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勰那个古老的关于文学的理想或者说梦想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从媒介的角度看,如果按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认为所有媒介都是人体的延伸的观点, 影视无疑正是人类的这样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大延伸。如果说文字语言印刷媒介是人的眼 睛或视觉的延伸的话,是耳闻目睹中的“目睹”的话,广播是人听觉感官的延伸,是“耳闻 的话,那么,影视艺术则是视觉感官与听觉感官共同的延伸,是既“耳闻”又“目睹”。 3、以之为核心的影像文化的崛起 传播的广泛性、后来居上、影像文化的幅起、蒙太奇思维与原始思维 作为一种“视觉的世界语”,电影电视都拥有最广大的观众群。据著名法国电影史家萨 杜尔在《世界电影史》中记载,1960年的时候,世界电影观众就达200亿人次。据中国1981 年时的统计表明,当时电影的观众就曾高达300亿人次。 电视产生之后,到电影院去的电影观众虽无疑受到了影响,但总体而言的影视观众却大 幅度上升,而且电影也可通过电视传播,影视也在后来的发展中愈益呈现出互动与合一的趋 向。据美国《电视和录象年鉴》1997年的统计数据表明,在美国,每个家庭平均每天看电 视的时间超过七小时。这无疑是一个颇为惊人的数字。 影视艺术传播面是如此之广,而其对人的强大作用力更是令人叹服。影视不仅就是生活 本身,它甚至让生活模仿它,出现于电影中的某些发型、装束、生活方式可以风靡世界,引 导潮流。英国作家王尔德曾说过不是艺术模仿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艺术,这一令人费解的假 设无疑在影视艺术这儿得到了实现。正如英国学者钱伯斯指出,“我们每天穿梭在广告和报 纸、摄影和杂志、电影和电视的视觉世界中。这个视觉帝国因其影响和塑造我们生活的力量 而受到了批判。 各种形象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们不断地从电影、时装、杂志 广告和电视中选择形象;它们代表了现实,并成为现实,成为经验的符号和自我的符号 爱因汉姆曾说,在现代生活中,“电视成了唯一能与生活本身相媲美的东西”,意思是说 电视通过荧屏把观众与世界与社会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电视本身、影像本身成为了我们日 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变得与生活一样实实在在,可闻可见可触 总而言之,影视艺术以及以之为核心的影象文化己经上升为现代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文化 形态之一。在今天,电影、电视既是一门完全可以与文学、音乐、美术戏剧等相并列的艺术 样式,以影视为核心,还形成了一个包括摄影、动画艺术、计算机艺术等在高科技基础上崛 起的艺术新形式或新型文化形态—一影像艺术或影像文化一一不但全方位地冲击着旧有的 艺术观念,改变了原有的艺术格局和生态,它还超越艺术的领域而渗透或覆盖了整个社会生 活和文化,广泛而深刻地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方式、语言方式、思维逻辑等。确如美国文化理 论家贝尔所断言,“当代文化正变成一种影像文化,而不是一种印刷(或书写)文化。”2正 是影视艺术,使得人类在文字语言的基础上,又获具了一种全新的“语言 动态的、具 有三维立体感和逼真视听效果的视听语言,一种全新的思维一一蒙太奇思维。这是原始思维 在现代的复苏,是被理性社会长期之后由单面人重新走向“完整”、全面的人 马克思曾经指出,“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任何其他产品 也都是这样。因此,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影视艺术显然就 是这样一门生产了新的艺术创造主体和鉴赏主体的现代艺术。他呼唤并要求着新的懂得影视 艺术语言和审美规律的观众的产生和介入。正如马克思说过的,“如果你愿意欣赏艺术,你 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而“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2《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第156页,三联书店,1992年 3〖德〗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95页,北京,北京人民 出版社,19725 勰那个古老的关于文学的理想或者说梦想: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从媒介的角度看,如果按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认为所有媒介都是人体的延伸的观点, 影视无疑正是人类的这样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大延伸。如果说文字语言印刷媒介是人的眼 睛或视觉的延伸的话,是耳闻目睹中的“目睹”的话,广播是人听觉感官的延伸,是“耳闻” 的话,那么,影视艺术则是视觉感官与听觉感官共同的延伸,是既“耳闻”又“目睹”。 3、 以之为核心的影像文化的崛起 传播的广泛性、后来居上、影像文化的崛起、蒙太奇思维与原始思维 作为一种“视觉的世界语”,电影电视都拥有最广大的观众群。据著名法国电影史家萨 杜尔在《世界电影史》中记载,1960 年的时候,世界电影观众就达 200 亿人次。据中国 1981 年时的统计表明,当时电影的观众就曾高达 300 亿人次。 电视产生之后,到电影院去的电影观众虽无疑受到了影响,但总体而言的影视观众却大 幅度上升,而且电影也可通过电视传播,影视也在后来的发展中愈益呈现出互动与合一的趋 向。据美国《电视和录象年鉴》1997 年的统计数据表明,在美国,每个家庭平均每天看电 视的时间超过七小时。这无疑是一个颇为惊人的数字。 影视艺术传播面是如此之广,而其对人的强大作用力更是令人叹服。影视不仅就是生活 本身,它甚至让生活模仿它,出现于电影中的某些发型、装束、生活方式可以风靡世界,引 导潮流。英国作家王尔德曾说过不是艺术模仿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艺术,这一令人费解的假 设无疑在影视艺术这儿得到了实现。正如英国学者钱伯斯指出,“我们每天穿梭在广告和报 纸、摄影和杂志、电影和电视的视觉世界中。这个视觉帝国因其影响和塑造我们生活的力量 而受到了批判。------各种形象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们不断地从电影、时装、杂志 广告和电视中选择形象;它们代表了现实,并成为现实,成为经验的符号和自我的符号。” 爱因汉姆曾说,在现代生活中,“电视成了唯一能与生活本身相媲美的东西”,意思是说 电视通过荧屏把观众与世界与社会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电视本身、影像本身成为了我们日 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变得与生活一样实实在在,可闻可见可触。 总而言之,影视艺术以及以之为核心的影象文化已经上升为现代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文化 形态之一。在今天,电影、电视既是一门完全可以与文学、音乐、美术戏剧等相并列的艺术 样式,以影视为核心,还形成了一个包括摄影、动画艺术、计算机艺术等在高科技基础上崛 起的艺术新形式或新型文化形态——影像艺术或影像文化——不但全方位地冲击着旧有的 艺术观念,改变了原有的艺术格局和生态,它还超越艺术的领域而渗透或覆盖了整个社会生 活和文化,广泛而深刻地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方式、语言方式、思维逻辑等。确如美国文化理 论家贝尔所断言,“当代文化正变成一种影像文化,而不是一种印刷(或书写)文化。”2正 是影视艺术,使得人类在文字语言的基础上,又获具了一种全新的“语言”——动态的、具 有三维立体感和逼真视听效果的视听语言,一种全新的思维——蒙太奇思维。这是原始思维 在现代的复苏,是被理性社会长期之后由单面人重新走向“完整”、全面的人 马克思曾经指出,“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任何其他产品 也都是这样。因此,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3影视艺术显然就 是这样一门生产了新的艺术创造主体和鉴赏主体的现代艺术。他呼唤并要求着新的懂得影视 艺术语言和审美规律的观众的产生和介入。正如马克思说过的,“如果你愿意欣赏艺术,你 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而“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2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第 156 页,三联书店,1992 年。 3 〖德〗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95 页,北京,北京人民 出版社,1972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