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解说,民间所用以传授者是也。其东汉《易》学派别亦有四:曰马融、刘表、宋衷、王 肃、董遇,此皆为《费氏易》作章句者也;(《费氏易》无章句,诸家各为立注。)日郑玄、 荀爽,先治《京氏易》,后参治《费氏易》者也;(郑玄从第五元先通《京氏易》,荀爽从 陈实受樊英句,亦京氏学。)曰虞翻,本治《孟氏易》,杂用《参同契》纳甲之术者也 曰陆绩,专治《京氏易》者也。明乎此,则汉《易》之流派,约略可知。① 本师张善文教授亦曾总结两汉《易》学之特色曰: 就易学在汉代流传情况来看,自田何、杨何之后,众家之说迭起,其派别亦颇为纷 多,有立于学官的“今文《易》学”,有未立于学官而在民间传授的“古文《易》学 有一人兼通两派者,也有一派繁衍为多支者,不一而足。但汉代《易》学的总体特色则 是注重《周易》的“象数”之学。直至东汉末虞翻创立“虞氏《易》,则把汉《易》象 数学推至一个高峰。② 两汉《易》学的主要特征是注重《周易》的“象数学”,或者说,两汉《易》学是由大为 昌盛的“象数学”占据主导地位的。汉《易》“象数学”所包容的领域至为广泛,不少《易》 说与当时盛行的谶纬感应、术数阴阳之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汉《易》家所创立的《易》 ①黄寿褀著,黄高宪校注,《群经要略》,华东师范大学岀版社2000年版,第26-27页 ②张善文著,《象数与义理》,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79页 学体例也相当繁杂,例如:“卦气”说的盛行,占筮术的衍扩,“卦变爻变”说的发展,用象 方法的演变,以及“纳甲”、“飞伏”、“互卦”“爻辰”等具体条例的运用等等,都对当时及 后世产生过重大影响 高怀民先生在《两汉易学史》中,曾分析了作为汉代《易》学之主流的象数《易》学兴 盛的原因和形态,说: 新的象数易与旧有的儒门易相较,是一张全然不同的面孔,一登场,立刻为易学带 来了新奇与生气,十二消息、六日七分、纳甲、爻辰、飞伏、互体等等,都是前所未有 的新名目,更加上迎合占验灾异的时代人心,于是不旋踵之间,象数易便风靡于世。3 解说,民间所用以传授者是也。其东汉《易》学派别亦有四:曰马融、刘表、宋衷、王 肃、董遇,此皆为《费氏易》作章句者也;(《费氏易》无章句,诸家各为立注。)曰郑玄、 荀爽,先治《京氏易》,后参治《费氏易》者也;(郑玄从第五元先通《京氏易》,荀爽从 陈实受樊英句,亦京氏学。)曰虞翻,本治《孟氏易》,杂用《参同契》纳甲之术者也; 曰陆绩,专治《京氏易》者也。明乎此,则汉《易》之流派,约略可知。① 本师张善文教授亦曾总结两汉《易》学之特色曰: 就易学在汉代流传情况来看,自田何、杨何之后,众家之说迭起,其派别亦颇为纷 多,有立于学官的“今文《易》学”,有未立于学官而在民间传授的“古文《易》学”, 有一人兼通两派者,也有一派繁衍为多支者,不一而足。但汉代《易》学的总体特色则 是注重《周易》的“象数”之学。直至东汉末虞翻创立“虞氏《易》”,则把汉《易》象 数学推至一个高峰。② 两汉《易》学的主要特征是注重《周易》的“象数学”,或者说,两汉《易》学是由大为 昌盛的“象数学”占据主导地位的。汉《易》“象数学”所包容的领域至为广泛,不少《易》 说与当时盛行的谶纬感应、术数阴阳之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汉《易》家所创立的《易》 ──────────────────────── ①黄寿祺著,黄高宪校注,《群经要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26—27 页 ②张善文著,《象数与义理》,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79 页 学体例也相当繁杂,例如:“卦气”说的盛行,占筮术的衍扩,“卦变爻变”说的发展,用象 方法的演变,以及“纳甲”、“飞伏”、“互卦”、“爻辰”等具体条例的运用等等,都对当时及 后世产生过重大影响。 高怀民先生在《两汉易学史》中,曾分析了作为汉代《易》学之主流的象数《易》学兴 盛的原因和形态,说: 新的象数易与旧有的儒门易相较,是一张全然不同的面孔,一登场,立刻为易学带 来了新奇与生气,十二消息、六日七分、纳甲、爻辰、飞伏、互体等等,都是前所未有 的新名目,更加上迎合占验灾异的时代人心,于是不旋踵之间,象数易便风靡于世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