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展教育事业、规范政府行为、创造一个机会平等、规则平等、过程平等的体制机制环境,使更多人能够投身到和谐社会建设的大潮中来 要从实际岀发,解决好收λ分配问题,努力缓解收λ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要形成统筹兼顾的利益协调机制,正确处理好城乡之间、不 同区域不同行业之间群众的利益关系,以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切实解决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困难。 “共建共享”和谐社会,其实就是亿万人民共同参与一部大合唱。我们每个人都是这部大合唱的主角,每个人都要唱出自己最美 的声音,分享彼此最美的心情,最后汇聚成一曲人间天籁。 2007年半月评论(7):秉持忧患意识是一种政治境界辛鸣 今年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温家宝总理则坦言,“我的脑 子里充满了忧患”。总书记和总理在同一时段内如此强调忧患意识,不是随意,更不是偶然,而是基于对当代中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清 醒认识,基于对中国共产党人历史使命的自觉担当,基于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深厚感情的真诚体现。所以,对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来说 秉持忧患意识,既是一种现实要求,一种责任自觉,更是一种政治境界。 忧患意识作为一种政治境界,体现在知忧患上。今日的中国发展成绩很大、成就很多,但“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样很多,甚至很严峻。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所讲的中国经济中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四大结构性问题,哪一个都是悬在中国经济 发展头上的利剑。比如,我们的经济增长很大依赖于投资,但我们是否还能支撑已髙得离谱的投资率:我们的经济增长也很大依赖于外 贸出口,但现在日益增加的贸易摩擦与贸易争端,已使我们不能再保持持续贸易顺差:我们的经济增长还很大依赖于资源的高消耗与环 境的软约束,但面对日益紧张的资源供给与严峻的环境压力,我们还能继续如此大手大脚吗? 进一步看,我们这些年的发展在做了很多工作的同时,也忽略了很多该做的工作。比如,这些年来,我们在注重效率,不断做大 蛋糕的同时,社会贫富差距也在不断加大,基尼系数逼近0.45甚至更高,10%的群体占有了接近一半的财富,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 展成果方面形势严峻:再比如,随着改革进入攻坚阶段,过去被捂住的各种老大难、烂摊子和积累遗留的大量问题都相继暴露出来,像 由于拆迁补偿问题引发的冲突、由于干群关系紧张产生的纠纷、由于农民失地生活无保导致的对立等等。这些问题尽管可能表现为一个 侧面、一个局部、一个环节的问题,但放置于矛盾凸显期这一大背景下,就有可能演化为社会性的问题、带有全局性的问题、牵一发而 动全身的问题。 邓小平曾讲过一句话,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在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前,人民群众可能对公平正义等社会问题的感 受并不强烈。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需求开始日益增长,对于政治参与方面的要求也相 应增长。由此,温总理指出,要把“逐步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极大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和促进社会和谐”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又一重大历史任务。但实事求是讲,我们在这些方面还准备不足,这一历史任务才刚刚破题。可是,在人民群众政治意识和权利意识日 益快速提升的情况下,我们不仅要做,而且要尽快做,做慢了都不行。 忧患意识作为一种政治境界,还体现在能忧患上。我们一些党员干部不是不知道上面所说的这些问题,也不是不知道忧患的客观 必要性,但是在现实中却往往很难树立起忧患意识。总是在想,我们干了那么多的事情,发展取得的成绩也是明摆的,不说功劳,苦劳 总有一点吧。何况我们现在也有资格、有条件、有能力过得好一些,何苦把自己搞得那么苦。 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我们的目标不是一时一事的应付了事,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对于某一阶段性的工作 我们可能己经完成了,甚至完成得还很好,但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大事业来说,我们还只是刚刚起步。正如温家宝总理强调的那 样,“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不必评功摆好”。的确,我们已经总体小康了,我们的一些人包括党员领导干部可能已过上相对 好的生活,但在不平衡、有差距、低水平的小康现状背后还有很多的群众日子并不宽裕,甚至还有很多艰难疾苦。如果我们还不忘自己 是共产党人,那么,共产党人的觉悟、共产党人的责任、共产党人的使命,所有这一切都指向了我们要能忧患,要去忧患,要甘于忧患。 忧患意识作为一种政治境界,更重要的在于要去解忧患。看到问题的存在,也意识到问题的紧迫与严峻,但如果仅仅停留在头脑 中、观念里、感情上,那是不够的。我们要通过政策的设计、制度的安排,把我们已经意识到的、可以通过努力而加以解决的问题给解 决掉,这才是忧患的现实意义所在。这就要求我们共产党人甚至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与勇气,消除阻碍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利益结 构和体制机制障碍,消除引发忧患的各种问题与弊端。 清醒而知忧患,自觉而能忧患,务实而解忧患。秉持忧患意识这样一种政治境界,未雨绸缪、防微杜渐,中国人民必能真正共享 改革发展的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将更加辉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早日实现! 2007年半月评论(8):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不能“说说而已”任俊峰 在重庆市梁平县最偏远艰苦的农村,有一个叫邓平寿的镇党委书记:他下乡从不坐车,靠双脚一村一户地走访:他经常 一身灰衣,一双胶鞋,一个黄色帆布包,在田间地头为民解忧:他家里的生活就靠养猪种田、栽桑养蚕维持,和周围农民没有任何区别 他淡泊名利,几次谢绝上级把他调整到县里重要岗位的好意……今年1月,当他因患急性胰腺炎去世后,上万名群众徒步7公里自发为 他送行 这样一位扎根基层、政绩突出、淡泊名利、群众赞誉的好干部的逝去,让人深感痛惜。在邓平寿身上,我们看到了党的优良传统 在领导干部身上的体现,也看到了当前领导干部作风改进的方向。邓平寿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民心所想、所向: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 设不能“说说而已”,一定要身体力行。 加强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一个重点。在今年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特别强调,切实把加强 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抓紧、抓实、抓出成效。总书记的讲话,高瞻远瞩,蕴涵深刻,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和指导性。 当前,在一些领导干部身上存在着突出的作风问题,已影响到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的领导干部 消极对待中央的宏观调控措施,科学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的意识不强,为房价升高推波助澜,为国家限制发展产业暗开绿灯。少 数一把手独断专行,好大喜功,把有限的财政资金不是用在民生领域,而是用来大搞徒有其表的“形象工程”。一些地方贪图享乐、铺 张浪费的情况比较严重,建了不少豪华办公楼、剧院、博物馆、体育馆,给群众背上沉重负担。还有一些干部腐化堕落,大吃大喝,沉 溺声色,在腐败泥潭中越陷越深, 这些不正之风尽管只发生在少数领导干部身上,但影响却很坏,不仅影响了党的形象,也带坏了干部队伍。如果不及时纠正,势 必给我们的事业造成巨大损失。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真抓实干,锲而不舍,绝不能再出现“虚”功“虛” 说说而己”5 展教育事业、规范政府行为、创造一个机会平等、规则平等、过程平等的体制机制环境,使更多人能够投身到和谐社会建设的大潮中来; 要从实际出发,解决好收入分配问题,努力缓解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要形成统筹兼顾的利益协调机制,正确处理好城乡之间、不 同区域不同行业之间群众的利益关系,以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切实解决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困难。 “共建共享”和谐社会,其实就是亿万人民共同参与一部大合唱。我们每个人都是这部大合唱的主角,每个人都要唱出自己最美 的声音,分享彼此最美的心情,最后汇聚成一曲人间天籁。 2007 年半月评论(7):秉持忧患意识是一种政治境界辛鸣 今年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温家宝总理则坦言,“我的脑 子里充满了忧患”。总书记和总理在同一时段内如此强调忧患意识,不是随意,更不是偶然,而是基于对当代中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清 醒认识,基于对中国共产党人历史使命的自觉担当,基于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深厚感情的真诚体现。所以,对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来说, 秉持忧患意识,既是一种现实要求,一种责任自觉,更是一种政治境界。 忧患意识作为一种政治境界,体现在知忧患上。今日的中国发展成绩很大、成就很多,但“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样很多,甚至很严峻。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所讲的中国经济中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四大结构性问题,哪一个都是悬在中国经济 发展头上的利剑。比如,我们的经济增长很大依赖于投资,但我们是否还能支撑已高得离谱的投资率;我们的经济增长也很大依赖于外 贸出口,但现在日益增加的贸易摩擦与贸易争端,已使我们不能再保持持续贸易顺差;我们的经济增长还很大依赖于资源的高消耗与环 境的软约束,但面对日益紧张的资源供给与严峻的环境压力,我们还能继续如此大手大脚吗? 进一步看,我们这些年的发展在做了很多工作的同时,也忽略了很多该做的工作。比如,这些年来,我们在注重效率,不断做大 蛋糕的同时,社会贫富差距也在不断加大,基尼系数逼近 0.45 甚至更高,10%的群体占有了接近一半的财富,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 展成果方面形势严峻;再比如,随着改革进入攻坚阶段,过去被捂住的各种老大难、烂摊子和积累遗留的大量问题都相继暴露出来,像 由于拆迁补偿问题引发的冲突、由于干群关系紧张产生的纠纷、由于农民失地生活无保导致的对立等等。这些问题尽管可能表现为一个 侧面、一个局部、一个环节的问题,但放置于矛盾凸显期这一大背景下,就有可能演化为社会性的问题、带有全局性的问题、牵一发而 动全身的问题。 邓小平曾讲过一句话,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在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前,人民群众可能对公平正义等社会问题的感 受并不强烈。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需求开始日益增长,对于政治参与方面的要求也相 应增长。由此,温总理指出,要把“逐步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极大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和促进社会和谐”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又一重大历史任务。但实事求是讲,我们在这些方面还准备不足,这一历史任务才刚刚破题。可是,在人民群众政治意识和权利意识日 益快速提升的情况下,我们不仅要做,而且要尽快做,做慢了都不行。 忧患意识作为一种政治境界,还体现在能忧患上。我们一些党员干部不是不知道上面所说的这些问题,也不是不知道忧患的客观 必要性,但是在现实中却往往很难树立起忧患意识。总是在想,我们干了那么多的事情,发展取得的成绩也是明摆的,不说功劳,苦劳 总有一点吧。何况我们现在也有资格、有条件、有能力过得好一些,何苦把自己搞得那么苦。 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我们的目标不是一时一事的应付了事,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对于某一阶段性的工作, 我们可能已经完成了,甚至完成得还很好,但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大事业来说,我们还只是刚刚起步。正如温家宝总理强调的那 样,“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不必评功摆好”。的确,我们已经总体小康了,我们的一些人包括党员领导干部可能已过上相对 好的生活,但在不平衡、有差距、低水平的小康现状背后还有很多的群众日子并不宽裕,甚至还有很多艰难疾苦。如果我们还不忘自己 是共产党人,那么,共产党人的觉悟、共产党人的责任、共产党人的使命,所有这一切都指向了我们要能忧患,要去忧患,要甘于忧患。 忧患意识作为一种政治境界,更重要的在于要去解忧患。看到问题的存在,也意识到问题的紧迫与严峻,但如果仅仅停留在头脑 中、观念里、感情上,那是不够的。我们要通过政策的设计、制度的安排,把我们已经意识到的、可以通过努力而加以解决的问题给解 决掉,这才是忧患的现实意义所在。这就要求我们共产党人甚至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与勇气,消除阻碍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利益结 构和体制机制障碍,消除引发忧患的各种问题与弊端。 清醒而知忧患,自觉而能忧患,务实而解忧患。秉持忧患意识这样一种政治境界,未雨绸缪、防微杜渐,中国人民必能真正共享 改革发展的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将更加辉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早日实现! 2007 年半月评论(8):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不能“说说而已” 任俊峰 在重庆市梁平县最偏远艰苦的农村,有一个叫邓平寿的镇党委书记:他下乡从不坐车,靠双脚一村一户地走访;他经常 一身灰衣,一双胶鞋,一个黄色帆布包,在田间地头为民解忧;他家里的生活就靠养猪种田、栽桑养蚕维持,和周围农民没有任何区别; 他淡泊名利,几次谢绝上级把他调整到县里重要岗位的好意……今年 1 月,当他因患急性胰腺炎去世后,上万名群众徒步 7 公里自发为 他送行。 这样一位扎根基层、政绩突出、淡泊名利、群众赞誉的好干部的逝去,让人深感痛惜。在邓平寿身上,我们看到了党的优良传统 在领导干部身上的体现,也看到了当前领导干部作风改进的方向。邓平寿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民心所想、所向: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 设不能“说说而已”,一定要身体力行。 加强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一个重点。在今年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特别强调,切实把加强 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抓紧、抓实、抓出成效。总书记的讲话,高瞻远瞩,蕴涵深刻,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和指导性。 当前,在一些领导干部身上存在着突出的作风问题,已影响到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的领导干部 消极对待中央的宏观调控措施,科学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的意识不强,为房价升高推波助澜,为国家限制发展产业暗开绿灯。少 数一把手独断专行,好大喜功,把有限的财政资金不是用在民生领域,而是用来大搞徒有其表的“形象工程”。一些地方贪图享乐、铺 张浪费的情况比较严重,建了不少豪华办公楼、剧院、博物馆、体育馆,给群众背上沉重负担。还有一些干部腐化堕落,大吃大喝,沉 溺声色,在腐败泥潭中越陷越深。 这些不正之风尽管只发生在少数领导干部身上,但影响却很坏,不仅影响了党的形象,也带坏了干部队伍。如果不及时纠正,势 必给我们的事业造成巨大损失。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真抓实干,锲而不舍,绝不能再出现“虚”功“虚”做、“说说而已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