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暮言科學的哲學發展史中的孔恩 5 哲學家的推動之下倒是有長足的發展。但是,發展出這麽多精微 而繁麗的邏辑系統之後,它們和科學研究之間究竞有什摩關係 呢?這些系統可以澄清與糾正科學思雉與語言嗎?即使眞的有可 能,科學家會接受科正嗎?如果科學家認篇他們根本不必接受這 些邏輯教育訓練就可以研究科學,且認爲科哲對他們的料正無關 緊要,這些科學家就是非理性嗎?這些間題仍然存在。 仔知反省之後,我們可以說二十世紀前期的科哲發展似乎慢 慢地遠雕了科學本身。科哲學者對科學的了解並沒有較大幅度的 進步,往往還落後於更早期的科哲學者,如杜恩(P,Duhem, 1861-1916)。他們先前用來研究科學的工具,如“邏輯結構”、 “歸納邏輯”等,到後來反而成爲被專心研究的對象。工具成了 目的。早期提出一套“檢證標準”的使命感,現在大致上都已經 放棄了。對“科學解釋”的間題,现在不少人是以“整體主義” (holism)©的態度來看。但是這種把一切打成混沌一片的態度, 似乎對科學提不出什麼此較具醴的見藏,反而與分析哲學的其他 研究方向有更密切的溝通與合流(如語言哲學、意義間題等)。 另一方面,對“歸納邏輯”的研究後來也使他們遠摊當初心 目中的科學。他們討論“决策理論”(decision theory)、討論“ 理性行僑”、討論概率論、尉論統計學的基礎與運用間题,於 g请参aC.Hempel,“Empiricist criteria of cognitive significance'”in Aspects,p.101-19;Quine,W.V.O.,"Two dogmas of empiricism" in From a Logical Point of View (Harvard U.Pr.,1961,2nd ed.) 分析哲半更廣泛的角度来支持速種看法的着名衿文。C,Glymour在其近著 Theory&Evidence一者中则时速植看法提出反擎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