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A(2)B(3)D (1)A、期在必醉B、君问归期未有期 C、盈缩之期,不但在天D、度已失期 (2)A、或置酒而招之B、怅恨久之 C、楚人怜之D、又数刀毙之 (3)A、亲旧知其如此B、其两膝相比者 C、以彰其咎 D、其真无马邪 19、根据文意,翻译下面的句子 (1)好读书,不求甚解。喜欢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20、五柳先生有哪三大志趣(用文中原句或词语回答)?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三大志趣)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刻画了一个虽然贫穷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 21、陶渊明“好读书”,我们今天的青少年更应该继承前辈的这种优良传统,做到“鉴赏文学作品,受 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请你写出一部你读后受到感染与熏陶的作品名称、 作者、人物形象(应写出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作品名称:《 》:作者: (2分) 人物形象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 欤?葛天氏之民欤? 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它项的是()。(2分) A.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环堵萧然,不蔽风日房屋四周的墙壁空空的,房子挡不住寒风和太阳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虑不安,不急于追求荣华富贵 文章叙述了五柳先生有两个主要的爱好:一是 达到了 的程度;二是 达到了 的程度。(2分) 10.陶渊明通过写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样的内心世界?(2分)什途失意,内心痛苦,也 是一种消极的反抗 11.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2分)示例 好的思 想值得肯定 参考答案7、A9、好读书欣然忘食性嗜酒期在必醉 《马说》 世有伯乐, 。不知马也。 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策之不以其道(2 1)A(2)B(3)D。 (1) A、期.在必醉 B、君问归期.未有期 C、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D、度已失期. (2) A、或置酒而招之. B、怅恨久之. C、楚人怜之. D、又数刀毙之. (3) A、亲旧知其.如此 B、其.两膝相比者 C、以彰其.咎 D、其.真无马邪 19、根据文意,翻译下面的句子。 (1) 好读书,不求甚解。喜欢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2)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20、五柳先生有哪三大志趣(用文中原句或词语回答)?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三大志趣)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刻画了一个虽然贫穷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 21、陶渊明“好读书”,我们今天的青少年更应该继承前辈的这种优良传统,做到“鉴赏文学作品,受 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请你写出一部你读后受到感染与熏陶的作品名称、 作者、人物形象(应写出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作品名称:《 》;作者: (2 分) 人物形象: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 欤?葛天氏之民欤? 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2 分) A.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 分) (1)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房屋四周的墙壁空空的,房子挡不住寒风和太阳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虑不安,不急于追求荣华富贵 9 .文章叙述了五柳先生有两个主要的爱好:一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 程 度 ; 二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达 到 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2 分) 10.陶渊明通过写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样的内心世界?(2 分) 仕途失意,内心痛苦,也 是一种消极的反抗 11.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2 分) 示例:物质固然重要,但不能取代一切。 陶渊明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思 想值得肯定。 参考答案 7、A 9、好读书 欣然忘食 性嗜酒 期在必醉 《马说》 世有伯乐,、。。。。。。。。。。。不知马也。 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⑵策之不以其道( )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