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安全视角下的中国现代化: 发展模式的变迁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 in International Security Perspective: Changes in Developmental Model 黄琪轩 一、中国的杜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模式的调整 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的现代化模式几经调整。本文试图回答:在什么时候,中国 的现代化模式强调中央政府的集中控制、政府的计划调节、经济上的独立自主;又在什 么时候,中国的现代化模式更倾向于分权式的管理、市场调节以及融入世界经济? 在选择政府干预与市场主导之间,融入世界经济与独立自主之间,学者们的认识有 较大分歧。自由派的学者强调市场在现代化过程中的核心地位。①而不少政治学的著 作,如发展型政府(developmental state).的研究,强调政府引导的现代化,②有学者把中 国也称为“发展型政府”,③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具体政策,也在政府集中控制与分权化 管理的模式之间、市场为主导的资源配置与政府为主导的资源配置模式之间、融人世界 ①有关a研究参见Merton J..Peck and Thomas J.Richardson,eds,What Is to Be Done?Proposals for the Sorviet Transition to the Market,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91;Olivier Blanchard et al.,Postcommnist Re- forms:Pain and Progress,Cambridge:MIT Press,1993;Jeffrey Sachs,"Privatization in Russia:Some Lessons from Eastern Europe",AEA Papers and Proceedings,82,May 1992,pp.43-48. ②参见[美]阿图尔·科利:《国家引导的发展一全球边缘地区的政治权力与工业化》,朱天臆、黄琪轩、刘骥 译,吉林出版集团2008年版。发展型政府最早由查默斯·约翰逊(Chalmers Johnson)在《通产省与日本奇 迹》一书中提出,后来由彼得·埃文斯(Peter Evens)、罗伯特·韦德(Robert Wade)、林德·维斯(Linda Wiss)等学者从各个角度相继展开。对“发展型政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这三个国 家和地区。参见Johnson,Chalmers,,MITI and the Japanese Miracle:The Growth of Industrial Policy, 1925-1975,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2;Evans,Peter,Embedded Autonomy:States and Industrial Trans formation,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5. 3Atul Kojli,State-Directed Development:Political Power and Industrialization in the Global Pe- ipher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不少研究者强调中国现代化过程中,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所 扮演的积极角色。有研究者提出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地方政府的统合主义”(Local State Corporatism)。中 国的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了积极的角色,地方政府的运行就像一个企业,在协调各方利益,促进中 国的发展。参见Oi,Jean C.,l992,“Fiscal Reform and the Economic Foundations of Local State Corpo- ratism in China",World Politics,45:1,pp.99-126. B 179 ?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国际安全视角下的中国现代化 : 发展模式的变迁 T h e 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 o f C h i n a i n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S e e u r i t y P e r s P e e t i v e : C h a n g e s i n eD v e l o Pm e n t a l M o d e l 黄琪杆 一 、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 发展模式的调整 新 中国建立以后 , 中国的现代化模式几经调整 。 本文试 图回答 : 在什么时候 , 中国 的现代化模式强调 中央政府的集中控制 、 政府 的计划调节 、 经济上 的独立 自主 ; 又 在什 么时候 , 中国的现代化模式更倾 向于分权式的管理 、 市场调节以及融人世界经济? 在选择政府干预与市场主导之间 , 融入世界经济与独立 自主之间 , 学者们的认识有 较大分歧 。 自由派的学者强调市场在现代化过程 中的核 心地位 。 ①而不 少政治学 的著 作 , 如发展型政府(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l S t a t e ) 的研究 , 强调政府引导的现代化 。 ②有学者把 中 国也称为 “ 发展型政府 ” 。 ③中国现代化过程 中的具体政策 , 也在政府集 中控制与分权化 管理的模式之间 、 市场为主导的资源 配置与政府为主导的资源 配置模式之间 、 融人世界 口Q : ·.-r … 内月vl 土, ① 有关研究参见 M e rt on J . Pec k an d T抽ma s J . 凡 c卜叮山刃 n , 司 s , 科场以 sI ot & f b ” e ? 尸印加刘 、 少汾 het & 成 e t 不七川众枷 ot het M Z kr et , N e w H a v 印 : Y a l e U 面 ~ yt P r e s , 1 9 1 ; iOl vi er 砚掀抽川 et aL , 尸。 stC ~ ist 几 - 了访” 拈 : aP in a dn P八 Jg er “ , Q 即b ir dg e : 入n T P r 巴 蛇 , 19 93 ; Jef 比y 出e hs , “ irP vat 1 aZ t ion in uR s ia : 出m e b 沼刃 nS f ~ E as t em E u or 闰 , , 月 E八 aP 钾“ 口耐 尸欣 巴心动9 5 , 82 , N肠y 1 9 2 , .P 43 一48 。 ② 参见〔美〕阿图尔 · 科利 : 《国家引导的发展— 全球边缘地区 的政治权力与工业化 》 , 朱天腌 、 黄琪轩 、 刘骥 译 , 吉林出版集团 2 008 年版 . 发展 型政府最早 由查默斯 · 约翰逊 ( C ha lme r s oJ hn so n) 在《通产省与日本奇 迹》一书中提 出 , 后来由彼得 · 埃 文斯 ( eP et r E ve ns ) 、 罗伯特 · 韦德 ( oR be rt W ad e ) 、 林德 · 维斯 ( iL dn a W e is )等学者从各个角度相继展开 。 对 “ 发展型政府 ” 的研究主要集 中在 日本 、 韩国和中国台湾这三个 国 家和地 区 。 参见 J o hn so n , C h a lme r s , M I T I a dn t h e J a扣 ne s e 从ar e l e : hT e G扮。钊 t h o f l耐 u s t血1 oP l i卿 , 1 92 5一1 9 7 5 , S t a n f o dr : tS a n fo dr U in v e r s i t y P er s s , 1 9 8 2 ; E v a n s , P e t e r , E加 b e d ed A u t o n om 少 : S at t e s a 耐 I nd u s t ir a l l , r 口n s fo ~ t艺o n , P r i nce t o n : P ir n e e t o n U n ive r s i t y P r e s s , 1 9 95 。 ③ 参见 iA u l K oj li , S t a r -e D i ecr t e d D e 优 1 0 介砚 n t : oP z£t ica l oP 姗 r a nd sI Zd u s t人 a l iaz t ion i n ht 巴 lG o 撇1 P e - 八户人 eyr , C滋I n b石d g e U n ive r ist y rP es s , 20 04 。 不少研究者强 调中国现代化过程中 , 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所 扮演的积极角色 。 有研究者提 出中国的经济发展 是 “ 地方政府的统合主义 ” (L 。 ca l S t at e oC orP r at is m ) 。 中 国的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了积极的角色 , 地方政 府的运行就像一个企业 , 在协 调各方利益 , 促进 中 国的发展 。 参见 伍 , J aen .C , 19 9 2 , “ F isc a l R e fo mr a n d t h e E c o no 而 e 凡 u nd a t i o n s o f oL e a l S t a t e co 卿 - ar t i s m i n C hi n a , , , W b r l d OP l i t i c s , 4 5 : 1 , p P . 99一 12 6
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理论与实践 经济与独立自主的模式之间不断调试平衡。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经历了相当长一段时期的“国家引导的发展”。20世纪70年 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让中国的现代化模式有了重大调整。中国政府规模在缩减,对市 场的角色更加强调;同时,中国也加强了融人世界经济的进程。相对分权、市场导向、依 赖世界市场的现代化模式开始逐渐取代了集中控制、以计划为主导、自给自足的发展 模式。 而进人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又有了一些新的变化。1994年开始的分税制改革让 中央政府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上升;同时政府收人占GDP的比重也大幅度提 高。国际直接投资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1994年以后,中国吸收的国际直接投资占 GDP的比重也开始明显下滑,①这说明,从某些侧面来看,90年代中后期以后,中国对以 往的现代化模式又有所调整。中国开始重新关注中央政府对经济的控制、政府在发展 经济中的积极作用以及在对外开放中保持经济的自主性。 中国的现代化模式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不断调试和转变。这些转变背后的动因 是什么?本文试图展示,国际安全形势的变迁是中国现代化模式变迁的一项重要的动 因。当中国的国际安全形势比较严峻的时候,中国的现代化模式会更加强调中央政府 的集中调节、计划的积极作用,也更加强调自力更生;而当中国的安全环境相对宽松的 时候,中国的现代化模式会更强调分权化管理、市场的积极作用,也更加强调中国与世 界市场的相互依赖。 二、后发展国家的国际安全与现代化模式 中国现代化的模式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不断调试变迁。中国作为后发展国家,其 现代化历程与很多后发展国家有着类似的经历。格申克隆(Alexander Gerschenkron) 关于后发展的研究则发现:越是后发展国家,越需要政府的强组织力。②但是,即便是干 预型的国家,其发展模式也并非一成不变。德国、东亚等国家和地区都相继进行了自由 化的转向。而即便是长期实施计划经济的苏联,到了20世纪80年代,也开始了市场化 与国际化的转向。因此,国家的发展模式在不断变迁。而国际安全环境的变迁往往是 (①在1994年的时候,中国吸收的国际直接投资占GDP的比重峰值达到约6%,而到了2006年则降至不足 3%。上面的数据根据《中国统计年鉴(l990-2o08),UN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Inter- national Monetary Fund公布的数据计算。由于中央政府财政收人占GDP比重等数据已有相当多的材 料,本项研究不再重复引用。相关文献与数据参见Wang,Shaoguang.“The Rise of the Regions:Fiscal Reform and the Decline of Central State Capacity in China",The Waning of the Communist State:Eco- nomic Origins of Politicul Decline in China and Hungury,Ed.A.G.Walder.Berkeley,CA:UC Press. 1995:87-113。 2Alexander Gerschenkron,Economic Backuardness in Histurical Perspective:A Book of Essuys. Cambridge 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2.Chapter 1. 180 ?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新中国对外关系 6 0 年 理论与实践 经 济与独立 自主的模式之间不断调试平衡 。 新 中国成立以后 , 中国经历了相当长一段时期的 “ 国家引导的发展 ” 。 20 世纪 70 年 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 , 让中国的现代化模式有了重大调整 。 中国政府规模在缩减 ,对市 场的角色更加强调 ; 同时 , 中国也加强了融人世界经济的进程 。 相对分权 、 市场导 向 、 依 赖世界市场 的现代化模式开 始逐 渐取代了集 中控制 、 以计划为主导 、 自给 自足 的发展 模式 。 而进人90 年代中期 以后 , 中国又有了一些新 的变化 。 1 9 9 4 年开始的分税制改革让 中央政府财政收人 占财政总收人的比重上升 ; 同时政府收人 占 G DP 的比重也大幅度提 高 。 国际直接投资也呈现 出一 些新 的变化 。 1 9 9 4 年 以后 , 中国吸收的国际直接投资 占 G D P 的比重也开始明显下滑 。 ①这说明 , 从某些侧面来看 , 90 年代中后期以后 , 中国对以 往的现代化模式又有所调整 。 中国开 始重新关注 中央政府对经济的控制 、 政府在发展 经济中的积极作用以及在对外开放 中保持经济的自主性 。 中国的现代化模式并非一 成不变 , 而是在不 断调 试和 转变 。 这些转变背后的动 因 是什么 ? 本文试 图展示 , 国际安全形势的变迁是 中国现代化模式变迁 的一 项重要 的动 因 。 当中国的国际安全形势 比较严峻的时候 , 中国的现代化模式会更加强调中央政府 的集中调节 、 计划 的积极作用 , 也更加 强调 自力更生 ; 而 当中国的安全环 境相对 宽松 的 时候 , 中国的现代化模式会更强调 分权化 管理 、 市场的积极作用 , 也更加强调 中国与世 界市场的相互依赖 。 二 、 后发展 国家的国际 安全与现代化模式 中国现代化的模式并非一成不变 , 而是在不断调试变迁 。 中国作为后发展 国家 , 其 现代化历程与很多后发展 国家有着类似的经历 。 格 申克隆 ( A l e xa n de : G er sc h en kor n) 关于后发展的研究则发现 : 越是后发展 国家 , 越需要政府的强组织力 。 ②但是 , 即便是干 预型 的国家 , 其发展模式也并非一 成不变 。 德国 、 东亚 等国家和地区都相继进行 了 自由 化的转向 。 而即便是长期实施计划经济的苏联 , 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 , 也开始 了市场化 与国际化的转向 。 因此 , 国家的发展模式在不断变迁 。 而 国际安全环 境的变迁往往是 在 1 99 4 年的时候 , 中国吸收的 国际直接投 资占 G DP 的 比重峰值达到约 6 写 , 而到了 20 0 6 年则 降至不 足 3 % 。 上 面的数据根据《 中国统计年鉴分( 1 9 90一 2 0 0 8 ) , u N C o nfe r o n e e 。 n T aru 。 。 n d 块 v e 一o p m e n 。 , z n : e r - an iot an l M on et ar y uF dn 公布的数据计 算 。 由于 中央政府财政收人 占G DP 比重 等数据已 有相 当 多的材 料 · 本项研 究不再重复引用 。 相 关文献与数据参见 W a gfl , S h a o g u a n g . “ T h e R ; s e o f th e R e g i o n s : F i s e a l R e fo mr a n d t h e 块 e li n e o f (二e n t r a l S t a t e C a p a e i t y i n C h i n a , , , hT e 讯 迈n i n g of t h e 肠~ u n i s t S z a z e : 斤 。 - , o m i c 价i g i n s o f P o li z i c a l 肠 。 l i n e i n hC ian a n d H u n邵勺 , dE . A . G . W a ld e 〔 eB r k e l o y , C A : U C P r e s s , 19 9 5 : 8 7一1 1 3 。 参见 A l e x a n d e r G e r s e h e n k r o n , cE o n om i c aB c k姗月 刀e s s i n H i s t o r i c a l P e sr P e c z z ve : A B o o k o j sE sa 夕: . C a m b r id g e M a s s . : H a r v a dr U n i v e r s i t y P r e s s , 1 9 6 2 . C h a p t e r l 。 八é . … 。·-I 岁: 00 上J
国内发展模式变迁的驱动力。古诺维奇(Peter Gourevitch)强调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与 军事压力对一国的政策制定构成了显著的约束,影响了国内的政治行为,①有研究者也 强调,东亚发展型政府的起源离不开持续的威胁感知。②因此,我们关注中国现代化过程 中发展模式的转向,离不开对国际安全环境的考虑。 三、国际安全与中国的改革开放 海 会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现代化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国际安全环境的产物。解放战 争胜利后,中国加人了社会主义阵营,中美关系比较紧张。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关 系逐渐紧张,中国的安全环境也更加恶化。从1964年起,苏联开始在中国北部边境大 七 规模增兵;1969年3月发生了“珍宝岛”事件,中苏边境发生了武装冲突。当时,中国领 导人提出要“两个拳头打人”,反对美苏霸权。中国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对抗,当时的安 会 全形势严峻程度可想而知。建国后的几十年,中国的现代化就是在这样的安全环境下 集 展开的。 8 为了保障国家安全,中央加强了经济计划,以保证紧缺资源的供给;为了建设现代 年 国防,中央更强调重化工业的优先发展而相对忽视轻工业的发展;为了有效建设现代工 业,中央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大量的国有企业,大部分企业由中央政府直接控制;为了 界 摆脱西方的政治孤立与经济封锁,中国建立了比较完备的、自成体系的工业结构,避免 对西方的经济与技术依赖;也正是出于安全考虑,中央加强了三线建设;为了迅速筹集 资金来源,政府制定了比较严格的户籍制度和统购统销,这种比较集中控制的模式才能 国 确保建设资金,为中国的现代化服务。这种集中化、以计划为导向、相对封闭的发展模 路 式离不开当时的安全环境。在技术领域也是如此,有研究就指出,当时中国对技术研究 国 的军事化走向来源于建国后到60年代末期,中国面临巨大的外部威胁。③ 70年代是中国外交的一个转机。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1979年中美两国 际关系学 建交。中美关系的迅速发展为中国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的外部环境。改革开放以后, 程 中国开始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中国的安全环境也相对改善。这时,中国的领导人已经把 以往“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重新界定为“和平与发展”。 ①参见Peter Gourevitch,.“The Second Image Reversed",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32:4,Autumn, Pp.881一9121978。古诺维奇在文中还指出,国内政治并非影响国际政治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国内政 治是国际政治变迁的结果。关于国际化与国内政治的研究,参见R.Keohane and H.V.Milner,eds.,Im ternationalization and Domestic Politics,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 Zhu,Tianbiao,"Developmental States and Threat Perceptions in Northeast Asia Journal of Conflict",Se- curity and Development,2(1):6-29,April 2002. 3 Feigenbaum,Evan A.,China's Techno-warriors:National Security and Strategic Competition from the Nuclear to the Information Age,Stanford,Calif.: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 B 181 ?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国内发展模式变迁的驱动力 。 古诺维奇 ( P et er G o u er vi t hc ) 强调 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与 军事压力对一国的政策制定构成了显著的约束 , 影 响了国内的政治行为 。 ①有研究者也 强调 , 东亚发展型政府的起源离不开持续的威胁感知 。 ②因此 , 我们关注中国现代化过程 中发展模式的转向 , 离不开对国际安全环境的考虑 。 会集ǎ年度上海市会社科学界第七届术年文209à世界经济 · 治国际政 · 三 、 国际 关学卷科国际系 安全与中国的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以前 , 中国现代化模式在很大程度上 就是 国际安全环境 的产 物 。 解放 战 争胜利后 , 中国加人了社会主义阵营 , 中美关系比较紧张 。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 , 中苏关 系逐渐紧张 , 中国的安全环境也更加恶化 。 从 1 9 6 4 年起 , 苏联开始在中国北部边境大 规模增兵 ; 1 9 6 9 年 3 月发生了 “ 珍宝岛 ” 事件 , 中苏边境发生了武装冲突 。 当时 , 中国领 导人提出要 “ 两个拳头打人 ” , 反对美苏霸权 。 中国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对抗 , 当时的安 全形势严峻程度可想而知 。 建国后的几 十年 , 中国的现代化就是在这样的安全环境下 展开的 。 为了保障国家安全 , 中央加强 了经济计划 , 以保证紧缺资源的供给 ; 为了建设现代 国防 , 中央更强调重化工业的优先发展而相对忽视轻工业 的发展 ; 为了有效建设现代工 业 , 中央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大量的国有企业 , 大部分企业 由中央政府直接控制 ; 为了 摆脱西方的政治孤立与经济封锁 , 中国建立 了比较完备的 、 自成体系的工 业结构 , 避免 对西方的经济与技术依赖 ; 也正是出于安全考虑 , 中央加 强了三线建设 ; 为 了迅速筹集 资金来源 , 政府制定 了 比较严格的户籍制度和统购统销 , 这种比较集 中控制的模式才能 确保建设资金 , 为中国的现代化服务 。 这种集中化 、 以计划为导 向 、 相对封闭的发展模 式离不开当时的安全环境 。 在技术领域也是如此 , 有研究就指出 , 当时中国对技术研究 的军事化走向来源于建 国后到 60 年代末期 , 中国面临巨大的外部威胁 。 ③ 7 0 年代是中国外交的一个转机 。 1 9 7 2 年 , 美 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 19 7 9 年中美两国 建交 。 中美关系的迅速发展为中国改革开放 提供 了重要的外部环境 。 改革开放 以后 , 中国开始逐步融人世界经济 ; 中国的安全环境也相对改善 。 这时 , 中国的领导人已经把 以往 “ 战争与革命 ” 的时代主题重新界定为 “ 和 平与发展 ” 。 上1 ·., … 内吕甲ǎ 土J. ① 参见 P e t e r oG u re v i t e h , “ T h e eS e o nd Ima g e R e v e r s ed ” , 玩 e 、 t i o 二 1 0 茗a n i二 t i cm 3 2 : 4 , A u t u mn , p , 8 1一91 2 1 9 7 8 。 古诺维奇在文中还指 出 , 国内政治并非影响国际政治的原因 。 在很大程度上 , 国内政 治是 国际政治变迁的结果 。 关于 国际化与国内政治的研究 , 参见 R K印ha n e an d H . .V 场I ner , ed s . , nI - t e溯 t i aon l iaz t i o n a dn D o州 e sr i ` P o li t i c s , N ew Y o r k : C a m b ir d g e U in v e sr i t y P r e s s 。 ② hZ u , iT a n b i a o , “ 块 v e l o p m en t a l tS a t e s a n d hT er a t eP cr e p t i o n s i n No r t h e as t A s i a J o u nr a l o f 肠nfl i e t , , eS - e u r i yt a n d eD * OI P阴翻 t , 2 ( l ) : 6一2 9 , AP ir l 2 0 0 2 . ③ F ie g e n ha u m , E v an .A , 以i、 ’ , eT hc n ~ 爪 o sr : N d t i o an l S ceu ir t少 a dn tS ar t绍i : 肠从户e t i t i o n 少’1-o m t h e N 此Z韶 r ot ht e 肠fo ~ ` ont A ge , S t a n fo dr , aC il .f : tS an fo dr U n ive sr iyt P r e s s , 20 03
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理论与实践 由于国际安全环境的转变,中国的现代化模式开始有了重大的转变。中国开始了 市场化、分权化、国际化的转向。这一时期,国际直接投资开始大幅度涌人,跨国公司也 开始在中国设厂①,国际贸易开始大规模增加。因此,国际安全环境的变迁使得中国 的现代化模式发生了相应变化,从一个相对集中管理、以计划为主要调节手段、相对 封闭的现代化模式转变为一个相对分权、以市场为主要调节手段、国际化的经济发展 模式.② 四、国际环境的新变化与发展模式的调整 进入90年代以后,中国的国际环境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这也为中国发展模式的 调整提供了空间。1991年“8·19”事件以后,苏联迅速走向解体。苏联的解体改变了国 际安全格局,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1993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始基于 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PPP)来评估GDP。这次评估让中国的GDP 从世界第十上升为世界第三。此时,世界各国已经感知到中国的崛起 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对中国的好感也在下降。有项调查用温度计来测量国家间 的感情。在2002年,美国民众对中国的好感温度是48度,而对俄国的好感温度却是55 度;而到了2004年,美国对中国的感情温度计已经下跌到了44度,到2008年则进一步 下跌到35度。美国对中国的好感呈现下跌的趋势。在2008年的一份问卷中,70%的 美国民众也表示,他们有一点担心或者非常担心中国在未来会构成对美国的威胁。而 中国的民众也存在类似的担心。同样一份问卷展示,有76%的中国民众表示:他们有一 点担心,或者非常担心美国未来会对中国构成军事威胁。③概言之,随着中国的迅速崛 起,美国对中国的敌对情绪在上升,中国的不安全感在相应增加。 在国际安全环境新变化的驱使下,中国的现代化模式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中 国政府在财政体制、财政投向、对大型国企的扶持力度、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的政策上, 都作出了相应的调整,来应对挑战。有研究发现:90年代的中国领导人与邓小平时期 ① 关于国际直接投资的大规模通人,有研究指出,正是制度环境的变迁带来了国际直接投资的增加。参见 Fu Jun,Institution and Investment,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2OO0。而本项研究试图指出,国内 的制度变迁离不开国际安全环境的转变。相对国际安全形势的变迁,国内制度只是一个中间变量。 ②上述有关中国市场化转变的描述,参见Montinola,Gabriella,Yingyi Qian,and Barry R.Weingast,l995, "Federalism,Chinese Style:The Political Basis for Economic Success in China",World Politics,48:1. 份研究称中国发展了“指向市场经济的联邦主义”(market-preserving federalism),既有市场导向,又有地 方分权,并指出这个发展方向很难逆转。本文在后面试图展示,由于国际安全环境的变化,无论是什么发 展模式,都很难一以贯之。中国市场化转变的描述,可参见Barry Naughton.Growing Out of the Plan: Chinese Economic Reform,1978-1993,Cambridge and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③上述数据,参见Whitney,Christopher B.,Soft Power in Asia:Results of a2O08 Multinational Survey of Public Opinion,The Chicago Council on Global Affairs and East Asia Institute,Survey 2008,p.8. 182 ?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新中国对外关系 年 理论与实践 0 6 由于国际安全环境的转变 , 中国的现代化模式开始有了重大的转变 。 中国开始了 市场化 、 分权化 、 国际化的转 向 。 这一 时期 , 国际直接投资开始大幅度涌人 , 跨国公 司也 开始在中国设厂① , 国际贸易开始大规模增加 。 因此 , 国际安全环境的变迁使得 中国 的现代化模式发生 了相应变化 , 从一个相对集 中管 理 、 以计划为 主要 调节 手段 、 相对 封闭的现代化模式转变为一个相对分权 、 以市场为主要调节手段 、 国际化 的经济发展 模式 。 ② 四 、 国际环境的新变化与发展模式的调整 进人 90 年代以后 , 中国的国际环境出现 了一 些新 的变化 , 这也为 中国发展模式 的 调整提供 了空间 。 1 9 9 1 年’,8 · 19 ” 事件以后 , 苏联迅速走向解体 。 苏联的解体改变了国 际安全格局 , 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 。 1 9 9 3 年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始基于 购买力平价 ( p u r e h a s i n g p o w e r p a r it y , 简称 P P P )来评估 G D p 。 这次评估让中国的 G D P 从世界第十上升为世界第三 。 此时 , 世界各国已经感知到中国的崛起 。 随着中国的崛起 , 美国对 中国的好感也在下 降 。 有项调查用温度计来测量 国家间 的感情 。 在 2 0 0 2 年 , 美国民众对中国的好感温度是 48 度 , 而对俄 国的好感温度却是 5 度 ; 而到了 2 0 0 4 年 , 美国对中国的感情温度计已经下跌到了 4 度 , 到 2 0 0 8 年则进一步 下跌到 35 度 。 美 国对中国的好感呈现下跌 的趋势 。 在 2 0 0 8 年 的一份 问卷 中 , 70 % 的 美 国民众也表示 , 他们有一点担心或者非常担心 中国在未来会构成对美国的威胁 。 而 中国的民众也存在类似的担心 。 同样一份问卷展示 , 有 76 % 的中国民众表示 : 他们有一 点担心 , 或者非常担心美 国未来会对 中国构成军事威胁 。 ③概言之 , 随着中国的迅速崛 起 , 美国对 中国的敌对情绪在上升 , 中国的不安全感在相应增加 。 在国际安全环境新变化的驱使下 , 中国的现代化模式又 出现 了一些新 的变化 。 中 国政府在财政体制 、 财政投向 、 对大型 国企的扶持力度 、 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 的政策上 , 都作出了相应的调整 , 来应对挑战 。 有研究发现 : 90 年代 的中国领导人 与邓小平 时期 ① 关于国际直接投资的大规模涌人 , 有研究指出 , 正是制度环境的变迁带来了 国际直接投资的增加 。 参见 F u J u n , 几s t i t u t i o o a nd I n , s tme n t , T h e U in v e r s i t y o f iM e h ig a n p r e s s , 2 00 0 。 而本项研究试 图指 出 , 国内 的制度变迁离不开国际安全环境的转变 。 相对 国际安全形势的变迁 , 国内制度只是一个中间变量 。 ② 上述有关中国市场化转变的描述 , 参见 Mo n t i n o l a , aG b石e ll a , Y i卿 1 Q i a n , a n d & r y 又 we i n , s r , 2 9 9 5 , “ F ed e ar l i s m , C h i n e s e S t y l e : T h e P o li t i e al aB s i s fo r E co no im e uS e e e s s i n C h ina , , , Wb lr d P o l艺t i e s , 4 8 : l 。 这 份研究称中国发展了 “ 指 向市场经济的联邦主义 ” ( ~ k et 一 p er se 州 ng fed e ar ils m ) , 既有市场导 向 , 又有地 方分权 , 并指出这个发展方向很难逆转 。 本文在后面试 图展示 , 由于国际安全 环境的变化 , 无论是 什么发 展模式 , 都很难一 以贯之 。 中国市场化转变 的描述 , 可参见 aB r y N au g ht 。 几 G r o 锐汪n g 压 t 。 f ht 己 尸勿 n : hC i n e s e cE on 喇i c R e . 八〕 , , 1 9 78 一1 9 9 3 , aC m b ir 电 e a dn N e w Y o r k : C am b ir d g e U n i v e r s i t y P r e s s , 1 9 9 5 。 ③ 上述数 据 , 参见 w h i t n e y , C h ir s t o p h e r 且 , S o ft p o o r i n A s i a : R e s u l t s o f a Z o o s M “ l t i na t i o na z s u r 优y o f P u b li 。 Op 汇n i o n , T h e C h ica g o oC u nc i l o n G l o b a l A f f a i r s a n d E a s t A s i a I n s t i t u t e , uS r v e y 2 0 0 8 , p . 8 。 乙O .·岁… 匕n 弓1
的中央领导相比,更加强调中央政府对改革开放的管理和控制.①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 重新加强了中央的财权。而在具体产业政策上,我们看到,中央政府在放弃大飞机项目 20多年后,又重新斥巨资重建大飞机。在论证这一项目的时候,有学者指出:“大飞机项 目的成功还会使中国的空中力量发生质的飞跃,使中国在军事上更为安全…这是一 个强国之项目。”②而强国项目的后面,是国家对自主性的强调与政府直接控制、集中调 配资源倾向的增加。 纵观中国现代化模式的调整,只有放在国际安全局势变迁的背景下才能更好地予 海 以理解。而把目光再放宽广一些,我们会看到:20世纪,世界范围内有三次比较明显的 社 国家干预模式,这三次国家集中干预模式的兴起背后都伴随新兴大国的据起,国际安全 科 环境的改变。因此,或许从中国现代化的个案中,我们可以推导出适用范围更广的 结论。 五、结论与余论 会 本文试图展示,中国现代化模式变迁背后,是国际安全环境的变迁在牵引。当中国 (200 的国际安全形势比较严竣的时候,中国的现代化模式会更加强调中央政府的集中调节、 度 计划的积极作用,也更加强调自力更生;而当中国的安全环境相对宽松的时候,中国的 世 现代化模式会更强调分权化管理、市场的积极作用,也更加强调中国与世界市场的相互 经 依赖。此外,我们或许还能得出下面一些推论。 首先,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并非一成不变,发展模式的调整并非不可逆。回顾建 国 国后中国现代化的历程就不难发现,一个发展模式很难一成不变。不仅中国现代化过 治 程面临模式调整的问题,其他国家也有着类似的经历,没有一种模式能一劳永逸地解决 国 问题。 其次,各国所处的安全环境不同,发展模式调整的余地也有所差别。苏联与中国相 关系 比,中国能比较成功地推行渐进式改革,苏联却失败了。事实上,从国际安全的视角看, 科 苏联处在与美国对抗的风口浪尖,苏联对其发展模式作出调整的回旋余地更小,其分权 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改革更难早日启动。因此,中国在70年代末期就能启动改革,而 苏联却只能等到80年代中期。 另外,我们或许还需要关注的是,与发展模式相伴随的,是不少后发展国家的发展 模式随着国际政治权力分布的变化而转变。中国当时选择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离 不开苏联的帮助与苏联的示范效应。而苏联权力的增长,带动了苏东集团的出现,东欧 DDittmer,Lowell."Leadership Change and Chinese Political Development",The China Quarterly, 2003,176:pp.903-925。 ②路风:《走向自主创新:寻求中国力量的源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30页。 B ?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界集ǎ年度à世经济上海社市会科学界第七届术年会文290 ·际政治关系学科卷国 的中央领导相比 , 更加强调 中央政府对改革开放的管理和控制 。 ①1 9 9 4 年的分税制改革 重新加强了中央的财权 。 而在具体产业政策上 , 我们看到 , 中央政府在放弃大飞机项 目 2 0 多年后 , 又重新斥巨资重建大飞 机 。 在论证这一项 目的时候 , 有学者指出 : “ 大飞机项 目的成功还会使中国的空中力量发生质的飞跃 , 使中国在军事上更为安全 … … 这是一 个强 国之项 目 。 ” ②而强国项 目的后面 , 是国家对 自主性的强调与政府直接控制 、 集 中调 配资源倾向的增加 。 纵观 中国现代化模式的调整 , 只有放在国际安全局势变迁 的背景下才能更好地予 以理解 。 而把 目光再放宽广一些 , 我们会看到 : 20 世纪 , 世界范 围内有三次 比较明显的 国家干预模式 , 这三次国家集 中干预模式的兴起背后都伴随新兴大国的崛起 , 国际安全 环境的改变 。 因此 , 或 许从 中国现代化 的个案 中 , 我们可 以 推导 出适用 范 围更 广 的 结论 。 五 、 结 论 与 余 论 八j ·. 亨… 匕ǎ ù土. 本文试图展示 , 中国现代化模式变迁背后 , 是国际安全环境的变迁在牵引 。 当中国 的国际安全形势 比较严峻的时候 , 中国的现代化模式会更加强调中央政府 的集中调节 、 计划的积极作用 , 也更加强调 自力更生 ; 而当中国的安全环境相对宽松 的时候 , 中国的 现代化模式会更强调分权化管理 、 市场的积极作用 , 也更加强调 中国与世界市场的相互 依赖 。 此外 , 我们或许还能得出下面一些推论 。 首先 , 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并非一成不变 , 发展模式的调整并非不可 逆 。 回顾建 国后 中国现代化的历程就不难发现 , 一个发展模式很难一成不变 。 不仅 中国现代化过 程面临模式调整 的问题 , 其他 国家也有着类似的经历 , 没有一种模式能一劳永逸地解决 问题 。 其次 , 各 国所处的安全环境不同 , 发展模式调整的余地也有所差别 。 苏联与中国相 比 , 中国能比较成功地推行渐进式改革 , 苏联却失败 了 。 事实上 , 从国际安全的视角看 , 苏联处在与美国对抗的风 口 浪尖 , 苏联对其发展模式作出调整 的回旋余地更小 , 其分权 化 、 市场化 、 国际化的改革更难早 日启动 。 因此 , 中国在 70 年代末期就能启动改革 , 而 苏联却只能等到 80 年代 中期 。 另外 , 我们或许还需要关注 的是 , 与发展模式相伴随的 , 是不少后发展 国家的发展 模式随着国际政治权力分布的变化而转变 。 中国当时选择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 , 离 不开苏联的帮助与苏联 的示范效应 。 而苏联权力的增长 , 带动 了苏东集 团的出现 , 东欧 ① 参见 以t t m er , 助w e ll . “ 1无 a d e r s h ip C h a n g e a dn C h i n e s e p o li t i e a l 块 v e l o p m e n t ” , hT e 以i二 Q ` rt e心 , 20 0 3 , 1 7 6 : P P . 9 0 3一9 2 5 。 ② 路风 : 《走 向自主创新 : 寻求中国力量的源泉》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 社 2 0 0 6 年版 , 第 3 30 页
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理论与实践 国家形成了一套不同的发展模式,对西方模式进行挑战。同时,我们还看到,苏联的这 套模式伴随着苏联权力的扩展进而扩展到其他国家。1945年以后,第三世界国家公有 企业在大幅度增加,对经济的管制开始成为当时流行的模式。①这很大程度上是受苏联 模式的影响。而此后,自由化的发展模式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推广,这也与苏联发展遇到 了难题,在世界政治中的影响式微,美国风头更盛的国际权力格局有关。因此,一国的 现代化进程并非孤立的现象,国际安全格局的变迁会影响到国家的现代化进程。而要 理解中国的政治经济改革和现代化进程,离不开对国际形势、尤其是国际安全形势的 把握。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讲师) DL.G.Reynolds,"The Spread of Economic Growth to the Third World",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u- ture,21:Sept1983:p.971。 184 ?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新中国对外关系 60 年 理论与实践 国家形成了一套不 同的发展模式 , 对西方模式进行挑战 。 同时 , 我们还看到 , 苏联 的这 套模式伴随着苏联权力的扩展进而扩展到其他国家 。 19 4 5 年以后 , 第三 世界 国家公有 企业在大幅度增加 , 对经济的管制开始成为当时流行的模式 。 ①这很大程度上 是受苏联 模式的影响 。 而此后 , 自由化的发展模式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推广 , 这也与苏联发展遇到 了难题 , 在世界政治中的影响式微 , 美国风头更盛 的国际权力格局有关 。 因此 , 一 国的 现代化进程并非孤立的现象 , 国际安全格局 的变迁会影响到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 而要 理解 中国的政治经济改革和现代化进程 , 离不开对 国际形势 、 尤其是 国际安全形势 的 把握 。 ( 作者为上海交通 大学国际 与公共 事务学院讲师 ) ① 参见 L G . R e y n o l d , , “ T h e S p r e a d o f E co n o im e G or w t h t o t h e T h i r d W o r ld , , , J o u rn a l o j ’ 及 o n o m i : L i t e ar - t u re , 2 1 : eS P t . 1 98 3 : P . 9 7 1 。 左 人 ·。.I … 山V ǔ吕 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