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http:∥skxb.xjtu.edu.cn 控制权私利所引发的利益冲突往往是导致控制权 现分歧,一开始是在公司利润的使用上产生分歧意见, 争夺的根源,创始企业家由于身份资本和心理所有权 而“股东分家”事件的导火索则是雷士照明销售渠道的 所造成的角色错配和外部投资者不同的利益诉求会强 变革,吴长江主张从全国数百家经销商中选出规模较 化控制权私利动机,进而诱发控制权争夺(如图1所 大的数十家,将其整合成35个运营中心并由运营中心 示)。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控制权争夺并不总是给企 负责区域内的服务与管理工作,公司尽力扶持优秀的 业的价值带来损害,如果控制权配置在争夺过程中得 运营商,胡永宏、杜刚对此持反对意见。最终由于意见 以优化,则有助于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得到进一步完 无法协调,吴长江决定拿走8000万元并退出企业,这 善[3]。在这一过程中,优化企业的控制权配置是实现 是其遭遇的第一次“出局”困境。然而,当时对雷士照 权力的有效制衡并抑制控制权私利的关键。 明具有重要影响且与吴长江关系良好的经销商却迅速 而强势地介入雷士照明“股东分家”事件,并全票支持 创始企业家“心理所有权” 强化 吴长江留任,最终胡永宏、杜刚各拿8000万元彻底离 控制权私利 控制权争夺 控制权优化配置 强化 开企业。2005年的“股东分家”事件使得雷士照明一 投资者“资本意志” 度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吴长江也因此开始求助资 本投资者募集资金,这为吴长江与资本投资者之间在 抑制 2012年展开的控制权争夺埋下了伏笔。经此一役,吴 图1创始企业家控制权私利的强化与抑制 长江在胡永宏、杜刚退出之后成为雷士的唯一“东家”, 三、创始企业家身份演变视角下的雷士控制权 同时,经销商的全票支持形塑并强化了吴长江的权威 争夺案例再分析 心理和自身作为“东家”的身份认知。 2.创始人第二次“出局”与“回归”(2006年8月一 (一)雷士照明公司概况 2013年6月) 雷士照明(02222.HK)创立于1998年,主要从事 此部分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创始人股权 光源、灯具和照明电器等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 稀释及“出局”。雷士照明2006一2011年经历了多轮 售,并致力于为各商业领域提供照明解决方案,目前在 融资并引发了股权结构的显著变化,较为重要的有三 国内拥有4大制造基地、2个国际标准化研发中心和 次。第一次出现在2006年8月,软银赛富投资雷士后 国家认可实验室、38家运营中心和3800多家品牌专 股权占比为35.71%,而吴长江则从70%下降至 卖店。雷士照明率先实行“品牌专卖”和“运营中心”模 4179%,仍为公司第一大股东。第二次出现在2008 式,领导了行业的品牌革命和渠道革命,是一家具有极 年8月,为收购世通公司,雷士再次融资,软银赛富与 大影响力的国内照明行业领军企业。吴长江是雷士照 高盛联合向雷士照明投入4656万美元,分别占股 明的创始人,有着丰富的行业经验,并在企业发展过程 3605%和1102%,收购之后吴长江持股比例被稀释 中与员工、供应商和经销商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任 至29.33%,成为第二大股东。第三次出现在2011年 职期间主要负责公司的战略方向和经营管理事务。 7月,法国施耐德电气以战略性股东身份投资雷士,吴 (二)雷士照明控制权争夺事件与过程 长江、软银赛富、高盛等六大股东向施耐德转让股票共 2005一2014年间,雷士照明共发生了三次控制权 288亿股。至此,从持股比例来看,吴长江15.33%, 争夺,本文按照创始人吴长江在控制权争夺过程中的 仍为第二大股东;软银赛富1848%,施耐德9.22%, “出局”和“回归”,将事件划分为以下三部分: 高盛5.65%,分别为第一、第三、第四大股东;从董事 1.创始人第一次“出局”与“回归”(2005年) 会席位比例来看,代表吴长江利益席位和代表投资方 1998年年底,吴长江、胡永宏、杜刚三人合资100 利益席位的比例为2:4,作为创始企业家的吴长江再 万元于广东惠州创立雷士照明公司,其中吴长江出资 次面临着控制权可能旁落的困局与风险。2012年5 45万元,胡永宏、杜刚各出资27.5万元。创业之初, 月25日,雷士照明发布公告,称吴长江因个人原因辞 吴长江主要负责工厂管理,胡永宏负责市场营销,杜刚 去公司一切职务,由软银赛富的阎焱出任董事长,来自 负责资金和政府等资源的调配,三位股东分工明确,各 施耐德的张开鹏接任CE)。随后,创始人吴长江和阎 尽其责。2002年,雷士销售额过亿元,2005年则突破 焱对辞职事件分别向媒体做出相应说明,然而各执一 7亿元,盈利可观。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股东之间出 词,甚至隔空互相指责,阎焱提出了吴长江回归董事会 30 (C)1994-201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控制权私利所引发的利益冲突往往是导致控制权 争夺的根源,创始企业家由于身份资本和心理所有权 所造成的角色错配和外部投资者不同的利益诉求会强 化控制 权 私 利 动 机,进 而 诱 发 控 制 权 争 夺(如 图1所 示)。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控制权争夺并不总是给企 业的价值带来损害,如果控制权配置在争夺过程中得 以 优 化,则 有 助 于 企 业 公 司 治 理 结 构 得 到 进 一 步 完 善[33]。在这一过程中,优化企业的控制权配置是实现 权力的有效制衡并抑制控制权私利的关键。 图1 创始企业家控制权私利的强化与抑制 三、创始企业家身份演变视角下的雷士控制权 争夺案例再分析 (一)雷士照明公司概况 雷士照明(02222.HK)创立于1998年,主要从事 光源、灯具和照明电器等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 售,并致力于为各商业领域提供照明解决方案,目前在 国内拥有4大 制 造 基 地、2个 国 际 标 准 化 研 发 中 心 和 国家认可实验室、38家运营中心和3800多家品牌专 卖店。雷士照明率先实行“品牌专卖”和“运营中心”模 式,领导了行业的品牌革命和渠道革命,是一家具有极 大影响力的国内照明行业领军企业。吴长江是雷士照 明的创始人,有着丰富的行业经验,并在企业发展过程 中与员工、供应商和经销商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任 职期间主要负责公司的战略方向和经营管理事务。 (二)雷士照明控制权争夺事件与过程 2005—2014年间,雷士照明共发生了三次控制权 争夺,本文按照创始人吴长江在控制权争夺过程中的 “出局”和“回归”,将事件划分为以下三部分: 1.创始人第一次“出局”与“回归”(2005年) 1998年年底,吴长江、胡永宏、杜 刚 三 人 合 资100 万元于广东惠州创立雷士照明公司,其中吴长江出资 45万元,胡永 宏、杜 刚 各 出 资27.5万 元。创 业 之 初, 吴长江主要负责工厂管理,胡永宏负责市场营销,杜刚 负责资金和政府等资源的调配,三位股东分工明确,各 尽其责。2002年,雷士销售额过亿元,2005年 则 突 破 7亿元,盈利可观。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股东之间出 现分歧,一开始是在公司利润的使用上产生分歧意见, 而“股东分家”事件的导火索则是雷士照明销售渠道的 变革,吴长江主张从全国数百家经销商中选出规模较 大的数十家,将其整合成35个运营中心并由运营中心 负责区域内的服务与管理工作,公司尽力扶持优秀的 运营商,胡永宏、杜刚对此持反对意见。最终由于意见 无法协调,吴长江决定拿走8000万元并退出企业,这 是其遭遇的第一次“出局”困境。然而,当时对雷士照 明具有重要影响且与吴长江关系良好的经销商却迅速 而强势地介入雷士照明“股东分家”事件,并全票支持 吴长江留任,最终胡永宏、杜刚各拿8000万元彻底离 开企业。2005年 的“股 东 分 家”事件使得雷士照明 一 度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吴长江也因此开始求助资 本投资者募集资金,这为吴长江与资本投资者之间在 2012年展开的控制权争夺埋下了伏笔。经此一役,吴 长江在胡永宏、杜刚退出之后成为雷士的唯一“东家”, 同时,经销商的全票支持形塑并强化了吴长江的权威 心理和自身作为“东家”的身份认知。 2.创始人第二次“出局”与“回归”(2006年8月— 2013年6月) 此部分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创始人股权 稀释及“出局”。雷士照明2006—2011年经历 了 多 轮 融资并引发了股权结构的显著变化,较为重要的有三 次。第一次出现在2006年8月,软银赛富投资雷士后 股 权 占 比 为 35.71%,而 吴 长 江 则 从 70% 下 降 至 41.79%,仍 为 公 司 第 一 大 股 东。第 二 次 出 现 在2008 年8月,为收购世通公司,雷士再次融资,软银赛富与 高盛 联 合 向 雷 士 照 明 投 入 4656 万 美 元,分 别 占 股 36.05%和11.02%,收购之后吴长江持股比例被稀释 至29.33%,成为第二大股东。第三次出现在2011年 7月,法国施耐德电气以战略性股东身份投资雷士,吴 长江、软银赛富、高盛等六大股东向施耐德转让股票共 2.88亿股。至此,从持 股 比 例 来 看,吴 长 江15.33%, 仍为第二大股东;软 银 赛 富18.48%,施 耐 德9.22%, 高盛5.65%,分别 为 第 一、第 三、第 四 大 股 东;从 董 事 会席位比例来看,代表吴长江利益席位和代表投资方 利益席位的比例为2∶4,作为创始企业家的吴长江再 次面临着控 制 权 可 能 旁 落 的 困 局 与 风 险。2012 年 5 月25日,雷士照明发布公告,称吴长江因个人原因辞 去公司一切职务,由软银赛富的阎焱出任董事长,来自 施耐德的张开鹏接任 CEO。随后,创始人吴长江和阎 焱对辞职事件分别向媒体做出相应说明,然而各执一 词,甚至隔空互相指责,阎焱提出了吴长江回归董事会 03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http:∥skxb.xjt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