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估本币币值的情形下,外汇供给只能通过配给来满足,能以官定汇率获得外汇的只是一些享受 特权的机构和阶层,这不仅助长了黑市交易活动,使本已缺乏的外汇使用不当,而且使持有官方执 照的进口商能利用所享受的特权赚取超额利润,从而刺激进口需求。另一方面,国内出口业将受到 损害,尤其是农副产品及其他初级产品的出口。因为过高的本币汇率使出口商按国际市场价格出售 商品后收回的外汇兑换成本币的收入远远低于在国内市场上销售的收入,并使本来就处于弱势的发 展中国家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更弱,出口受到极大损害,这又进一步加剧了外汇短缺状况以及官 定汇率与均衡汇率的偏离。因此,当低估外汇价格时,只利于进口与消费,而不利于出口与储蓄, 并将使本国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增强了对外援与进口的依赖。 (四)对金融机构的限制。在发展中国家,政府出于对金融体系和资金分配进行控制的目的, 对金融机构的设立及经营活动严加管制,现代金融机构不足,商业竞争无法充分展开。政府通常鼓 励直接为政府服务、其活动易被政府掌控的部门与机构的发展,而限制民间私营金融机构的发展, 形成金融业的高度垄断:各种金融业务必须由规定的机构在批准的业务范围内进行,结果形成金融 市场的分割:对金融机构要求很高的法定准备金率和流动性,以便于政府有效地集中资金:同时, 还限制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工具的发展,使整个金融业效率低下。 五、金融抑制产生的负效应 由于金融与经济的密不可分性,金融抑制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一些负效应,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负收入效应。一般来说,公众和企业所持有的实际货币余额越多,储蓄和投资就越多, 而储蓄和投资的增加又会带来生产的增长和收入的提高。但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却出现了与此相悖 的结果。因为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处于金融抑制状态,同时大多数国家还存在着严重的通货膨胀,因 此,人们为了逃避通货膨胀,就会减少以货币形式保有的储蓄,从而导致投资来源减少,进而使国 民收入的增长受到影响。与此同时,这又会反过来制约储蓄与投资的增长,于是不可避免地形成恶 性循环,最终结果将导致缓慢的收入增长。 (二)负储蓄效应。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市场分割和经济货币化程度很低,以及收入水平 低,加之金融工具的品种单调、数量有限,因此资产选择的余地就很小。在通货膨胀率很高的情况 下,当存款低利率甚至负利率政策无法弥补物价上涨造成的损失时,人们被迫采用购买实物(物质 财富)、增加消费支出,以及向国外转移资金的方式来回避风险,这样就会使国内储蓄率受到严重的 影响。 (三)负投资效应。由于发展中国家急于实现“工业现代化”,常常利用国家集权将有限的资金 投向那些大规模、高技术的新型产业,但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这些产业并不能带来较高的投资效 率,使投资的边际生产力大大降低,造成资金的浪费。同时,将巨量资金耗费在重工业上的投资政 策也在无形中限制了向其他传统部门的投资,特别是阻碍农业和轻工业的正常发展。这样不但增加 了对粮食和原材料的进口需求,而且由于这种传统行业发展的限制又会进一步影响国家出口的增长, 导致经济发展缺乏必要的投资动力。 (四)负就业效应。在金融压抑的条件下,由于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传统部门与小规模生产受到 限制,劳动密集型产业得不到发展,使得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而城市中所发展的工业大都是 资本密集型产业,其对劳动力的吸纳又是非常有限的,因此,那些大量的尤其是未受过专业训练的 简单劳动力只能寻找更低工资的职业,甚至处于失业状态,从而形成了大中城市特有的贫民阶层与 贫民区。即使那些已经就业的劳动者,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技术的改进,也将面临着失业的可能性。 总之,金融抑制加剧了金融体系发展的不平衡,极大地限制了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束缚了金融市 场的形成和发展,阻滞了社会储蓄的应有程度和向社会投资的正常转化,造成投资效益低下,最终 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并通过消极的反馈作用加剧了金融业的落后,从而陷入金融落后和经济落 后的恶性循环。 33 在高估本币币值的情形下,外汇供给只能通过配给来满足,能以官定汇率获得外汇的只是一些享受 特权的机构和阶层,这不仅助长了黑市交易活动,使本已缺乏的外汇使用不当,而且使持有官方执 照的进口商能利用所享受的特权赚取超额利润,从而刺激进口需求。另一方面,国内出口业将受到 损害,尤其是农副产品及其他初级产品的出口。因为过高的本币汇率使出口商按国际市场价格出售 商品后收回的外汇兑换成本币的收入远远低于在国内市场上销售的收入,并使本来就处于弱势的发 展中国家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更弱,出口受到极大损害,这又进一步加剧了外汇短缺状况以及官 定汇率与均衡汇率的偏离。因此,当低估外汇价格时,只利于进口与消费,而不利于出口与储蓄, 并将使本国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增强了对外援与进口的依赖。 (四)对金融机构的限制。在发展中国家,政府出于对金融体系和资金分配进行控制的目的, 对金融机构的设立及经营活动严加管制,现代金融机构不足,商业竞争无法充分展开。政府通常鼓 励直接为政府服务、其活动易被政府掌控的部门与机构的发展,而限制民间私营金融机构的发展, 形成金融业的高度垄断;各种金融业务必须由规定的机构在批准的业务范围内进行,结果形成金融 市场的分割;对金融机构要求很高的法定准备金率和流动性,以便于政府有效地集中资金;同时, 还限制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工具的发展,使整个金融业效率低下。 五、金融抑制产生的负效应 由于金融与经济的密不可分性,金融抑制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一些负效应,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负收入效应。一般来说,公众和企业所持有的实际货币余额越多,储蓄和投资就越多, 而储蓄和投资的增加又会带来生产的增长和收入的提高。但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却出现了与此相悖 的结果。因为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处于金融抑制状态,同时大多数国家还存在着严重的通货膨胀,因 此,人们为了逃避通货膨胀,就会减少以货币形式保有的储蓄,从而导致投资来源减少,进而使国 民收入的增长受到影响。与此同时,这又会反过来制约储蓄与投资的增长,于是不可避免地形成恶 性循环,最终结果将导致缓慢的收入增长。 (二)负储蓄效应。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市场分割和经济货币化程度很低,以及收入水平 低,加之金融工具的品种单调、数量有限,因此资产选择的余地就很小。在通货膨胀率很高的情况 下,当存款低利率甚至负利率政策无法弥补物价上涨造成的损失时,人们被迫采用购买实物(物质 财富)、增加消费支出,以及向国外转移资金的方式来回避风险,这样就会使国内储蓄率受到严重的 影响。 (三)负投资效应。由于发展中国家急于实现“工业现代化”,常常利用国家集权将有限的资金 投向那些大规模、高技术的新型产业,但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这些产业并不能带来较高的投资效 率,使投资的边际生产力大大降低,造成资金的浪费。同时,将巨量资金耗费在重工业上的投资政 策也在无形中限制了向其他传统部门的投资,特别是阻碍农业和轻工业的正常发展。这样不但增加 了对粮食和原材料的进口需求,而且由于这种传统行业发展的限制又会进一步影响国家出口的增长, 导致经济发展缺乏必要的投资动力。 (四)负就业效应。在金融压抑的条件下,由于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传统部门与小规模生产受到 限制,劳动密集型产业得不到发展,使得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而城市中所发展的工业大都是 资本密集型产业,其对劳动力的吸纳又是非常有限的,因此,那些大量的尤其是未受过专业训练的 简单劳动力只能寻找更低工资的职业,甚至处于失业状态,从而形成了大中城市特有的贫民阶层与 贫民区。即使那些已经就业的劳动者,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技术的改进,也将面临着失业的可能性。 总之,金融抑制加剧了金融体系发展的不平衡,极大地限制了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束缚了金融市 场的形成和发展,阻滞了社会储蓄的应有程度和向社会投资的正常转化,造成投资效益低下,最终 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并通过消极的反馈作用加剧了金融业的落后,从而陷入金融落后和经济落 后的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