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当酶促反应处于ν=1/2V的特殊情况时: a·{S] v-12 (6-7) 由此可知K的物理意义,即K值是当酶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反应速率一半 时的底物浓度,它的单位为mo1/L。 米氏常数是酶学研究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常数,现作如下分析: (1)K是酶的特征常数之一,一般只与酶的性质有关,而与酶浓度无关 (2)如果一个酶有几种底物,则每一种底物对映一个特定的K值,K与 H和温度有关。因此,Kn作为常数是在pH和温度一定时,对一定底物而 (3)同一种酶有几种底物时,其中Kn最小的底物一般称为该酶的最适底 物或天然底物。 1/Km可近似地表示酶对底物亲和力的大小,1/Km愈大,表明酶的亲和力 愈大,也就是说达到最大反应速率一半所需要的底物浓度就愈小。 (4)Kn不等于k1,只有在k2<k1、k1时,Kn才可看作是k(这里的k 实际上是E·S的解离平衡常数,而不是E+S生成E·S的平衡常数)。在某 些酶催化反应中,形成E·S的平衡迅速建立,E·S形成的速率大大地超过E·S 分解为产物的速率,例如胰蛋白酶、转化酶、乳酸脱氢酶、脂酶等。因此k k远远大于k2,在这种情况下ES“·P是整个反应中最慢的一步,也就是 限制反应速率的步骤。于是Kn=,k1和Kn才有共同涵义。 (5)在没有抑制剂(或仅有非竞争性抑制剂存在时,E·S分解速率和E·S 形成速率的比值符合米氏方程,称为Kn,而在另一情况下,Kn发生变化,不 符合米氏方程,此时的比值称为表观米氏常数Km (6)根据预先要求的反应速率,利用Kn和米氏方程可以求出实际应用中 需要加入的底物浓度和反应速率。 2.米氏常数的求法 以酶的v-S]图上可以得到Vm,再从1/2Vm可求得相应的[S],即K 值,但实际上不能得到真正的,而仅仅是一个近似值,因此也就不可能准 确测定Kn值。为了得到准确的Kn值, Lineweaver和 Adic等人对米氏方程 进行了修改,使之成为直线方程,然后用图解法求出准确的Kn值。 (1) Lineweaver-Burk法(双倒数作图法) Lineweaver--Burk法是对米氏方程的两边同时取倒数,即有下面形式:- 14 - 当酶促反应处于 v =1/2 Vmax的特殊情况时: m m m K S K K v v ∴ = + = + ⋅ = [S] [ ] [S] 2 1 [S] [S] 2 max max (6-7) (6-8) 由此可知 的物理意义,即 值是当酶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反应速率一半 时的底物浓度,它的单位为 mol/L。 Km Km 米氏常数是酶学研究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常数,现作如下分析: (1) Km是酶的特征常数之一,一般只与酶的性质有关,而与酶浓度无关。 (2)如果一个酶有几种底物,则每一种底物对映一个特定的 值, 与 pH 和温度有关。因此, 作为常数是在 pH 和温度一定时,对一定底物而言。 Km Km Km (3)同一种酶有几种底物时,其中 最小的底物一般称为该酶的最适底 物或天然底物。 Km 1/ 可近似地表示酶对底物亲和力的大小,1/ 愈大,表明酶的亲和力 愈大,也就是说达到最大反应速率一半所需要的底物浓度就愈小。 Km Km (4) 不等于 ,只有在 << 、 时, 才可看作是 (这里的 实际上是 E·S 的解离平衡常数,而不是 E + S 生成 E·S 的平衡常数)。在某 些酶催化反应中,形成 E·S 的平衡迅速建立,E·S 形成的速率大大地超过 E·S 分解为产物的速率,例如胰蛋白酶、转化酶、乳酸脱氢酶、脂酶等。因此 、 远远大于 ,在这种情况下 E Km −1 k 2 k 1 k −1 k Km −1 k −1 k 1 k −1 k 2 k S P 2 k 是整个反应中最慢的一步,也就是 限制反应速率的步骤。于是 1 1 k k Km − = , k−1和 Km才有共同涵义。 (5)在没有抑制剂(或仅有非竞争性抑制剂存在时,E·S 分解速率和 E·S 形成速率的比值符合米氏方程,称为 ,而在另一情况下, 发生变化,不 符合米氏方程,此时的比值称为表观米氏常数 ′。 Km Km Km (6)根据预先要求的反应速率,利用 和米氏方程可以求出实际应用中 需要加入的底物浓度和反应速率。 Km 2.米氏常数的求法 以酶的 -[S]图上可以得到 ,再从 1/2 可求得相应的[S],即Km 值,但实际上不能得到真正的 ,而仅仅是一个近似值,因此也就不可能准 确测定 值。为了得到准确的 值,Lineweaver和Eadic 等 人对米氏方程 进行了修改,使之成为直线方程,然后用图解法求出准确的 值。 v Vmax Vmax Vmax Km Km Km (1)Lineweaver-Burk 法(双倒数作图法) Lineweaver-Burk 法是对米氏方程的两边同时取倒数,即有下面形式: max max 1 [S] 1 v v K v m = + (6-9)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