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果的发生。 2.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异同 犯罪的过失:自信的过失心理与间接故意的心理,在认识因素上都 预见到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在意志因素上都不是希望危害结果 的发生。它们区别是: 第一,认识因素上有所不同。二者虽然都是预见到行为发生危害结 果的可能性,但它们对这种可能性是否会转化为现实性,即实际上发生危 害结果的主观估计是不同的,即使存在可能不发生的估计,也没有根据, 往往是凭借侥幸心理。过于自信对于这种转化存在着错误判断,而间接故 意并未发生错误的认识和估计。第二,意志因素上有重要区别。间接故意 的行为人虽不希望结果发生,但也并不反对不排斥危害结果的发生,而是 听之任之,有意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过于自信的过失的行为人不仅不希 望危害结果发生,而且希望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即排斥、反对危害结果 的发生。他是在相信危害结果能够避免的情况下才实施行为的,这种相信 是具有一定(尽管客观上不可靠)的事实根据的。 对危害结果的不发生完全是抱着侥幸、碰运气的心理态度。在这种 情况下,如果行为发生危害结果,属于间接故意犯罪。 (二)疏忽大意的过失 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 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1.疏忽大意的过失的特征 疏忽大意的过失也有两个特点,或者说包含了两个构成要素:一是 “应当预见”;二是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应当预见是前提,没 有预见是事实。 (1)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2)行为人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 会的结果。 2.疏忽大意的过失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别 作为犯罪过失的两种类型,过于自信的过失与疏忽大意的过失,在 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上都有所不同:在认识因素上,对危害结果的可能发 生,过于自信的过失已经有所预见,而疏忽大意的过失根本没有预见:在 意志因素上,对危害结果的可能发生,二者虽然都持排斥态度,但过于自 信的过失是轻信能够避免,而疏忽大意的过失是疏忽。果的发生。 2.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异同 犯罪的过失:自信的过失心理与间接故意的心理,在认识因素上都 预见到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在意志因素上都不是希望危害结果 的发生。它们区别是: 第一,认识因素上有所不同。二者虽然都是预见到行为发生危害结 果的可能性,但它们对这种可能性是否会转化为现实性,即实际上发生危 害结果的主观估计是不同的,即使存在可能不发生的估计,也没有根据, 往往是凭借侥幸心理。过于自信对于这种转化存在着错误判断,而间接故 意并未发生错误的认识和估计。第二,意志因素上有重要区别。间接故意 的行为人虽不希望结果发生,但也并不反对不排斥危害结果的发生,而是 听之任之,有意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过于自信的过失的行为人不仅不希 望危害结果发生,而且希望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即排斥、反对危害结果 的发生。他是在相信危害结果能够避免的情况下才实施行为的,这种相信 是具有一定(尽管客观上不可靠)的事实根据的。 对危害结果的不发生完全是抱着侥幸、碰运气的心理态度。在这种 情况下,如果行为发生危害结果,属于间接故意犯罪。 (二)疏忽大意的过失 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 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1.疏忽大意的过失的特征 疏忽大意的过失也有两个特点,或者说包含了两个构成要素:一是 “应当预见”;二是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应当预见是前提,没 有预见是事实。 (1)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2)行为人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 会的结果。 2.疏忽大意的过失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别 作为犯罪过失的两种类型,过于自信的过失与疏忽大意的过失,在 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上都有所不同:在认识因素上,对危害结果的可能发 生,过于自信的过失已经有所预见,而疏忽大意的过失根本没有预见;在 意志因素上,对危害结果的可能发生,二者虽然都持排斥态度,但过于自 信的过失是轻信能够避免,而疏忽大意的过失是疏忽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