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中国经济增长如何转向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型 入在500万元以上)企业的数据以及县财政税收数据所做的研究发现,产业聚集的 效应在2004年以前主宰着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区域配置,而且更多地集中在东部地 区。但自2004年以来,该效应逐渐下降,企业的综合经营成本和要素成本的上升, 逐渐成为影响产业配置的重要因素,表现为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 地区转移的趋势。① 自2004年中国经济经历“刘易斯转折点”以来,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地 区向中西部地区(主要是中部地区)的转移就开始了。例如,东部地区在全国劳动 密集型制造业中的产值比重,从2004年的最高点88.9%下降到2008年的84.7%, 每年下降超过1个百分点(图2)。由于数据可得性的限制,我们只能看到“刘易斯 转折点”之后短短4年的变化,而实际上可以预料的是,2008年之后这种产业转移 不仅在继续,而且很可能已大大加快。 产值一米一总资产一就业 85 图氯§§§(年 图2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在东部地区的比重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全国制造业企业调查数据计算 三、“创造性毁灭”机制 全要素生产率在生产函数中表现为一个残差,其中分离出资源重新配置效率部分 所余下的部分,就是全要素生产率中的微观生产效率。能够提高企业微观生产效率的 因素众多,如许多与体制、管理和技术创新相关的因素,总而言之,一切由创意和创 新带来的效率改进,通常体现在全要素生产率的这个部分。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看, 如果仅仅把产业结构升级变化作为资源重新配置效率的度量指标,则产业内部的资源重 o Yue Qu, Fang Cai and Xiaobo Zhang, "Have the Flying Geese'in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Occurred in China? in Huw McKay and Ligang Song, eds Rebalancing and Sustaining Growth in China, Canberra: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E Press and Beijing: Social Sciences Academic Press(China), 2012 字会中国经济增长如何转向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型 人在 500万元 以上)企业 的数据 以及县 财政税 收数据所 做 的研 究发 现 ,产业 聚集 的 效应在 2004年以前主宰着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区域配置,而且更多地集 中在东部地 区。但 自2004年以来 ,该效应逐渐下降,企业的综合经营成本和要素成本的上升, 逐渐成为影响产业配置的重要因素,表现为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 地 区转移 的趋 势 。① 自2004年中国经济经历 “刘易斯转折点’’以来 ,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地 区向中西部地区 (主要是中部地区)的转移就开始了。例如 ,东部地区在全国劳动 密集型制造业 中的产值 比重,从 2004年的最高点 88.9 下降到 2008年的 84.7 , 每年下降超过 1个百分点 (图 2)。由于数据可得性的限制 ,我们只能看到 “刘易斯 转折点”之后短短 4年的变化 ,而实际上可以预料的是,2008年之后这种产业转移 不仅在继续 ,而且很 可能 已大大加快 。 图 2 劳动密集型 制造 业在 东部地区的比重 资料来源 :作者根据全 国制造业企业 调查数据计算 。 三 、“创造 性 毁 灭 ’’机 制 全要素生产率在生产函数中表现为一个残差,其中分离出资源重新配置效率部分 所余下的部分 ,就是全要素生产率中的微观生产效率。能够提高企业微观生产效率的 因素众多,如许多与体制、管理和技术创新相关的因素,总而言之,一切由创意和创 新带来的效率改进 ,通常体现在全要素生产率的这个部分。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看, 如果仅仅把产业结构升级变化作为资源重新配置效率的度量指标,则产业内部的资源重 ① YueQu,Fang Caiand XiaoboZhang,“Havethe ‘Flying Geese’in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Occurred in China?” in Huw M cKay and Ligang Song, eds., Rebalancing and Sustaining Grow th in China, Canberra: The A 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EPressandBeijing:SocialSciencesAcademicPress(China),2012. · 63 ·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