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了“革命战争的文学”、“革命民族战争的大众文学”、“民族革命文学”、“民族的革命战争文 学”等各种服务于民族解放斗争的文学口号。1934年10月,周扬(企)把苏联提倡过的“保卫文 学”翻译成“国防文学”介绍到中国,并认为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今日”,“国防文学”就 是“目前中国所最需要的 《国防文学》,《大晚报·炬》1934年10月27日)这些口号共同地反 映了革命作家要求抗日并用文学武器进行配合的强烈愿望,但在当时并未引起广泛的注意。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日益猖獗,欲变中国为其殖民地,民族危机迫在眉睫。在这种严峻的情 势下,中共中央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主张成立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进行保卫祖国的神圣的民族革命战争。同年8月,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会 上,季米特洛夫作了《法西斯的进攻与共产国际的任务》的重要报告,提出工人阶级团结起来,组 织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口号。王明也作了题为《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革命运动与共产党的策略》 的长篇发言,后以《论反帝国主义的统一战线和中国民族解放运动》为题反表时,删掉了在统一战 线中党的领导问题的重要部分,变成只讲统一战线而不讲无产阶级的领导权。这一年的年底,中共 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举行会议,制定了建立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会后,毛泽东根据中央决议 的精神,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极其深刻地分析了当时的政治形势,着重指 出了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领导作用。 此时,已经与中央失去联系的上海文艺界党组织的负责人,从法国巴黎出版的《救国时报》上 看到了党的《八一宣言》,从共产国际的机关刊物《国际通讯》上,读到了季米特洛夫的报告和王 明发言。他们根据这些文件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精神,正式提出“国防文学”作为文学运 动的中心口号。“国防文学”口号反映了人民爱国的要求,提出后引起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重视 许多作家发表文章,阐述“国防文学”提出的现实基础与精神实质,并相继出现了“国防戏 剧”、“国防诗歌”、“国防音乐”等口号。但是,在民族矛盾急遽上升的历史转折关头,“国防 文学”的某些倡导者还不能正确认识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的辩证关系,暴露出了若干“左”的或右 的不正确观点,或以“国防文学”口号划线,提出“国防文学的联合战线”;或断定从今以后,文 艺界的各种复杂派别都要消灭了,剩下的至多只有两派,一派是国防文艺,一派是汉奸文艺;或认 为,“领导权”并不是谁所专有的,各派的斗士,应该在共同的目标下,共同负起领导的责任 1936年4月,冯雪峰从陕北来到上海,向鲁迅传达了瓦窑堡会议的精神。鲁迅、茅盾、冯雪峰、 胡风等共同商量,提出了“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1936年6月1日,胡风以个人名义在 《文学丛报》第3期上发表《人民大众向文学要求什么?》,文中首次公布了这个口号。但是,胡风 没有说明这个口号产生的具体经过,也没有正确解释这个口号的具体内容,又避而不谈它与已经风 行于文坛的“国防文学”的关系。他有意无意地曲解了鲁迅的本意,大有将两个口号对立起来、 以“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代替“国防文学”之嫌。不久,胡风的这一文章便引发了两个口号 之间的激烈论争。 在两个口号的论争中,鲁迅先后发表了《答托洛斯基派的信》、《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 《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等多篇文章,对文艺界的抗日救亡运动提出了精辟的意见 鲁迅热烈拥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赞成一切文学家,任何派别的文 学家在抗日的口号之下统一起来的主张”。鲁迅认为“国防文学”这一口号本身在文学意义上具 有“不明了性”。“‘国防文学’不能包括一切文学,因为在‘国防文学’与‘汉奸文学’之外 确有既非前者也非后者的文学,除非他们有本领也证明了《红楼梦》,《子夜》,《阿Q正传》 是‘国防文学’或‘汉奸文学’。”鲁迅为了补救“国防文学”这一口号的不明了性,全面地解释 了“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与“国防文学”的关系,指出“国防文学”是“目前文学运动的具 体口号之一”,这个口号“颇通俗,已经有很多人听惯,它能扩大我们政治的和文学的影响”,因了“革命战争的文学”、“革命民族战争的大众文学”、“民族革命文学”、“民族的革命战争文 学”等各种服务于民族解放斗争的文学口号。1934年10月,周扬(企)把苏联提倡过的“保卫文 学”翻译成“国防文学”介绍到中国,并认为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今日”,“国防文学”就 是“目前中国所最需要的”。(《国防文学》,《大晚报•火炬》1934年10月27日)这些口号共同地反 映了革命作家要求抗日并用文学武器进行配合的强烈愿望,但在当时并未引起广泛的注意。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日益猖獗,欲变中国为其殖民地,民族危机迫在眉睫。在这种严峻的情 势下,中共中央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主张成立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进行保卫祖国的神圣的民族革命战争。同年8月,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会 上,季米特洛夫作了《法西斯的进攻与共产国际的任务》的重要报告,提出工人阶级团结起来,组 织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口号。王明也作了题为《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革命运动与共产党的策略》 的长篇发言,后以《论反帝国主义的统一战线和中国民族解放运动》为题反表时,删掉了在统一战 线中党的领导问题的重要部分,变成只讲统一战线而不讲无产阶级的领导权。这一年的年底,中共 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举行会议,制定了建立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会后,毛泽东根据中央决议 的精神,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极其深刻地分析了当时的政治形势,着重指 出了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领导作用。 此时,已经与中央失去联系的上海文艺界党组织的负责人,从法国巴黎出版的《救国时报》上 看到了党的《八一宣言》,从共产国际的机关刊物《国际通讯》上,读到了季米特洛夫的报告和王 明发言。他们根据这些文件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精神,正式提出“国防文学”作为文学运 动的中心口号。“国防文学”口号反映了人民爱国的要求,提出后引起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重视。 许多作家发表文章,阐述“国防文学”提出的现实基础与精神实质,并相继出现了“国防戏 剧”、“国防诗歌”、“国防音乐”等口号。但是,在民族矛盾急遽上升的历史转折关头,“国防 文学”的某些倡导者还不能正确认识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的辩证关系,暴露出了若干“左”的或右 的不正确观点,或以“国防文学”口号划线,提出“国防文学的联合战线”;或断定从今以后,文 艺界的各种复杂派别都要消灭了,剩下的至多只有两派,一派是国防文艺,一派是汉奸文艺;或认 为,“领导权”并不是谁所专有的,各派的斗士,应该在共同的目标下,共同负起领导的责任。 1936年4月,冯雪峰从陕北来到上海,向鲁迅传达了瓦窑堡会议的精神。鲁迅、茅盾、冯雪峰、 胡风等共同商量,提出了“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1936年6月1日,胡风以个人名义在 《文学丛报》第3期上发表《人民大众向文学要求什么?》,文中首次公布了这个口号。但是,胡风 没有说明这个口号产生的具体经过,也没有正确解释这个口号的具体内容,又避而不谈它与已经风 行于文坛的“国防文学”的关系。他有意无意地曲解了鲁迅的本意,大有将两个口号对立起来、 以“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代替“国防文学”之嫌。不久,胡风的这一文章便引发了两个口号 之间的激烈论争。 在两个口号的论争中,鲁迅先后发表了《答托洛斯基派的信》、《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 《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等多篇文章,对文艺界的抗日救亡运动提出了精辟的意见。 鲁迅热烈拥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赞成一切文学家,任何派别的文 学家在抗日的口号之下统一起来的主张”。鲁迅认为“国防文学”这一口号本身在文学意义上具 有“不明了性”。“‘国防文学’不能包括一切文学,因为在‘国防文学’与‘汉奸文学’之外, 确有既非前者也非后者的文学,除非他们有本领也证明了《红楼梦》,《子夜》,《阿Q正传》 是‘国防文学’或‘汉奸文学’。”鲁迅为了补救“国防文学”这一口号的不明了性,全面地解释 了“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与“国防文学”的关系,指出“国防文学”是“目前文学运动的具 体口号之一”,这个口号“颇通俗,已经有很多人听惯,它能扩大我们政治的和文学的影响”,因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