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灰意冷,从此不问致治,关门读书做学问,谢绝无关的拜访,而且还下了“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 的禁令。陈毅市长费了一番周折,敲开了齐仰之的家门。为使其取消禁令,针对他的职业特点说: “齐仰之先生虽是海内闻名的化学专家,可是有一门化学齐先生也许一窍不通!”齐仰之受到震动, 想问个明白,自动取消禁令,表示“今日可以破此一倒”,“请陈市长尽情尽意言之”。陈毅市长便 跟齐仰之大谈起共产党人的化学来,使他真是如梦初醒,承认自己一是“对共产党人的化学毫无所 知”,二是“身上还有不少酸性”。陈毅紧接着说:“我的身上倒有不少碱性,你我碰在一起,不就 中和了?”齐仰之听了之后连声称赞:“妙!妙!陈市长真不愧是共产党人的化学家,没想到你的光 临使我这个多年不问政治,不问世事的老朽也起了化学变化!“陈毅同志接着说:“我那里是什么 化学家呀我只是一个剂,是个催化剂!”陈毅同志这番谈话,句句针对齐仰之的职业特点,适合齐 仰之的职业习惯,把被气得心灰意冷的化学家的心扉敲开了。利用符合对象的职业言语,既可塑 造个性化的形象,还可使言语风趣幽默。如: ①一位自然科学工作者,搭乘比较拥挤的公共汽车。汽车在半路上遇到了情况,猛一刹车,结果 这位科学工作者不慎踩上了前面一位女士的脚面。那位女士回过头来瞪若眼睛骂道:“德性!”这位 科学工作者紧接着说:“不!惯性。” ②一位化学家写信向女友求婚:“我是氧原子0,你是氧原子H,我们的结合就像L0(水)一样稳定。” 女友回信:“另外一个H在哪里?”(转引自孟昭泉《幽默与文化》54页) 以上两例都是职业习惯驱使下的职业用语,这种幽默的表达,含蓄风趣,耐人寻味。 直接交际对象之间,用职业言语说话,是职业习惯的自然流露,它反映出人的性格和丰富的内心 活动,最能打动人,这是言语修辞与职业相协,相适应的最自然的结合。徐州师院历史系副教授 李永田与大学生的一段对话,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学生:你当教师尝到过哪些甜头? 李:作为一支蜡烛,在点燃自己照亮别人的时候:作为一只渡船,在将学生渡到知识彼岸的时 候:作为一架人梯,在学生踩在肩上去摘取科学顶端珠宝的时候:作为一块铺路石,在别人从坦 途上行走的时候,心中欢愉是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这大概就是人们所说的只能意会,不可言 传”吧。同学们会慢慢地品尝出其中的甘甜的。(引自《演讲与口才》,1988年3期) 教师清苦,很多人不愿学师范:学了师范的,专业思想也不稳固。面对师范生的提问,李永田老 师以职业言语表白自己的内心世界,现身说法,亲切,可信度高,对师范生很起作用。 ③修辞必须适合对象的经历 人们往往根据自己的实践经历去理解事物,观察分析判断,个人的经历对任何一个人的言行都有 潜在作用。言语修辞会受经历的影响和制约:修辞也必须符合对象的经历。言语修辞的理解,也 跟经历有密切关系。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没有在荒村野店里住宿过的人,很难品出这 两句诗的意境之妙和心情之复杂。古代交通极不发达,长途旅行十分艰难,晓行夜宿,月未落, 天未明,鸡声便催人上旅程:远别了家乡亲人,孤身于荒凉的茅店,思乡思亲凄苦孤寂的心情, 莫可言状,只有靠读者根据切身经历去体验去品味。暗淡的月光下赶路,寒风瑟瑟!小桥木板上布 满白霜,印者更早的行人的脚印,天寒地冷心更冷,情景交融,几多不尽的言外意,也要靠读者灰意冷,从此不问政治,关门读书做学问,谢绝无关的拜访,而且还下了“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 的禁令。陈毅市长费了一番周折,敲开了齐仰之的家门。为使其取消禁令,针对他的职业特点说: “齐仰之先生虽是海内闻名的化学专家,可是有一门化学齐先生也许一窍不通!”齐仰之受到震动, 想问个明白,自动取消禁令,表示“今日可以破此一例”,“请陈市长尽情尽意言之”。陈毅市长便 跟齐仰之大谈起共产党人的化学来,使他真是如梦初醒,承认自己一是“对共产党人的化学毫无所 知”,二是“身上还有不少酸性”。陈毅紧接着说:“我的身上倒有不少碱性,你我碰在一起,不就 中和了?”齐仰之听了之后连声称赞:“妙!妙!陈市长真不愧是共产党人的化学家,没想到你的光 临使我这个多年不问政治,不问世事的老朽也起了化学变化! ”陈毅同志接着说:“我那里是什么 化学家呀!我只是一个剂,是个催化剂!”陈毅同志这番谈话,句句针对齐仰之的职业特点,适合齐 仰之的职业习惯,把被气得心灰意冷的化学家的心扉敲开了。利用符合对象的职业言语,既可塑 造个性化的形象,还可使言语风趣幽默。如: ①一位自然科学工作者,搭乘比较拥挤的公共汽车。汽车在半路上遇到了情况,猛一刹车,结果 这位科学工作者不慎踩上了前面一位女士的脚面。那位女士回过头来瞪着眼睛骂道:“德性!”这位 科学工作者紧接着说:“不!惯性。” ②一位化学家写信向女友求婚:“我是氧原子 O,你是氢原子 H,我们的结合就像 H2O(水)一样稳定。” 女友回信:“另外一个 H 在哪里?”(转引自孟昭泉《幽默与文化》54 页) 以上两例都是职业习惯驱使下的职业用语,这种幽默的表达,含蓄风趣,耐人寻味。 直接交际对象之间,用职业言语说话,是职业习惯的自然流露,它反映出人的性格和丰富的内心 活动,最能打动人,这是言语修辞与职业相协,相适应的最自然的结合。徐州师院历史系副教授 李永田与大学生的一段对话,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学生:你当教师尝到过哪些甜头? 李 :作为一支蜡烛,在点燃自己照亮别人的时候;作为一只渡船,在将学生渡到知识彼岸的时 候;作为一架人梯,在学生踩在肩上去摘取科学顶端珠宝的时候;作为一块铺路石,在别人从坦 途上行走的时候,心中欢愉是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这大概就是人们所说的“只能意会,不可言 传”吧。同学们会慢慢地品尝出其中的甘甜的。(引自《演讲与口才》,1988 年 3 期) 教师清苦,很多人不愿学师范;学了师范的,专业思想也不稳固。面对师范生的提问, 李永田老 师以职业言语表白自己的内心世界,现身说法,亲切,可信度高,对师范生很起作用。 ③修辞必须适合对象的经历 人们往往根据自己的实践经历去理解事物,观察分析判断,个人的经历对任何一个人的言行都有 潜在作用。言语修辞会受经历的影响和制约;修辞也必须符合对象的经历。言语修辞的理解,也 跟经历有密切关系。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没有在荒村野店里住宿过的人,很难品出这 两句诗的意境之妙和心情之复杂。古代交通极不发达,长途旅行十分艰难,晓行夜宿,月未落, 天未明,鸡声便催人上旅程;远别了家乡亲人,孤身于荒凉的茅店,思乡思亲凄苦孤寂的心情, 莫可言状,只有靠读者根据切身经历去体验去品味。暗淡的月光下赶路,寒风瑟瑟!小桥木板上布 满白霜,印着更早的行人的脚印,天寒地冷心更冷,情景交融,几多不尽的言外意,也要靠读者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