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财经研究2014年第1期 基于以上讨论,我们提出假设2:处于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的中小型企业,其共生性依赖程度与 国际化水平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强,市场化程度低更进一步迫使企业通过国际化方式改变依赖状况。 三)产业基础观( industry-based view):创新技术能力对共生性依赖程度与国际化水平之间关 的调节机制 产业基础观强调企业竞争性战略的形成受企业与产业环境关系的影响。在中国,中小型民营企 业面临激烈而残酷的竞争环境,除了与大量同类企业竞争之外,还受到国有企业以及其他大型企业的 挤压。在这种情况下,当中小型民营企业处于对创新技术能力要求较高的行业时,则更有动力进行国 际化,并更有可能在东道国找到更好的生存空间。原因在于:一方面,在技术密集型行业里,与依赖于 当地的商业生态系统相比,进行国际化更有利于降低创新风险并获得更高回报( Bruton等,2007)。 因此,为了弥补高创新投入成本,企业具有更大的国际化动力。另一方面,创新技术需求越高的行业, 竞争就越激烈,如果企业只是固守国内市场而没有及时进行国际化、迅速占据国外市场,就会失去先 发优势,甚至会使企业后续的国际化战略受阻( Oviatt和 Mcdougall2005;Iu等,2011)。中国当前仍 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市场竞争法规体系不健全,国内市场存在严重的低水平过度竞争问题,这就导致 了中小型民营企业要负担很高的竞争成本,限制了企业在技术创新以及新产品开发方面的继续投资 (杜传忠和郭树龙,2012)。在这种恶劣的竞争环境中,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如果不及时抓住机会向外 寻求发展,则随时都有倒闭的可能。而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适度竞争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的研发和 新技术的利用。因此,在外部激烈竞争环境的推力作用下,创新技术能力较高的中小型企业不得不加 快国际化步伐,以降低对其所处的商业生态环境的共生性依赖 此外,创新技术能力高的企业意味着其更有能力摆脱对所处商业生态系统的依赖性。因为创新 技术能力对企业而言是一种竞争优势,也就是说,创新技术能力是企业成功实现国际化的有力保障 ( Knight和 Cavusgil,2004)。国际上通常认为,技术开发资金占销售额1%的企业难以生存,占2%的 可以维持,占5%的才有竞争力。而中国中小型民营企业的技术开发经费占当年销售收入1%以下的 达70%;82%的企业没有自己的技术发明和专利产品;75%的企业未通过IO9100国际产品质量认 证。可见,创新技术能力高的企业竞争力更强,因此更有能力实行国际化战略。综上所述,创新技术 能力可以帮助企业降低创新风险,获得更高额的利润、占据更大的国外市场份额并降低自身对商业系 统的依赖程度,也更有动力和能力提升国际化水平。 基于以上讨论,我们提出假设3:中小型企业的创新技术能力越高,其共生性依赖程度与国际化 水平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就越强,即创新技术能力成为企业摆脱自身对商业系统依赖的重要能力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和数据 本研究的数据以2010年全国工商联和全国工商总局联合进行的第九次全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 库作为初选样本,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以下条件对数据做了一些处理:首先剔除了改制企业。因为 改制而来的民营企业原先是属于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或是集体企业,这就很难保证这些企业在改制 之后与真正的原生型民营企业具有同等的政治地位以及资源获取能力。其次剔除了大型企业。因为 本研究重点关注的是中国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国际化问题,鉴于此根据2010年工信部公布的《中小企 业划型标准规定》按照行业依次进行剔除。再者剔除了“天生全球化”企业。因为本研究的目的是从 传统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对商业系统的依赖来分析企业国际化的动因,而“天生全球化”( born globals) 企业指的是“从成立的初始阶段就使用多个国家的资源以及在多个国家的市场中销售产品并从中获 得竞争优势的企业组织(Ovat和 Mcdougall41994),也就是说,有些企业从创立之初就不依赖于国 国家哲学社会科财 经 研究 2014年第1期 基于 以上讨论 ,我们提 出假 设 2:处于市 场化程度较 低地 区的 中小型企 业 ,其共生 性依赖程 度与 国际化水平之 间的正相 关关系更强 ,市场化程度低更进一步迫使企业通过 国际化方式改变依赖状况 。 (三 )产业基础观 (industry—basedview):创新 技术 能力对共生性依赖程 度与 国际化 水平之 间关系 的调节机 制 产业 基础观强调企业竞争性战略 的形成受企业 与产业环 境关 系的影 响。在 中国,中小型 民营企 业 面临激烈而残酷的竞争环境 ,除 了与大量 同类企业竞争之 外 ,还受到国有企业 以及其他大型企业 的 挤 压 。在这种情况下 ,当 中小型 民营企业处于对创新技术 能力要求 较高的行业时 ,则更有动力进行 国 际化 ,并更有可能在东道 国找到更好 的生存空 间 。原 因在 于 :一方 面 ,在技 术密集型行业里 ,与依赖 于 当地 的商业生态 系统相 比,进 行 国际 化更有 利 于 降低创 新风 险并 获得 更 高 回报 (Bruton等 ,2007)。 因此 ,为了弥补高创新投入成本 ,企业具有更 大的国际化动力 。另一方面 ,创新技术需求越高 的行业 , 竞争就越激烈 ,如果企业 只是 固守国内市场而没有及 时进行 国际化 、迅速 占据 国外 市场 ,就会 失 去先 发优势 ,甚至会使企业后续 的国际化 战略受阻 (Oviatt和 Mcdougall,2005;Iu等 ,2011)。中国当前 仍 处 于经济转轨 时期 ,市场竞 争法规体系不健全 ,国内市 场存在严重 的低水 平过度 竞争 问题 ,这就 导致 了中小型 民营企业要 负担很 高的竞争成本 ,限制 了企业 在技术创 新以及新 产品开 发方 面的继续 投资 (杜传忠和郭树龙 ,2012)。在这种恶劣 的竞争 环境中 ,创 新能力较强 的企业如果不及时抓住机会 向外 寻求发展 ,则随时都有倒 闭的可能 。而在成熟 的市场经济 国家 ,适度竞争 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的研 发和 新技术 的利用 。因此 ,在 外部激 烈竞争环境的推力作用下 ,创新技术 能力较 高的中小型企业不得不加 快国际化步伐,以降低对其所处的商业生态环境的共生性依赖。 此外 ,创新技 术能力高的企业意味着其更有 能力摆脱对所 处商业 生态 系统 的依 赖性 。因为创新 技术能力对企业而言是一种竞争优 势 ,也 就是说 ,创新 技术 能力是 企业 成功 实现 国际化 的有力 保 障 (Knight和 Cavusgil,2004)。国际上通 常认 为 ,技 术开发资金 占销售额 1%的企业难 以生存 ,占 2%的 可以维持 ,占 5 的才有竞争 力 。而 中国中小型 民营企业 的技术开发经 费 占当年销售 收入 1 以下 的 达 7O ;820A的企业没有 自己的技 术发 明和专 利产 品 ;75 的企业 未通 过 ISO9100国际产 品质量认 证 。可见 ,创新技术能力高 的企业竞争力更强 ,因此更有 能力实行 国际化 战略 。综 上所述 ,创 新技 术 能力可 以帮助企业降低创新风 险 ,获得更 高额 的利润 、占据更大 的国外市场份额并 降低 自身对商 业系 统的依赖程度 ,也更有动力 和能力提升 国际化 水平 。 基 于以上讨论 ,我们提 出假设 3:中小 型企 业 的创新 技术能 力越高 ,其共 生性依赖 程度 与国际化 水平之 间的正相关关 系就越强 ,即创新 技术能力成为企业摆脱 自身对商业 系统依赖 的重要能力 。 三 、研 究 设 计 (一 )样本和数据 本研究 的数据 以 2010年全 国工 商联和全国工商总局联 合进行 的第 九次全 国私营企 业调查 数据 库作 为初选样本 ,在此基 础上 ,我 们根据 以下条件对数 据做 了一 些处 理 :首先剔 除 了改制企业 。因 为 改制而来的民营企业原先是属于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或是集体企业,这就很难保证这些企业在改制 之后与真正的原生型民营企业具有同等的政治地位以及资源获取能力。其次剔除了大型企业。因为 本研究重点关注的是中国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国际化问题 ,鉴于此,根据 2010年工信部公布的《中小企 业划 型标准 规定》按照行业依次进行剔除 。再者剔 除 了“天生 全球化 ”企业 。因为本研究 的 目的是从 传统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对商业系统的依赖来分析企业国际化的动因,而“天生全球化”(bornglobaIs) 企业 指的是 “从 成立的初始阶段就使用多个 国家 的资源 以及在 多个 国家 的市场 中销售 产 品并 从 中获 得竞 争优 势的企业 组织”(()viatt和 McDougall,1994),也就是 说 ,有些企 业从创 立之初 就不依 赖于 国 · R6 ·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