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理论与实践 由于国际安全环境的转变,中国的现代化模式开始有了重大的转变。中国开始了 市场化、分权化、国际化的转向。这一时期,国际直接投资开始大幅度涌人,跨国公司也 开始在中国设厂①,国际贸易开始大规模增加。因此,国际安全环境的变迁使得中国 的现代化模式发生了相应变化,从一个相对集中管理、以计划为主要调节手段、相对 封闭的现代化模式转变为一个相对分权、以市场为主要调节手段、国际化的经济发展 模式.② 四、国际环境的新变化与发展模式的调整 进入90年代以后,中国的国际环境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这也为中国发展模式的 调整提供了空间。1991年“8·19”事件以后,苏联迅速走向解体。苏联的解体改变了国 际安全格局,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1993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始基于 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PPP)来评估GDP。这次评估让中国的GDP 从世界第十上升为世界第三。此时,世界各国已经感知到中国的崛起 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对中国的好感也在下降。有项调查用温度计来测量国家间 的感情。在2002年,美国民众对中国的好感温度是48度,而对俄国的好感温度却是55 度;而到了2004年,美国对中国的感情温度计已经下跌到了44度,到2008年则进一步 下跌到35度。美国对中国的好感呈现下跌的趋势。在2008年的一份问卷中,70%的 美国民众也表示,他们有一点担心或者非常担心中国在未来会构成对美国的威胁。而 中国的民众也存在类似的担心。同样一份问卷展示,有76%的中国民众表示:他们有一 点担心,或者非常担心美国未来会对中国构成军事威胁。③概言之,随着中国的迅速崛 起,美国对中国的敌对情绪在上升,中国的不安全感在相应增加。 在国际安全环境新变化的驱使下,中国的现代化模式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中 国政府在财政体制、财政投向、对大型国企的扶持力度、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的政策上, 都作出了相应的调整,来应对挑战。有研究发现:90年代的中国领导人与邓小平时期 ① 关于国际直接投资的大规模通人,有研究指出,正是制度环境的变迁带来了国际直接投资的增加。参见 Fu Jun,Institution and Investment,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2OO0。而本项研究试图指出,国内 的制度变迁离不开国际安全环境的转变。相对国际安全形势的变迁,国内制度只是一个中间变量。 ②上述有关中国市场化转变的描述,参见Montinola,Gabriella,Yingyi Qian,and Barry R.Weingast,l995, "Federalism,Chinese Style:The Political Basis for Economic Success in China",World Politics,48:1. 份研究称中国发展了“指向市场经济的联邦主义”(market-preserving federalism),既有市场导向,又有地 方分权,并指出这个发展方向很难逆转。本文在后面试图展示,由于国际安全环境的变化,无论是什么发 展模式,都很难一以贯之。中国市场化转变的描述,可参见Barry Naughton.Growing Out of the Plan: Chinese Economic Reform,1978-1993,Cambridge and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③上述数据,参见Whitney,Christopher B.,Soft Power in Asia:Results of a2O08 Multinational Survey of Public Opinion,The Chicago Council on Global Affairs and East Asia Institute,Survey 2008,p.8. 182 ?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新中国对外关系 年 理论与实践 0 6 由于国际安全环境的转变 , 中国的现代化模式开始有了重大的转变 。 中国开始了 市场化 、 分权化 、 国际化的转 向 。 这一 时期 , 国际直接投资开始大幅度涌人 , 跨国公 司也 开始在中国设厂① , 国际贸易开始大规模增加 。 因此 , 国际安全环境的变迁使得 中国 的现代化模式发生 了相应变化 , 从一个相对集 中管 理 、 以计划为 主要 调节 手段 、 相对 封闭的现代化模式转变为一个相对分权 、 以市场为主要调节手段 、 国际化 的经济发展 模式 。 ② 四 、 国际环境的新变化与发展模式的调整 进人 90 年代以后 , 中国的国际环境出现 了一 些新 的变化 , 这也为 中国发展模式 的 调整提供 了空间 。 1 9 9 1 年’,8 · 19 ” 事件以后 , 苏联迅速走向解体 。 苏联的解体改变了国 际安全格局 , 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 。 1 9 9 3 年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始基于 购买力平价 ( p u r e h a s i n g p o w e r p a r it y , 简称 P P P )来评估 G D p 。 这次评估让中国的 G D P 从世界第十上升为世界第三 。 此时 , 世界各国已经感知到中国的崛起 。 随着中国的崛起 , 美国对 中国的好感也在下 降 。 有项调查用温度计来测量 国家间 的感情 。 在 2 0 0 2 年 , 美国民众对中国的好感温度是 48 度 , 而对俄 国的好感温度却是 5 度 ; 而到了 2 0 0 4 年 , 美国对中国的感情温度计已经下跌到了 4 度 , 到 2 0 0 8 年则进一步 下跌到 35 度 。 美 国对中国的好感呈现下跌 的趋势 。 在 2 0 0 8 年 的一份 问卷 中 , 70 % 的 美 国民众也表示 , 他们有一点担心或者非常担心 中国在未来会构成对美国的威胁 。 而 中国的民众也存在类似的担心 。 同样一份问卷展示 , 有 76 % 的中国民众表示 : 他们有一 点担心 , 或者非常担心美 国未来会对 中国构成军事威胁 。 ③概言之 , 随着中国的迅速崛 起 , 美国对 中国的敌对情绪在上升 , 中国的不安全感在相应增加 。 在国际安全环境新变化的驱使下 , 中国的现代化模式又 出现 了一些新 的变化 。 中 国政府在财政体制 、 财政投向 、 对大型 国企的扶持力度 、 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 的政策上 , 都作出了相应的调整 , 来应对挑战 。 有研究发现 : 90 年代 的中国领导人 与邓小平 时期 ① 关于国际直接投资的大规模涌人 , 有研究指出 , 正是制度环境的变迁带来了 国际直接投资的增加 。 参见 F u J u n , 几s t i t u t i o o a nd I n , s tme n t , T h e U in v e r s i t y o f iM e h ig a n p r e s s , 2 00 0 。 而本项研究试 图指 出 , 国内 的制度变迁离不开国际安全环境的转变 。 相对 国际安全形势的变迁 , 国内制度只是一个中间变量 。 ② 上述有关中国市场化转变的描述 , 参见 Mo n t i n o l a , aG b石e ll a , Y i卿 1 Q i a n , a n d & r y 又 we i n , s r , 2 9 9 5 , “ F ed e ar l i s m , C h i n e s e S t y l e : T h e P o li t i e al aB s i s fo r E co no im e uS e e e s s i n C h ina , , , Wb lr d P o l艺t i e s , 4 8 : l 。 这 份研究称中国发展了 “ 指 向市场经济的联邦主义 ” ( ~ k et 一 p er se 州 ng fed e ar ils m ) , 既有市场导 向 , 又有地 方分权 , 并指出这个发展方向很难逆转 。 本文在后面试 图展示 , 由于国际安全 环境的变化 , 无论是 什么发 展模式 , 都很难一 以贯之 。 中国市场化转变 的描述 , 可参见 aB r y N au g ht 。 几 G r o 锐汪n g 压 t 。 f ht 己 尸勿 n : hC i n e s e cE on 喇i c R e . 八〕 , , 1 9 78 一1 9 9 3 , aC m b ir 电 e a dn N e w Y o r k : C am b ir d g e U n i v e r s i t y P r e s s , 1 9 9 5 。 ③ 上述数 据 , 参见 w h i t n e y , C h ir s t o p h e r 且 , S o ft p o o r i n A s i a : R e s u l t s o f a Z o o s M “ l t i na t i o na z s u r 优y o f P u b li 。 Op 汇n i o n , T h e C h ica g o oC u nc i l o n G l o b a l A f f a i r s a n d E a s t A s i a I n s t i t u t e , uS r v e y 2 0 0 8 , p . 8 。 乙O .·岁… 匕n 弓1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