦所以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奶奶都在灯下学习。窗外,风中,老海 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摩擦着窗棂。一次,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 “这一段,你说说,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不耐烦地说:“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就算都看懂了, 您就有文化了”奶奶立刻不语,只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 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她终于抬起头,眼里竞全是惭愧,毫无 对我的责备 ⑧但在我的记忆里,奶奶的目光慢慢地离开那张报纸,离开灯光,离开我,在窗上老海 棠树的影子那儿停留一下,继续离开,离开一切声响,飘进黑夜,飘过星光,飘向无可慰藉 的迷茫……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随之轰然飘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 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张望复张望,或不断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 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选自《老海棠树》,中国盲文出版社有删节) 17、选文讲述了奶奶和“我”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2

“新”风: 16、第⑥段主要运用哪一种说明方法请结合文意分析其作用。(4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l 7~21 题。(14 分) 老海棠树 史铁生 ①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因为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 的影子里张望。 ②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儿时,我常爬上去, 一天天地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待在上头”是的,我在那 儿看小人书、射弹弓,甚至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她又问。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 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 错,四周都是花香呢。奶奶只是站在地上,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她必然是羡慕,猜我 在上头都能看见什么。 ③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 冲我唠叨:“就不能下来帮帮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 我在树上胡乱地唱歌。 奶奶又说:“我 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有我爸妈养着您,您干嘛这么累啊”奶奶不再吭声,直起腰, 喘口气。 ④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里找来了补花的活儿, 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去洗洗菜 没见我忙不过来 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上学也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 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我不敢 吭声。奶奶洗好菜重新捡起针线,从老花镜上缘抬起目光,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 ⑤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落叶纷纷。 天还没亮,奶奶就起来主动扫院子,“唰啦—— 唰啦——”邻居都还在梦中。那时候她已经腰弯背驼,我大些了,听到声音赶紧跑出去说: “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咳,你呀还不懂吗我得劳 动。”我说:“可谁能看见”奶奶说:“不能那样,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她扫 完院子又去扫街了。 ⑥我这才明白,曾经她为什么执意要糊纸袋、补花,不让自己闲着。她不是为挣钱,她 为的是劳动。什么时候她才能像爸和妈那样,有一份工作呢大概这就是她的张望吧。不过, 这张望或许还要更远大些——她说过:“得跟上时代。” ⑦所以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奶奶都在灯下学习。窗外,风中,老海 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摩擦着窗棂。 一次,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 “这一段,你说说,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不耐烦地说:“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就算都看懂了, 您就有文化了”奶奶立刻不语,只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 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她终于抬起头,眼里竞全是惭愧,毫无 对我的责备。 ⑧但在我的记忆里,奶奶的目光慢慢地离开那张报纸,离开灯光,离开我,在窗上老海 棠树的影子那儿停留一下,继续离开,离开一切声响,飘进黑夜,飘过星光,飘向无可慰藉 的迷茫……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随之轰然飘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 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张望复张望,或不断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 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选自《老海棠树》,中国盲文出版社有删节) 17、选文讲述了奶奶和“我”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2

分) (1)奶奶呼唤我帮她糊纸袋 (2) (3)奶奶不要我帮她扫院子 (4) 18、文章反复写了奶奶在海棠树下张望的情形,奶奶的“张望”是什么?(3分) 19、文章结构严谨,多处前后照应。请仿照示例,再举一例。(2分) 示例:“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照应的句子:“你就不能去洗洗菜” 与“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相照应的句子: 20、品读第⑦段画线部分:“奶奶。”“奶奶”“奶奶——”。分析“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分) 1、“我”的过错铸成了“永生的痛悔”。如果你就是文中的“我”,且还有机会弥补, 你会怎样做?(50字以内)(4分) 三、作文(50分) 22、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50分) 【文题一】茶的滋味是通过水浸泡出来的。沸水冲沏的茶叶,沉沉浮浮中,释放出本身 深蕴的清香,生命何尝不是如此心痛的滋味、幸福的滋味、思念的滋味、孤独的滋味、胜利 的滋味、快乐的滋味……每每回味,人生能过得精彩充实,五味调和,那是最美的滋味 请以“那滋味,让我回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文题二】把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的背后 要求:①情感真挚,可写生活体验、感情历程,也可写思想飞跃、青春感悟 ②叙述、抒情、议论相结合 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⑤不少于600字

分) (1)奶奶呼唤我帮她糊纸袋 (2) (3)奶奶不要我帮她扫院子 (4) 18、文章反复写了奶奶在海棠树下张望的情形,奶奶的“张望”是什么?(3 分) 19、文章结构严谨,多处前后照应。请仿照示例,再举一例。(2 分) 示例:“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照应的句子:“你就不能去洗洗菜” 与“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相照应的句子: 20、品读第⑦段画线部分:“奶奶。”“奶奶”“奶奶——”。分析“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 分) 21、“我”的过错铸成了“永生的痛悔”。如果你就是文中的“我”,且还有机会弥补, 你会怎样做?(50 字以内)(4 分) 三、作文(50 分) 22、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50 分) 【文题一】茶的滋味是通过水浸泡出来的。沸水冲沏的茶叶,沉沉浮浮中,释放出本身 深蕴的清香,生命何尝不是如此心痛的滋味、幸福的滋味、思念的滋味、孤独的滋味、胜利 的滋味、快乐的滋味……每每回味,人生能过得精彩充实,五味调和,那是最美的滋味 请以“那滋味,让我回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文题二】把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的背后 要求:①情感真挚,可写生活体验、感情历程,也可写思想飞跃、青春感悟…… ②叙述、抒情、议论相结合; 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⑤不少于 600 字

2010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A2.C3.D4.B5.C6.1思而不学则殆2寂寥无人凄神寒骨3如积水空 明4心远地自偏悠然见南山5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8分,每空1分,错字漏字该空不 得分) 7.参考示例:罗曼罗兰《名人传》贝多芬不仅身材矮小、容貌丑陋,而且一直患有重 病,后来发展到双耳失聪,可这位自尊心极强的音乐家仍然相信“谁也无法战胜我,我要死 死扼住命运的咽喉。”他凭着超凡毅力和奋斗精神,从事音乐创作,写出《第九交响曲》等 传世之作。(5分,写出作者、作品名各1分,作品中主要内容叙述3分)答案不唯一。 8.(1)中小学汉字书写课被忽视,年轻人汉字书写能力下降。(2分) (2)示例:支持观点。我认为作为中国人,应该写好汉字。中国有句古话“人能写字 字能写人”,写字是每个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件事。字写得如何,常常是衡量一个人 是否受过教育或受教育水平的一个标志。 反对观点:我觉得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了,连签名都可以由电脑来设计,实在没有必要花 那么多的时间去练习写字 (3分,开放题,不设统一答案。观点明确,理由充分即可) 9.C10.D 12.(1)(3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尊敬而专心地请教。 (2)(2分)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像对待宾客一样礼待他的父亲 13.幼年借书抄录、(1分),成年奔走求师,(1分)只答出“幼年”“成年不给分后 问不设统一答案。(3分)阐明学习条件与学有所成之间的关系,(2分)语言通顺。(1分) 示例:良好的天资、优越的学习环境等条件并不是学有所成的决定因素,人要有所成就 要靠自己的主观努力。 14.(1)白色的荞麦花,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犹如一片耀眼的白雪。诗人精神为之 振,倍感欣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符合诗句的意境即可得2分) (2)孤独寂寞由于惊喜而忘了孤寂(每对一处1分。语意相近即可) 15.“古”意: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中国红建筑色彩、体现了东方哲学对“天”“地 关系理解的整体布局、传统斗冠造型、“规”“回空间组合秩序。(2分,答出其中一点1分, 两点得2分) “新”风:展示世博主题:色彩夺目易被世界理解、开放性的国际理念、简约化装饰的 当代表达。(2分,答出其中一点得1分,两点得2分) 16.比较说明。将仪式化空间、非仪式化空间两种模式比较,仪式化空间模式与故宫 比较,非仪式化空间模式与江南园林比较(世博会中国馆与故宫、江南园林比较),说明中 国与馆的空间组合秩序的特点(或“中国馆的空间组合秩序由‘规,‘回’两部分组成”) (答出说明方法1分:答出如何比较2分,说出作用得1分;总计4分。)(如答举例子 并说明了其作用,给2分) 17.(2)奶奶呼唤我下来帮她洗菜(4)奶奶看书读报学习被我讽刺(2分。每空1分) 18.奶奶的张望,是对自己内心的张望,她的心里有许多向往和追求,但却难与儿孙们 沟通。(1分)这种张望是一种孤独与无奈,流露出的是遗憾和怅惘之情。(2分) 19.什么时候她才能像爸和妈那样,有一份工作呢大概这就是她的张望吧。(或其他含 有“张望”的句子) 20.第一声陈述的语气写出“我”有一点不安,知道伤了奶奶的心;第二声感叹的语气 写出“我”急于想得到奶奶的原谅:第三声加强的感叹语气,写出“我”愧疚难过、急于 想用撒娇来求得奶奶原谅的心理。(言之成理,语言相近即可,每处1分,共3分) 21.示例:我会为奶奶倒杯水,然后诚恳地向她表示歉意,跟她说“活到老学到老”是

2010 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A 2.C 3.D 4.B 5.C 6.1 思而不学则殆 2 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3 如积水空 明 4 心远地自偏悠然见南山 5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8 分,每空 l 分,错字漏字该空不 得分) 7.参考示例:罗曼罗兰《名人传》贝多芬不仅身材矮小、容貌丑陋,而且一直患有重 病,后来发展到双耳失聪,可这位自尊心极强的音乐家仍然相信“谁也无法战胜我,我要死 死扼住命运的咽喉。”他凭着超凡毅力和奋斗精神,从事音乐创作,写出《第九交响曲》等 传世之作。(5 分,写出作者、作品名各 1 分,作品中主要内容叙述 3 分)答案不唯一。 8.(1)中小学汉字书写课被忽视,年轻人汉字书写能力下降。(2 分) (2)示例:支持观点。我认为作为中国人,应该写好汉字。中国有句古话“人能写字, 字能写人”,写字是每个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件事。字写得如何,常常是衡量一个人 是否受过教育或受教育水平的一个标志。 反对观点:我觉得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了,连签名都可以由电脑来设计,实在没有必要花 那么多的时间去练习写字。 (3 分,开放题,不设统一答案。观点明确,理由充分即可) 9.C l0.D ll.B 1 2.(1)(3 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尊敬而专心地请教。 (2)(2 分)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像对待宾客一样礼待他的父亲。 13.幼年借书抄录、(1 分),成年奔走求师,(1 分)只答出“幼年”“成年不给分后一 问不设统一答案。(3 分)阐明学习条件与学有所成之间的关系,(2 分)语言通顺。(1 分) 示例:良好的天资、优越的学习环境等条件并不是学有所成的决定因素,人要有所成就, 要靠自己的主观努力。 14.(1)白色的荞麦花,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犹如一片耀眼的白雪。诗人精神为之一 振,倍感欣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符合诗句的意境即可得 2 分) (2)孤独寂寞由于惊喜而忘了孤寂(每对一处 l 分。语意相近即可) 15.“古”意: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中国红建筑色彩、体现了东方哲学对“天”“地 关系理解的整体布局、传统斗冠造型、“规”“回空间组合秩序。(2 分,答出其中一点 1 分, 两点得 2 分 ) “新”风:展示世博主题:色彩夺目易被世界理解、开放性的国际理念、简约化装饰的 当代表达。(2 分,答出其中一点得 1 分,两点得 2 分) 1 6.比较说明。将仪式化空间、非仪式化空间两种模式比较,仪式化空间模式与故宫 比较,非仪式化空间模式与江南园林比较(世博会中国馆与故宫、江南园林比较),说明中 国与馆的空间组合秩序的特点(或“中国馆的空间组合秩序由‘规, ‘回’ 两部分组成”) (答出说明方法 l 分:答出如何比较 2 分,说出作用得 1 分;总计 4 分。)(如答举例子 并说明了其作用,给 2 分) 17.(2)奶奶呼唤我下来帮她洗菜 (4)奶奶看书读报学习被我讽刺(2 分。每空 l 分) 18.奶奶的张望,是对自己内心的张望,她的心里有许多向往和追求,但却难与儿孙们 沟通。(1 分)这种张望是一种孤独与无奈,流露出的是遗憾和怅惘之情。(2 分) 19.什么时候她才能像爸和妈那样,有一份工作呢大概这就是她的张望吧。(或其他含 有“张望”的句子) 20.第一声陈述的语气写出“我”有一点不安,知道伤了奶奶的心;第二声感叹的语气 写出“我”急于想得到奶奶的原谅; 第三声加强的感叹语气,写出“我”愧疚难过、急于 想用撒娇来求得奶奶原谅的心理。(言之成理,语言相近即可,每处 1 分,共 3 分) 21.示例:我会为奶奶倒杯水,然后诚恳地向她表示歉意,跟她说“活到老学到老”是

种精神,她的执著追求是给予我的一笔宝贵财富。(4分。合乎情理2分,语言表达2分)

一种精神,她的执著追求是给予我的一笔宝贵财富。(4 分。合乎情理 2 分,语言表达 2 分) 22.略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