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以传统多角化衡量方式所研究出来的结果至今尚无定论,因此近来研究纷纷朝向资源为基础的相关研究,结果虽 然显示出对于绩效有较好的影响,然而由于其尚无公认可以完整表达「资源相关」的衡量方式。因此,如何表适当的达 出以资源为基础的相关衡量,为近来学者所研究所努力之方向。以下列出近十年来,国内外对于多角化策略与绩效关系 之实证研究(表1、表2) 表1企业多角化策略与绩效关系之实证研究汇总表(国外部 样本多角化衡量指针 研究结果 Simmonds(1990) 财星500大企业 SIC Code的衡量分类 控制购并对绩效的影响下,相关多角化的绩效 不显著高于非相关多角化 Davis et.a1.(1992)|362个事业单位 相关类型 产品相关和资产报酬率有正相关:行销相关和 销售成长率有整相关:相关事业成长率低于 1000大企业之513家企 SIC Code的衡量分类多角化公司由信息不对称所得到的利益大于 由范畴经济所得到的利益 very(1993) 家法国公司中26个刻管理相关与营运相关两构「多角化策略不能只单单考虑事业组合,更重要 Stulz(1994) Markides 财星500大之120家企以资源为基础的多角化程以策略性资产相关的企业与长期绩效有关。 Williamson(199 度衡量方式 Far joun(1994) 美国12781家多角化公以资源为基础的多角化程|相关多角化绩效高于非相关多角化 Berger&Orec(199516181家公司 Code的衡量分类 多角化使得公司价值下 Markides(1995) 财星500大之250家企| SIC Code的衡量分类公司降低多角化程度时,绩效会有所改善 robins 财星500大之120家企「以资源为基础的多角化程相关多角化绩效高于非相关多角化 Wiersema(1995) 度衡量方式 Farjoun(1998) 财星500大之316家企实际基础相关与技能基础|同时考虑两种基础的相关,其绩效会比只考虑 业 相关 单一种相关来得好。 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四、吸收能力 对于「吸收能力」( absorptive capacity)一词,最早是由 Cohen& Levinthal(1990)所提出,其定义吸收能力为 「对于外界新知识的认知( recognize),再加以同化( assimilate),并且将此知识应用( apply)于商业目的上。」,此外, 吸收能力同时也包含组织对未来技术的发展做正确预测的能力( Cohen& Levinthal,1994),因此,吸收能力对于新知 识的创造与能力的培养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 Lane& Lubatkin(1998)认为 Cohen& Levinthal所提出的吸收能力是企业层次的构念,即企业随时间而累积知识 的能力,分析单位是着重在企业本身,而Lane& Lubatkin将分析单位由企业转为「师生对」( student- teacher pairing) 简单来说,就是认为企业的吸收能力是共同决定于老师企业与学生企业的相对特征,并将此吸收能力称为「相对吸收能 力」( relative absorptive capacity),而将 Cohen& Levinthal的吸收能力称为「绝对吸收能力」( absolute absorptive capacity)。因此,学生企业的吸收能力是评估、同化与应用学习联盟伙伴知识的绝对吸收能力,并且应考虑以下足以 影响相对吸收能力的因素:1.师生企业的知识背景:2.师生企业的薪酬制度与组织结构:3.主导逻辑 參、研究设计与方法 、研究架构与假设 本研究主要在探讨公司多角化策略与绝对吸收能力或相对吸收能力配合对新事业经营绩效影响之研究,其观念 性研究架构与如图1所示2 以传统多角化衡量方式所研究出来的结果至今尚无定论,因此近来研究纷纷朝向资源为基础的相关研究,结果虽 然显示出对于绩效有较好的影响,然而由于其尚无公认可以完整表达「资源相关」的衡量方式。因此,如何表适当的达 出以资源为基础的相关衡量,为近来学者所研究所努力之方向。以下列出近十年来,国内外对于多角化策略与绩效关系 之实证研究(表 1 、表 2)。 表 1 企业多角化策略与绩效关系之实证研究汇总表(国外部分) 研究者 样本 多角化衡量指针 研究结果 Simmonds(1990) 财星 500 大企业 SIC Code 的衡量分类 控制购并对绩效的影响下,相关多角化的绩效 并不显著高于非相关多角化。 Davis et. al.(1992) 362 个事业单位 相关类型 产品相关和资产报酬率有正相关;行销相关和 销售成长率有整相关;相关事业成长率低于单 一事业。 Nayyer(1993) 1000 大企业之 513 家企 业 SIC Code 的衡量分类 多角化公司由信息不对称所得到的利益大于 由范畴经济所得到的利益。 Very(1993) 7 家法国公司中 26 个多 角化事业 管理相关与营运相关两构 面 多角化策略不能只单单考虑事业组合,更重要 的是管理资源和技术组合。 Lang & Stulz(1994) 1468 家公司 部门数 多角化公司绩效低于非多角化公司。 Markides & Williamson(1994) 财星 500 大之 120 家企 业 以资源为基础的多角化程 度衡量方式 以策略性资产相关的企业与长期绩效有关。 Farjoun(1994) 美国 12781 家多角化公 司 以资源为基础的多角化程 度衡量方式 相关多角化绩效高于非相关多角化。 Berger & Ofec(1995) 16181 家公司 SIC Code 的衡量分类 多角化使得公司价值下降。 Markides(1995) 财星 500 大之 250 家企 业 SIC Code 的衡量分类 公司降低多角化程度时,绩效会有所改善。 Robins & Wiersema(1995) 财星 500 大之 120 家企 业 以资源为基础的多角化程 度衡量方式 相关多角化绩效高于非相关多角化。 Farjoun(1998) 财星 500 大之 316 家企 业 实际基础相关与技能基础 相关 同时考虑两种基础的相关,其绩效会比只考虑 单一种相关来得好。 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四、吸收能力 对于「吸收能力」(absorptive capacity)一词,最早是由 Cohen & Levinthal(1990)所提出,其定义吸收能力为: 「对于外界新知识的认知(recognize),再加以同化(assimilate),并且将此知识应用(apply)于商业目的上。」,此外, 吸收能力同时也包含组织对未来技术的发展做正确预测的能力(Cohen & Levinthal, 1994),因此,吸收能力对于新知 识的创造与能力的培养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 Lane & Lubatkin(1998)认为 Cohen & Levinthal 所提出的吸收能力是企业层次的构念,即企业随时间而累积知识 的能力,分析单位是着重在企业本身,而 Lane & Lubatkin 将分析单位由企业转为「师生对」(student-teacher pairing), 简单来说,就是认为企业的吸收能力是共同决定于老师企业与学生企业的相对特征,并将此吸收能力称为「相对吸收能 力」(relative absorptive capacity),而将 Cohen & Levinthal 的吸收能力称为「绝对吸收能力」(absolute absorptive capacity)。因此,学生企业的吸收能力是评估、同化与应用学习联盟伙伴知识的绝对吸收能力,并且应考虑以下足以 影响相对吸收能力的因素:1.师生企业的知识背景;2.师生企业的薪酬制度与组织结构;3.主导逻辑。 參、 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研究架构与假设 本研究主要在探讨公司多角化策略与绝对吸收能力或相对吸收能力配合对新事业经营绩效影响之研究,其观念 性研究架构与如图 1 所示: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