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法治及其木十资源 不多见。常见的作法是把“现代法制”看作是…个有待于明天实 现的理想,而把本土情境视为存在于今天的一种无可奈何的现实 从而我们面临的便是理想的不能实现和现实的不甘妥协之间 的两难困境。你力的做法与此不同。他运用吉尔茨关于任何法律 都是·种地方性知识的观点,〔1门把这两种制度或观念的差别转化 为两种知识的差别;而在知识上,我们很难判断其优劣高低。 法制建设的现代化论者却倾向于对这两种知识之间的平面化 差异进行时序化处理,他们将-一种知识理想化,普适化,使其处 于另一种知识的“必经之路”上,从而建立起·一种知识的等级秩 序。而正是这种观念导致他们对一些有价值的东西的无视和轻易 抛弃。 秉承福科在“什么是启蒙”[2)中对“现代”神话的解析,苏 力认为并非所有的人都生活于或即将生活子同样的“现代”,“许 多人实际上是生活在不同世界中。人们看的似乎是一个东西,但 看到的却又不是一个东西,因为他们所理解的意义很不相同,甚 至完全不问。”(参见本集中“后现代思潮与中国法学和法制” 文,着重号为原文所有)生活在不同世界的人们需要的是互相理 解和沟道,而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压制、曲解和征服。 拿苏力所着力分析的电影《秋菊打官司》为例。秋菊和她的 乡亲]所分享的关于什么是正义、什么才算合理的看法便明显与 正式的司法机关所奉行的那套认识不同(当然他们各自在内部也 存在差异),但可惜的是我们在电影中(或现实中)却很少看到后 者对前者的问情式理解。一个法制的现代化论者会赞赏秋菊顽强 〔〡二“法律就是地方性知识;地方在此处不只是指空间、时间,阶级和各种向题, 而且也指特色(acct),即把对所发生的事件的本地认识与对可能发尘的事件的本地想 象联系在~起”。片尔茨:“地方性知识:事实与法律的比较透视”,邓正来禅,我梁治 平编:套法神的义化解郓,页74171,北京:联书指,1994午。 〔2)福科:“仆么是袋”、晖译,载天排1996年第4期、页109117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