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现代汉语“教育”所对应的西文,英语为“education”,德文为“Erziehung”, 意大利文为“educazione”,它们都来自拉丁文“Educare”。词首“E”原意为 “出”,词干“ducare”意为“引”,含义为“引出”而不是灌输。从词源上说, 西文“教育”一词是内发之意,强调教育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活动,旨在把人所 具有的潜在素质,由内而外引发出来。 法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教育应当依照儿童自然发展的程序,培 养儿童所固有的观察、思维和感受的能力”①瑞士教育家裴斯特洛齐说:教育 就在于“依靠自然法则,发展儿童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②德国思 想家康德认为:“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杜威认为,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是经验的改组或改造”。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 认为:“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自觉的培养和谐发展的人的过程。” 3、中西方“教育”的差别 巾国 西方 教育方法 外烁论(强制灌输) 内发论(注重引导、启发心智) 教育内容 儒家经典(崇尚书本) 宽泛(崇尚白然) 上述这些材料关于教育的说法以上论述虽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 把教育看成是培养人的活动,是促进人身心发展的过程。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我们认为: 首先,教育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在其他动物界是没有的。虽然有 些动物在养护幼小上与人类抚育子女相似,但他们是一种本能的活动。其他动 物界母体哺育幼仔的活动,哪怕表现的再复杂,也只是一种程序化了的动作反 射系列,是动物系在漫长的生物演化过程中形成起来的,在他们的染色体中定 位作图,成为行为基因遗传下来,当发育到一定时期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便 表现出来。人类以外的其他动物既不会制造工具、自觉的改造自然,也不会借 助语言传授经验,因而,就不可能产生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只有人类才能根据 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自觉的改造世界、支配世界,并将改造世界、支配世界的 经验传递给年轻的一代,从而产生教育活动。 其次,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即有意识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 才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的本质所在。 ①曹孚:《外国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124页。 ②曹孚:《外国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第159。 5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