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渺小的环节,不可能从人本身得出万物的普遍原则:“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途,樊然 殺乱,吾恶能知其辨。”(《庄子·齐物论》)只有从自然天道中才能真正求得人生的正确生 存原则,“圣人游于万物之所不得遁而皆存。”(《庄子·大宗师》) 为称补理论上的不足,儒家要树立其学说的天道依据。他们的眼光也集中在《易经》的 诠释上面,而这主要是因为儒家思想本身与《易经》所汇集的人生智慧有继承和发展的关 系,特别是《易经》对“孚”(诚)的强调,本身就是儒家仁论的思想来源之一。同时,儒家重视 《易经》还受到了孔子晚年学术倾向的影响 孔子晚年好《易》读《易》,韦编三绝。他自己还不无遗憾地说道:“假我数年,五十以学 《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长沙马王堆出土帛书《系辞》卷后佚书《要》篇记载 孔子晚年学《易》,“居则在席,行则在橐”。孔子学《易》,是“观其德义”,有可能是想从《易》 的取象学说去印证他一贯主张和实行的人伦道德学说。孔子这位对道德主体有着深刻认 识的思想家在读《易》时所产生的天道人道相融的独特感受,虽然孔子本人并没有把它形 诸文字,但它至少影响了他晚年所培养的学生,为弥合儒家天道、八道的暂时脱节,提示了 发展趋向。 自孔子以后到战国中期,備儒家对《易经》所作的工作主要渠中在二个方面 1.以“玩其辞”所谓引义连类的方,结台《易经》別语句论证儒家学说的合理。 春秋以来,有人就普避开《易经》的卜筮,直接用经文某语句表明对某事的看法。儒家 继承和发展了这种方法。相传是子思派的作品《礼记》中的《中庸》、《表记》、《坊记》、《缁 衣》等篇,有備家大量的对《易经》的引伸发挥。如《表记》曾引《蒙》卦卦辞“初筮告,再三渎, 渎则不告”,说明儒家“无礼不相见”的主张的正确。又如《坊记》引《无妄》六二爻辞”不耕 获;不畲,凶”来说明儒家论礼、财关系的主张的正确等等。这种论证儒家主张的办法,实 际上表明儒家把《易经》当作一部权威经典,希望从儒道都认同的《易经》中阐述儒家的人 伦政治主张同样有天道依据 2儒家还对易象作了进一步补充发展,并侧重阐述易象的启示意义。 《彖传》、《象传》对八卦所象征的事物作了补充。其中社会内容明显增加。如乾象征君 子,坤象征小人,震象征刑法,巽象征政教,坎象征大众,艮象征贤人等等。取象范围更加广 泛 儒家还从上述卦象中比附出政治、伦理主张。如《象传》: 乾,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坤,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屯,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蒙,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在《象传》作者们看来,《易象》包含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天天生生不息,告 诫人们自强不息;地之广大宏博,启示人们德行深厚。阵雨前云行雷动,提出人们行事要有 计谋方略。山中涌出的泉水,点醒人们修德应持之以恒。值得注意的是,在阐发《易》的 启示意义时,儒家还把发展中的伦理、政治主张也统摄其中。如汤武革命,顺天应人,这种 主张以民心向背为主要依据去评价王朝更替的历史观、就被儒家巧妙中融于《革》卦的诠 释之中。 o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渺 小 的 环节 , 不 可能 从人 本身得 出万 物 的普 遍 原则 “ 自我 观之 , 仁义 之端 , 是非 之途 , 樊 然 毅 乱 , 吾 恶能 知 其 辨 。 ” 《庄 子 · 齐 物 论 》 只 有 从 自然天 道 中才能 真正 求得 人 生 的正 确生 存 原则 , “ 圣 人游 于 万物 之所 不得遁 而 皆存 。 《庄子 · 大宗师 》 为称补理论 上 的不 足 , 儒家 要 树 立其学 说 的 夭道 依据 。 他 们的眼 光也 集 中在《易经 》的 设 释 上 面 , 而 这 主 要是 因 为 儒家 思 想本 身与《易经 》所 汇 集 的人 生 智 慧有 继 承 和 发 展的关 系 , 特 别 是《易经 》对 “ 孚 ” 诚 的强调 , 本身 就 是 儒家仁论 的 思 想来源 之 一 。 同时 , 儒家重视 《易经 》还受到 了孔 子 晚年学 术倾 向的影 响 。 孔子 晚年好《易 》 , 读《易 》 , 韦编三 绝 。 他 自己 还不无遗 憾地 说道 “ 假我数年 , 五 十以学 《易 》 , 可 以无大过 矣 。 ” 《论 语 · 述 而 》长沙马 王 堆 出土 帛书《系 辞 》卷 后佚书《要 》篇 记 载 孔子 晚年学《易 》 , “ 居则在 席 , 行则 在囊 ” 。 孔子 学《易 》 , 是 “ 观其 德义 ” , 有可 能是 想从《易 》 的取 象学 说去印证他一贯 主张和实行 的人 伦道 德学说 孔 子 这位对 道 德主体有着深刻认 识的 思 想家在读《易 》时所 产生 的天道人道相 融 的独特 感 受 , 虽 然 孔子 本人 并 没 有 把 它形 诸文 字 , 但它至少影 响 了他晚年所培 养的学 生 , 为 弥 合儒家 夭道 、 人道 的暂 时脱 节 , 提示 了 发展 趋 向 。 自孔 子 以后 到 战国中期 , 儒家 对《易经 》所作 的工作 主要 集 中在 三个 方面 以 “ 玩其辞 ”所谓 引 义连类的方法 , 结 合《易经 》个别 语句论证儒家学说 的合理 。 春 秋 以来 , 有 人就 曾避 开《易经 》的 卜盆 , 直接 用 经文 某语句表 明对某 事 的看 法 。 儒家 继 承和 发展 了这 种 方 法 。 相 传是 子 思 派 的 作 品《礼记 》中 的《中庸 》 、《表 记 》 、《坊 记 》 、《绷 衣 》等篇 , 有儒家大量 的对《易经 》的引伸发 挥 。 如《表 记 》曾引《蒙 》卦卦辞 “ 初笙 告 , 再三读 , 读 则 不告 ” , 说 明儒家 “ 无礼 不 相见 ”的 主张 的正 确 。 又 如《坊 记 》引《无 妄 》六 二 交 辞 ”不耕 获 不 舍 , 凶 ”来 说 明儒家 论礼 、 财关 系的主 张 的正 确 等等 。 这种 论证 儒家主 张 的办法 , 实 际 上 表 明儒家 把《易经 》当作 一部 权威经典 , 希望 从 儒 道 都 认 同的《易经 》中 阐述儒 家 的 人 伦政 治主张 同样有天道 依据 。 儒家 还 对 易象作 了进一步 补充发展 , 并侧 重 阐述 易象 的启示 意 义 。 《象 传 》 、《象 传 》对八卦所象征 的事物作 了补 充 。 其 中社 会 内容 明显增 加 。 如 乾象 征君 子 , 坤 象 征小人 , 震 象 征刑 法 , 翼 象 征政 教 , 坎 象 征大众 , 良象 征贤 人等 等 。 取象 范 围更 加广 泛 。 儒家还从 上 述 卦象 中 比附出政 治 、 伦理 主张 。 如《象 传 》 乾 , 象 曰 天行 健 。 君子 以 自强 不 息 。 坤 , 象 日 地 势坤 。 君子 以厚 德载物 。 屯 , 象 曰 云 雷 屯 。 君子 以 经 纶 。 蒙 , 象 曰 山下 出泉 , 蒙 。 君 子 以 果行 育 德 。 在《象 传 》作者 们看来 ,《易象 》中包 含了修身 、 齐 家 、 治 国 、 平 夭 下的道 理 。 天天生 生不 息 , 告 诫 人 们 自强不 息 地之 广大 宏 博 , 启示 人 们德 行 深厚 。 阵雨 前云 行雷 动 , 提 出人 们行 事 要有 计谋 方略 。 山 中涌 出的泉 水 , 点醒人 们修德应 持 之 以 恒 。 值得 注 意 的是 , 在 阐发《易 》象 的 启示 意 义 时 , 儒 家还 把发 展中的伦理 、 政 治主 张 也 统摄 其 中 。 如汤武 革 命 , 顺 夭应 人 , 这 种 主 张 以 民心 向背为 主要 依据去评 价王 朝更 替的 历 史观 , 就 被 儒家 巧 妙 中融 于《革 》卦 的 淦 释之 中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