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使林》4/2008 众信息社会做出了贡献,这种发展被他含蓄地置于一个特殊地区之内°。在标题中涉及地点的做 法有效地提醒读者不要将江南经验适用于整个中国;了解晚明出版的全貌需要更广阔的空间范围。 在前述的每一个例子里,无论学者是否明确提出,地域和当地印刷的书籍都是相辅相成的。在 对中国出版文化的地域性研究中,我们看到出版商们如何将地方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以及原材料转 化成资本,用于出版,从中牟利;还有陈继儒和冯梦龙这样的城市文人,他们不仅是名扬四方的文化 出版策划人还借出售这种声望来牟利。我们也看到,作为现象而不是单纯的技术,出版活动能够 塑造周围的环境,比如提高当地的声望、催生士大夫群体、繁荣家族经营的出版事业,以及扩展信息 和商业网络。此外,这些研究还展现了推动中国出版繁荣的一系列有利环境,比如轻便的雕版印刷 术促进了出版的地域多样性,城市和边远地区的不同消费群体对书籍的不同需求等。在许多例子 中,生产书籍的地域影响了出版商对书籍内容和印刷质量的考虑,决定了有关书籍流通的销售网 络。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都市还是边远地区,印刷场所成为大环境中多种因素的交汇点,昭示 了市场驱动下的盛衰节奏 四潜在的读者 当许多学者从生产者的角度研究晚明出版繁荣的时候,其他人开始从消费层面来考察明代社 会中书籍的“社会位置”。读者特别是非精英阶层的普通读者,没有留下姓名,关于他们和书籍的 接触情况也没留下多少历史纪录。因此,那些对书籍消费感兴趣的人就不能直接进入这些问题,只 能尽力在书籍生产者的言行里寻找关于读者的信息 在1970年代晚期和1980年代,对书籍消费情况感兴趣的学者们关注于识字水平的问题,研究 的基本问题是比如在中华帝国晚期读者的数量是多少,以及如何确定他们的识字水平等。现在学 者们回避了那些悬而未决的关乎数字的问题,提出了其它疑问,比如通过考察序言、点评和其它相 关文字中修辞方式的变化,能否探寻出读者群体的变化?读者的情况是否能够通过对生产者关于 墨水、纸张质量,以及页面上文字排列方式的决策加以研究而得以呈现?通过探索这些问题,学者 们试着梳理读者身份这样复杂难解的问题,而且更进一步,探索书籍和大众文化之间的关系,或印 刷和口头传统之间的关系。他们将消费者描写为“阅读的公众”、“潜在的读者”,或是理论上的读 者”,突出了间接推论上的读者群和那些虽然难以捉摸却实际存在的真正接触到了书籍的群体之间 的区别 最近有三篇文章探讨读者的问题,它们通过研究书籍生产國或是书籍本身)得出的证据,提出了 些有关书籍消费的观点。马兰安( Anne e. mclaren)的论文健建构中国晚明时期新的阅读公众》 ( Constructing New Read ing Publics in Late M ing china)中,她试图将出版商用来概念化他们想象中的 读者的言辞和快速增长、日益多元的实际读者群体进行比较对照。与此相对,在何古理( Robert ②周启荣于1996年论述道,到了晚明中国存在多重读者群体,他推测这个群体至少有三个,并指出了这三个群体:城 市大众读者,与科举考试相关联的读者,以及女性读者。“ Writing for Success: Printing, Examinations, and Intellectual Change in Late Ming China", Late Imperial China 17(1): 120--57, p124. 314-24, 1980, Rawski, Education and Popular Literacy in Ch'ing China,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79 Qo 66 3 Idema Wilt, "Review of Evelyn Sakakida Rawski, Education and Popular Literacy in Ch'ing China", T'oung ④马兰安在定义‘阅读公众”面继承了研究法国近代早期历史的专家娜塔莉·泽蒙·戴维斯( Natalie Zemon davis) 的看法,她将阅读公众定义为一种“作者或出版商忙于笼络的读者,他们与历史上真实的读者不同”。见马兰安,“Con structing New Reading Publics in Late Ming China", In Printing and Book CulTure in Late Imperial China, p. 153 ⑤在研究欧洲的出版与印刷文化时,阅读应该被看作不断变化的历史性的语境这是特别需要强调的一点。参考夏特 里埃的著作( The Cultral Uses of Print in Early Modern France,p.4)。关于被晚明批评家所理解的晚明(小说)阅读实践,可参 考陆大伟( David rolston)的著作( How to Read the Chinese Novel, Princeton,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0)。 201994-2008Chim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nw.cnki.ner·12· 众信息社会 ”做出了贡献 ,这种发展被他含蓄地置于一个特殊地区之内 ①。在标题中涉及地点的做 法有效地提醒读者不要将江南经验适用于整个中国 ;了解晚明出版的全貌需要更广阔的空间范围。 在前述的每一个例子里 ,无论学者是否明确提出 ,地域和当地印刷的书籍都是相辅相成的。在 对中国出版文化的地域性研究中 ,我们看到出版商们如何将地方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以及原材料转 化成资本 ,用于出版 ,从中牟利 ;还有陈继儒和冯梦龙这样的城市文人 ,他们不仅是名扬四方的文化 出版策划人 ,还借出售这种声望来牟利。我们也看到 ,作为现象而不是单纯的技术 ,出版活动能够 塑造周围的环境 ,比如提高当地的声望、催生士大夫群体、繁荣家族经营的出版事业 ,以及扩展信息 和商业网络。此外 ,这些研究还展现了推动中国出版繁荣的一系列有利环境 ,比如轻便的雕版印刷 术促进了出版的地域多样性 ,城市和边远地区的不同消费群体对书籍的不同需求等。在许多例子 中 ,生产书籍的地域影响了出版商对书籍内容和印刷质量的考虑 ,决定了有关书籍流通的销售网 络。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都市还是边远地区 ,印刷场所成为大环境中多种因素的交汇点 ,昭示 了市场驱动下的盛衰节奏。 四 潜在的读者 当许多学者从生产者的角度研究晚明出版繁荣的时候 ,其他人开始从消费层面来考察明代社 会中书籍的“社会位置 ” ②。读者 ,特别是非精英阶层的普通读者 ,没有留下姓名 ,关于他们和书籍的 接触情况也没留下多少历史纪录。因此 ,那些对书籍消费感兴趣的人就不能直接进入这些问题 ,只 能尽力在书籍生产者的言行里寻找关于读者的信息。 在 1970年代晚期和 1980年代 ,对书籍消费情况感兴趣的学者们关注于识字水平的问题 ,研究 的基本问题是比如在中华帝国晚期读者的数量是多少 ,以及如何确定他们的识字水平等 ③。现在学 者们回避了那些悬而未决的关乎数字的问题 ,提出了其它疑问 ,比如通过考察序言、点评和其它相 关文字中修辞方式的变化 ,能否探寻出读者群体的变化 ? 读者的情况是否能够通过对生产者关于 墨水、纸张质量 ,以及页面上文字排列方式的决策加以研究而得以呈现 ? 通过探索这些问题 ,学者 们试着梳理读者身份这样复杂难解的问题 ,而且更进一步 ,探索书籍和大众文化之间的关系 ,或印 刷和口头传统之间的关系。他们将消费者描写为“阅读的公众 ”、“潜在的读者 ”,或是“理论上的读 者 ”,突出了间接推论上的读者群和那些虽然难以捉摸却实际存在的真正接触到了书籍的群体之间 的区别 ④。 最近有三篇文章探讨读者的问题 ,它们通过研究书籍生产 (或是书籍本身 )得出的证据 ,提出了 一些有关书籍消费的观点 ⑤。马兰安 (Anne E1McLaren)的论文《建构中国晚明时期新的阅读公众 》 (Constructing N ew Reading Publics in LateM ing China)中 ,她试图将出版商用来概念化他们想象中的 读者的言辞和快速增长、日益多元的实际读者群体进行比较对照。与此相对 ,在何古理 (Robert 《史林 》 4 /2008 ① ② ③ ④ ⑤ Oki,Minmatsu Koˉnan no shuppan bunka , pp1129—134, 141—1601 周启荣于 1996年论述道 ,到了晚明中国存在多重读者群体 ,他推测这个群体至少有三个 ,并指出了这三个群体:城 市大众读者 ,与科举考试相关联的读者 ,以及女性读者。“Writing for Success: Printing, Examinations, and Intellectual Change in Late Ming China”, Late Imperial China 17 (1) : 120—57, p1124。 Idema,Wilt ,“Review of Evelyn Sakakida Rawski, Education and Popular Literacy in Ch’ing China”, T’oung - Pao 66: 314—24, 1980; Rawski, Education and Popular Literacy in Ch’ing China ,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791 马兰安在定义“阅读公众 ”方面继承了研究法国近代早期历史的专家娜塔莉 ·泽蒙 ·戴维斯 (Natalie Zemon Davis) 的看法 ,她将“阅读公众 ”定义为一种“作者或出版商忙于笼络的读者 ,他们与历史上真实的读者不同 ”。见马兰安 ,“Con2 structing New Reading Publics in Late Ming China”, In Printing and Book Culture in Late Imperial China , p11531 在研究欧洲的出版与印刷文化时 ,阅读应该被看作不断变化的历史性的语境 ,这是特别需要强调的一点。参考夏特 里埃的著作 ( The Cultural Uses of Print in Early Modern France, p14)。关于被晚明批评家所理解的晚明 (小说 )阅读实践 ,可参 考陆大伟 (David Rolston)的著作 (How to Read the Chinese Novel, Princeton, N1J1: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0)。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