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睹物思人 登戶入室不說,據傳還親暱無比地入了詩者「我」的「床下」的道 一番曲折贴身的步履行跡。10 由詩之唐風、豳風·至詩經的傳、箋、正義、朱註、大全等歷 代著疏者之援引註解,其間曠日經年,星移物换,不論中國的自然 天地或識知世界都經過不少翻轉變化·其間,所謂華夏文化頜域中 的博物志,或有翻草木鳥獸的生物面與認知面,當然也從而展現出 諸般的面貌,因其寶質知識座標,與外界客觀實體雙重體系,都各 有其自變與應變,並且不斷地互爲影響,交相爲用。我們目前由文 獻「證據」上所僅得的片紙隻字,不過是此數千百年來,生物自然 與中國人世藏知世界交替摩擦所留下的殘胁遗痕之部分。雖則此殘 跡遺痕中,比較突出的-個面象,似乎正是人群集體以自我爲中 心,對如「蟋蟀」、「斯螽」,或「莎雞」此-外界細物之「近人」 「依人」順從人世觀點界定下的「月令」「時節」而移動,並有由遠 而近,由野入宇,入戶,進而入「人」床下的迷人氣質·此近人迷 人之特質,自然是從「人」出發,以「人」世爲標準與終極關懷之 某種自懋自喜,兀自希冀的某些自說自話。 除此不言而喻的糾葛之外,中國上古自詩經以來有關蟋蟀,或 莎雞、斯螽的傳麟,還有另一個難解的謎團,就是牠,或牠們·究 指何物。唐風所言在堂的「蟋蟀」,與翻風所說五月動股的「斯 螽」,六月振羽的「莎雞」,十月入我床下的「蟋蟀」,到底是-而 爲三·三而爲一的同一「動物」,或如詩經大全引程伊川的說法, 以爲實竟可能是「名色各異」的「三物」?此震大惑之一。大惑之 二,是在《禮記》、《爾雅》、《汲周書》等其他與《詩經》大致同 052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