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上海交通大学:《政治经济学经典导读》课程教学资源(研究文章)国家权力变化与技术进步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6,文件大小:281.56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4期 国家权力变化与技术进步 动力的变迁 黄琪轩· 摘要:技术进步已经成为国际关系研究的重要议题。长期以来,有两派学者对技术进步的 推动力进行了长期的争论。双方关注的焦点在于:技术进步是由需求拉动还是靠供给推动。 两派学者的争论反应在政治经济学中即:技术进步的市场力量与政府力量存在此消彼长的关 系。实际上,大国的技术投资在商业资助与政府资助之间呈现周期性的此消彼长,正体现了这 种关系。为何大国的技术进步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动?本文试图指出,大国间的权力增长差距 会显著影响技术进步方向。挑战国取得的权力增长优势会改变大国之间的威胁感知,进而改 变技术进步的市场规模与政府规模,从而影响技术变迁。 关键词:大国政治:威胁感知:需求拉动:供给推动:技术进步的市场规模:技术进步的政府 规模 中图分类号:D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92(2009)04-0038-06 域一个长期争论的话题:即技术的进步究竞是靠需 一、技术进步的动力:供给抑或需求 求来拉动(Demand-Pull)还是靠供给来推动(Supply 大部分国家的研发(RD)资金来源主要依靠两 -Push),两种学说相持不下。 个主体,即政府和企业。而不同时期,政府和企业在 需求拉动说的主要看法是,技术进步的动力主 研发中所扮演的角色有所不同。有的时间段,政府 要是市场,尤其是市场的需求。供给推动说的主要 对研发的投入会相应增加,政府在技术进步中所起 观点是,技术进步主要是靠供给在起作用。供给因 的作用上升;而在另外的时间段,企业对对研发的投 素主要是国家己有的基础科学和技术水平,国家对 入会相应增加,市场所扮演的角色会凸显。在大国 国防科研的投入等。我们在此需要简略梳理一下两 技术进步过程中,政府对研发的资助和企业对研发 个学派的观点。 的资助二者此起彼伏,政府和市场所起的作用此消 (一)需求拉动说(demand-pull)从市场力 彼长。因此,本文关注的中心问题是:大国的技术进 量看技术 步,是什么因素影响了政府和市场相对重要性的变 需求拉动说的代表人物主要是经济学家。格瑞 化?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政府和市场对技术的资助呈 里奇(Griliches)对美国杂交玉米技术扩散的研究发 现周期性的变化。这个疑问恰恰折射了技术研究领 现:市场大小(Market Size)决定盈利预期(Profit Ex *作者简介:黄琪轩,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本项研究受到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计划的资助。 38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国家权力变化与技术进步 动力的变迁 □ 黄琪轩Ξ 摘要 :技术进步已经成为国际关系研究的重要议题。长期以来 ,有两派学者对技术进步的 推动力进行了长期的争论。双方关注的焦点在于 :技术进步是由需求拉动还是靠供给推动。 两派学者的争论反应在政治经济学中即 :技术进步的市场力量与政府力量存在此消彼长的关 系。实际上 ,大国的技术投资在商业资助与政府资助之间呈现周期性的此消彼长 ,正体现了这 种关系。为何大国的技术进步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动 ? 本文试图指出 ,大国间的权力增长差距 会显著影响技术进步方向。挑战国取得的权力增长优势会改变大国之间的威胁感知 ,进而改 变技术进步的市场规模与政府规模 ,从而影响技术变迁。 关键词 :大国政治 ;威胁感知 ;需求拉动 ;供给推动 ;技术进步的市场规模 ;技术进步的政府 规模 中图分类号 :D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 9092 (2009) 04 - 0038 - 06 一、技术进步的动力 :供给抑或需求 大部分国家的研发(R&D) 资金来源主要依靠两 个主体 ,即政府和企业。而不同时期 ,政府和企业在 研发中所扮演的角色有所不同。有的时间段 ,政府 对研发的投入会相应增加 ,政府在技术进步中所起 的作用上升 ;而在另外的时间段 ,企业对对研发的投 入会相应增加 ,市场所扮演的角色会凸显。在大国 技术进步过程中 ,政府对研发的资助和企业对研发 的资助二者此起彼伏 ,政府和市场所起的作用此消 彼长。因此 ,本文关注的中心问题是 :大国的技术进 步 ,是什么因素影响了政府和市场相对重要性的变 化 ?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政府和市场对技术的资助呈 现周期性的变化。这个疑问恰恰折射了技术研究领 域一个长期争论的话题 :即技术的进步究竟是靠需 求来拉动 (Demand - Pull) 还是靠供给来推动 (Supply - Push) ,两种学说相持不下。 需求拉动说的主要看法是 ,技术进步的动力主 要是市场 ,尤其是市场的需求。供给推动说的主要 观点是 ,技术进步主要是靠供给在起作用。供给因 素主要是国家已有的基础科学和技术水平 ,国家对 国防科研的投入等。我们在此需要简略梳理一下两 个学派的观点。 (一) 需求拉动说 ( demand - pull) ———从市场力 量看技术 需求拉动说的代表人物主要是经济学家。格瑞 里奇( Griliches) 对美国杂交玉米技术扩散的研究发 现 :市场大小 (Market Size) 决定盈利预期 (Profit Ex2 38 Ξ 作者简介 :黄琪轩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讲师。 3 基金项目 :本项研究受到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计划的资助。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9 年第 4 期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4期 pectation),进而导致的技术扩散的差别。① 二、技术进步的市场规模和政府规模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雅克布·斯穆勒(Jacob Schmookler)的研究更进了一步。斯穆勒指出,如果 上述两个主要的解释,需求拉动说强调技术进 没有潜在的需求,就难有新的技术发明出现。因此, 步的至下而上的特点(a bottom-p approach),而供 新的发明只是对新的市场机会的反应。②斯穆勒在 给推动说则强调技术进步至上而下(atop-down ap 《发明与经济增长》一书中试图展示:市场的需求变 proach)的特点。需求拉动说和供给推动说对技术进 化导致了美国工业中各个产业的发明呈现差别。当 步的解释正体现了政府与市场的张力。因为,需求 对铁路设备器材的需求出现了大幅度上升以后,就 的拉动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市场的作用,而技术的供 会有大量的铁路专利发明出现。此外,斯穆勒发现给则主要是政府的作用。这个争论放在政治经济学 在石油冶炼业、建筑业等行业也存在同样的情况。的视角,可以引发出很多相关的问题:在技术变迁过 因此,斯穆勒得出结论,影响发明方向的首要决定因 程中,究竞是市场力量的作用更大还是国家力量的 素是消费者需求。需求影响了市场的规模,进而影 影响更多;技术进步是以更集中化(Centralized)的方 响了技术发明的方向。③ 式出现还是以更分权化,非集中化(Decentralized)的 (二)供给推动说从政府力量看技术 方式出现:在人类的技术进步过程中,究竞是更多靠 供给推动说的主要观点是,技术进步主要是靠 军用技术,还是更多靠民用技术;或者说究竞是军用 供给在起作用。供给因素主要是国家己有的基础科 技术给民用技术的溢出效应更多(Spin-of),还是民 学和技术水平,国家对国防科研的投入所产生的技 用技术在带动军用技术的进步(Spin-om)@。 术供给等。基础科学、国防技术会外溢到民用部门, 大国的技术进步,其研发经费会呈现结构性的 拉动国家的技术进步。 消长,即在国家资助与企业资助二者之间的消长。 在曼哈顿计划得以成功实施以后,布什在《科学 国家的研发需求,主要是与国防相关的研发投入,更 一无止境的疆界》的报告中给技术进步划定了一个 多的是政治考虑,本文称之为技术进步的政府规模 轨道。他指出技术是从基础科学再到应用研究,然 (State Extent of Technological Advance);而市场的需 后再走向产品开发,最后实现技术的商业化。因此, 求,更多的是经济考虑,本文所称的技术进步的市场 技术进步主要是靠基础科学的供给来拉动。④ 规模(Market Extent of Technological Advance)。因此, 而此后的不少研究,都强调国家对技术的供给。 技术进步的政府规模与市场规模只是刻画不同主体 事实上,无论是基础科学的进步还是军事技术的进 对技术的需求。而技术进步的政府规模和市场规模 步,都离不开政府的资金资助。政府资助的研发往 之间的消长会带来政府投资与企业投资的消长,进 往流向两个最主要的领域,即基础科学和军事技 而引发技术进步方向的变迁。 术。因此,供给推动学说指出:在技术进步的过程 正如政治经济学长期所关注的那样,国家会追 中,相比市场需求因素而言,供给因素,尤其是政府 逐权力(Pwer)和财富(Wealth)。两种不同的技术进 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是显而易见的。 步模式正体现了国家在追逐权力与财富之间的平 1 Zvi Griliches,Hybrid Com:An Exploration in the Eoonomics of Technological Change,Eoonometrica,Vol.25 ,No.4.(Oct.,1957),pp.501-522. 参见作者在《科学》杂志的文章Griliches,Zi,brid Com and the Foormics of Inovation,Science,New Series,ol.132,o.3422.(Ju.29,1960),pp.275 -280 2 Jacob Schmookler,Eoonomic Sources of Inventive Activity,The Journal of Eoonomic History,Vol.22 ,No.1.(Mar.,1962)pp.1-20. ③Jacob Schmokler,l966,Invention and Foonomic Gowth(Cambridge:arvard University Press)).此后,阿特拜克0.M.Utterback)在《科学》杂志中 发表了一篇综述性的研究,也进一步指出,市场力量是影响创新的首要动力。在很多领域,百分之六十到八十的重要的创新都源于市场的需 .J.M.Utterback,1974.Innovation in Industry and the Diffusion of Technology,Science,15 February.P621. Vannevar Bush.Science the endless frontier:A report to the president by Vannevar Bush,director of the offic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echnical report,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July 1945. John Zysman ,US Power,Trade and Technology,International Affairs (Roy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1944-),Vol.67 ,No.1.(Jan.,1991)p101. @关于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的相互作用,参见Richard J.Samuels,Rich Nation,Strong Army:National Security and the Technological Transformation of Japan,l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94. 39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pectation) ,进而导致的技术扩散的差别。①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 ,雅克布·斯穆勒 (Jacob Schmookler) 的研究更进了一步。斯穆勒指出 ,如果 没有潜在的需求 ,就难有新的技术发明出现。因此 , 新的发明只是对新的市场机会的反应。②斯穆勒在 《发明与经济增长》一书中试图展示 :市场的需求变 化导致了美国工业中各个产业的发明呈现差别。当 对铁路设备器材的需求出现了大幅度上升以后 ,就 会有大量的铁路专利发明出现。此外 ,斯穆勒发现 在石油冶炼业、建筑业等行业也存在同样的情况。 因此 ,斯穆勒得出结论 ,影响发明方向的首要决定因 素是消费者需求。需求影响了市场的规模 ,进而影 响了技术发明的方向。③ (二) 供给推动说 ———从政府力量看技术 供给推动说的主要观点是 ,技术进步主要是靠 供给在起作用。供给因素主要是国家已有的基础科 学和技术水平 ,国家对国防科研的投入所产生的技 术供给等。基础科学、国防技术会外溢到民用部门 , 拉动国家的技术进步。 在曼哈顿计划得以成功实施以后 ,布什在《科学 —无止境的疆界》的报告中给技术进步划定了一个 轨道。他指出技术是从基础科学再到应用研究 ,然 后再走向产品开发 ,最后实现技术的商业化。因此 , 技术进步主要是靠基础科学的供给来拉动。④ 而此后的不少研究 ,都强调国家对技术的供给。 事实上 ,无论是基础科学的进步还是军事技术的进 步 ,都离不开政府的资金资助。政府资助的研发往 往流向两个最主要的领域 ,即基础科学和军事技 术。⑤因此 ,供给推动学说指出 :在技术进步的过程 中 ,相比市场需求因素而言 ,供给因素 ,尤其是政府 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是显而易见的。 二、技术进步的市场规模和政府规模 上述两个主要的解释 ,需求拉动说强调技术进 步的至下而上的特点 (a bottom - up approach) ,而供 给推动说则强调技术进步至上而下(a top - down ap2 proach) 的特点。需求拉动说和供给推动说对技术进 步的解释正体现了政府与市场的张力。因为 ,需求 的拉动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市场的作用 ;而技术的供 给则主要是政府的作用。这个争论放在政治经济学 的视角 ,可以引发出很多相关的问题 :在技术变迁过 程中 ,究竟是市场力量的作用更大还是国家力量的 影响更多 ;技术进步是以更集中化 (Centralized) 的方 式出现还是以更分权化 ,非集中化 (Decentralized) 的 方式出现 ;在人类的技术进步过程中 ,究竟是更多靠 军用技术 ,还是更多靠民用技术 ;或者说究竟是军用 技术给民用技术的溢出效应更多(Spin - off) ,还是民 用技术在带动军用技术的进步(Spin - on) ⑥。 大国的技术进步 ,其研发经费会呈现结构性的 消长 ,即在国家资助与企业资助二者之间的消长。 国家的研发需求 ,主要是与国防相关的研发投入 ,更 多的是政治考虑 ,本文称之为技术进步的政府规模 (State Extent of Technological Advance) ; 而市场的需 求 ,更多的是经济考虑 ,本文所称的技术进步的市场 规模(Market Extent of Technological Advance) 。因此 , 技术进步的政府规模与市场规模只是刻画不同主体 对技术的需求。而技术进步的政府规模和市场规模 之间的消长会带来政府投资与企业投资的消长 ,进 而引发技术进步方向的变迁。 正如政治经济学长期所关注的那样 ,国家会追 逐权力(Power) 和财富(Wealth) 。两种不同的技术进 步模式正体现了国家在追逐权力与财富之间的平 39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关于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的相互作用 ,参见 Richard J. Samuels ,Rich Nation ,Strong Army :National Security and the Technological Transformation of Japan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94. John Zysman ,US Power ,Trade and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Affairs (Roy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1944 - ) ,Vol. 67 ,No. 1. (Jan. ,1991) p101. Vannevar Bush. Science the endless frontier :A report to the president by Vannevar Bush ,director of the offic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echnical report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July 1945. Jacob Schmookler ,1966 ,Inven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 此后 ,阿特拜克(J. M. Utterback) 在《科学》杂志中 发表了一篇综述性的研究 ,也进一步指出 ,市场力量是影响创新的首要动力。在很多领域 ,百分之六十到八十的重要的创新都源于市场的需 求。J. M. Utterback ,1974. Innovation in Industry and the Diffusion of Technology ,Science ,15 February. P621. Jacob Schmookler ,Economic Sources of Inventive Activity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 ,Vol. 22 ,No. 1. (Mar. ,1962) ,pp. 1 - 20. Zvi Griliches ,Hybrid Corn :An Exploration in the Economics of Technological Change ,Econometrica ,Vol. 25 ,No. 4. (Oct. ,1957) ,pp. 501 - 522. 也可 参见作者在《科学》杂志的文章 Griliches ,Zvi ,Hybrid Corn and the Economics of Innovation ,Science ,New Series ,Vol. 132 ,No. 3422. (Jul. 29 ,1960) ,pp. 275 - 280.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9 年第 4 期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4期 衡。技术进步的政府规模更多地体现了国家对权力 权力增长的差距会影响威胁感知,进而影响大国之 的诉求,而技术进步的市场规模则更多地体现了国 间技术进步的政府规模与市场规模,直至改变大国 家、企业以及个人对财富的考虑。在国际政治中,由 技术进步的方向。 于权力与财富可以相互转换,因此我们很难把权力 大国之间权力增长具有不平衡性,而这种不平 与财富严格区分开来。①今天的财富就是明天的权 衡性在二战以后更加明显。在二次世界大战后,大 力,今天的权力也能构成明天的财富。但是在不同 国的崛起速度之快,较之以前的经验,是史无前例 的国际环境下,对二者需求的迫切程度不同。有的 的。大国崛起速度史无前例地加快,大国队伍中的 技术进步更多是为了增加国家在世界政治中的权 一员会因为其快速的权力积累,对领导国构成挑战。 力,比如军事技术:而有的技术发展则更多是拉动经因此,二战以后,大国权力的增量变化日益重要。如 济的增长和财富的积累,比如大量的民用技术。在 果挑战国在权力增长上快于领导国,这是挑战国在 国家寻求权力和财富的过程中,技术的进步在政府 权力增长中获取了优势。这个优势越明显,意味着 规模和市场规模之间的消长就体现了国家追求权力 未来挑战国可能取代领导国的世界领导权,领导国 与财富两种意愿的此消彼长。当技术进步靠市场或 和挑战国双方的威胁感知会越明显。 需求来拉动的时候,技术是更多着眼于财富的积累, 当挑战国在权力增长上具有明显优势的时候, 其行为主体主要是个人与企业,其技术进步的研发 这时候意味着有挑战国在迅速崛起。领导国与挑战 资金来源主要是企业;而当一国的技术进步靠政府 国双方都预期将来可能发生大规模的权力转移 的供给来拉动的时候,技术进步更多是为了实现国 (Power Transition),双方威胁感知会上升。出于安全 家权力的增加,其行为主体主要是政府,其技术进步 考虑,领导国和挑战国双方都会降低对对方市场的 研发资金的来源主要是政府。技术进步在政府规模 相互依赖,这降低了双方技术进步的市场规模。同 和市场规模二者之间的消长,也体现了政治经济学 时,双方增加军事科研投入,技术进步的政府规模扩 长期关注的话题,即政府与市场。 展。政府规模的扩展和市场规模的降低会导致此时 无论是需求拉动还是供给推动,两种解释都能 领导国与挑战国技术进步倾向于供给推动的方向。 找到相应的证据来验证他们的假说。这就需要一项 反之,当领导国取得权力增长优势,能够维系世 研究来弥合这两个学派的分野。事实上,由于以往 界政治领导权的时候,则相对开放的世界市场扩展 对技术进步的研究主要关注企业层次,大部分研究 了大国技术进步的市场规模:较小的威胁感知降低 没有关照到国际层次的影响,所以学者往往会忽略 了领导国与挑战国技术进步的政府规模。此时,两 技术进步背后的牵引力。我们很难说,用国家内部 国的技术进步更加倾向于需求拉动的方向。 的因素来分析技术进步要比国际层面的分析更为有 概言之,无论是大国的技术进步是需求拉动还 效。②而本文的目的就是要展示,在大国的技术进步 是供给推动,都受到国际政治这只“看不见的手”所 中,政治影响,尤其是国际政治的影响随处可见。本 牵引,而这只手却长期被技术研究者所忽略。 文试图引入大国的政治,展示大国政治的变迁如何 四、挑战国的起落与技术变迁 改变了大国技术进步的方向。 二战以后,是美国治下的霸权。而战后美国领 三、大国权力增长差距与技术进步 导国的地位并非一直稳固。美国受到第一次挑战国 国际关系研究中,不少文献关注国际因素对国 的冲击来自苏联,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 内结构产生的影响。③本文的着力点也在国际因素 日本作为经济大国迅速崛起,也给领导国美国带来 对大国技术变迁的影响。本文试图展示:大国之间 了严峻的挑战。 1 Robert Glpin ,U.S.power and th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Basic Books ,New York,1975. Dieter Emst,2002,"C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and the Changing Ceography of Innovation Systems:Implications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Foormics of Innovation and New Techmology,vol.11,n.6.pp.497-523. ③参见Peter (ourevitch,“The Second Image Reversed,"Interational Organization32:4(Autumn1978)Pp.881-912等。 40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衡。技术进步的政府规模更多地体现了国家对权力 的诉求 ,而技术进步的市场规模则更多地体现了国 家、企业以及个人对财富的考虑。在国际政治中 ,由 于权力与财富可以相互转换 ,因此我们很难把权力 与财富严格区分开来。①今天的财富就是明天的权 力 ,今天的权力也能构成明天的财富。但是在不同 的国际环境下 ,对二者需求的迫切程度不同。有的 技术进步更多是为了增加国家在世界政治中的权 力 ,比如军事技术 ;而有的技术发展则更多是拉动经 济的增长和财富的积累 ,比如大量的民用技术。在 国家寻求权力和财富的过程中 ,技术的进步在政府 规模和市场规模之间的消长就体现了国家追求权力 与财富两种意愿的此消彼长。当技术进步靠市场或 需求来拉动的时候 ,技术是更多着眼于财富的积累 , 其行为主体主要是个人与企业 ,其技术进步的研发 资金来源主要是企业 ;而当一国的技术进步靠政府 的供给来拉动的时候 ,技术进步更多是为了实现国 家权力的增加 ,其行为主体主要是政府 ,其技术进步 研发资金的来源主要是政府。技术进步在政府规模 和市场规模二者之间的消长 ,也体现了政治经济学 长期关注的话题 ,即政府与市场。 无论是需求拉动还是供给推动 ,两种解释都能 找到相应的证据来验证他们的假说。这就需要一项 研究来弥合这两个学派的分野。事实上 ,由于以往 对技术进步的研究主要关注企业层次 ,大部分研究 没有关照到国际层次的影响 ,所以学者往往会忽略 技术进步背后的牵引力。我们很难说 ,用国家内部 的因素来分析技术进步要比国际层面的分析更为有 效。②而本文的目的就是要展示 ,在大国的技术进步 中 ,政治影响 ,尤其是国际政治的影响随处可见。本 文试图引入大国的政治 ,展示大国政治的变迁如何 改变了大国技术进步的方向。 三、大国权力增长差距与技术进步 国际关系研究中 ,不少文献关注国际因素对国 内结构产生的影响。③ 本文的着力点也在国际因素 对大国技术变迁的影响。本文试图展示 :大国之间 权力增长的差距会影响威胁感知 ,进而影响大国之 间技术进步的政府规模与市场规模 ,直至改变大国 技术进步的方向。 大国之间权力增长具有不平衡性 ,而这种不平 衡性在二战以后更加明显。在二次世界大战后 ,大 国的崛起速度之快 ,较之以前的经验 ,是史无前例 的。大国崛起速度史无前例地加快 ,大国队伍中的 一员会因为其快速的权力积累 ,对领导国构成挑战。 因此 ,二战以后 ,大国权力的增量变化日益重要。如 果挑战国在权力增长上快于领导国 ,这是挑战国在 权力增长中获取了优势。这个优势越明显 ,意味着 未来挑战国可能取代领导国的世界领导权 ,领导国 和挑战国双方的威胁感知会越明显。 当挑战国在权力增长上具有明显优势的时候 , 这时候意味着有挑战国在迅速崛起。领导国与挑战 国双方都预期将来可能发生大规模的权力转移 (Power Transition) ,双方威胁感知会上升。出于安全 考虑 ,领导国和挑战国双方都会降低对对方市场的 相互依赖 ,这降低了双方技术进步的市场规模。同 时 ,双方增加军事科研投入 ,技术进步的政府规模扩 展。政府规模的扩展和市场规模的降低会导致此时 领导国与挑战国技术进步倾向于供给推动的方向。 反之 ,当领导国取得权力增长优势 ,能够维系世 界政治领导权的时候 ,则相对开放的世界市场扩展 了大国技术进步的市场规模 ;较小的威胁感知降低 了领导国与挑战国技术进步的政府规模。此时 ,两 国的技术进步更加倾向于需求拉动的方向。 概言之 ,无论是大国的技术进步是需求拉动还 是供给推动 ,都受到国际政治这只“看不见的手”所 牵引 ,而这只手却长期被技术研究者所忽略。 四、挑战国的起落与技术变迁 二战以后 ,是美国治下的霸权。而战后美国领 导国的地位并非一直稳固。美国受到第一次挑战国 的冲击来自苏联 ,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 , 日本作为经济大国迅速崛起 ,也给领导国美国带来 了严峻的挑战。 40 ① ② ③ 参见 Peter Gourevitch“, The Second Image Reverse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32 :4 (Autumn 1978) ,pp. 881 - 912 等。 Dieter Ernst ,2002“,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and the Changing Geography of Innovation Systems:Implications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Economics of Innovation and New Technology ,vol. 11 ,no. 6 ,pp. 497 - 523. Robert Gilpin ,U. S. power and th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 Basic Books ,New York ,1975.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9 年第 4 期

中共浙江省委堂校学报2009年第4期 (一)美苏权力增长差距与技术变迁 在苏联政府增加对技术投入的同时,美国也面 苏联的技术进步长期更多的是国家主导。苏联 临同样的趋势。美国这一时期进行了大规模的研发 的政治经济就强烈体现了国家介入的特征。这一特 投入,这不仅仅在历史上绝无仅有,与其它OD国 征也体现在苏联的技术进步模式中。但是即便如 家相比,也是独一无二的。美国政府开始大规模资 此,我们仍能从苏联政府对科研投资经费的涨跌来 助高等教育和基础科研。而在研发经费的投向上, 判断苏联的技术进步是如何受到了国际格局的影 美国政府急剧扩展了对军事科研的投入。二战以 响。 后,与军事相关的研发支出至少占到了美国联邦研 战后,苏联的经济曾让世界瞩目。当时,苏联的 发支出的三分之二。④ 经济业绩和发展速度被誉为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发展 因此,有学者观察到,自1955年开始,美苏双方 案例之一。①与美国经济相比较,苏联经济的增量提 政府投入到研发中的资金比重占国民生产总值显著 高显著。苏联的官方统计显示,在1945年到1950 上升,且增长迅速。⑤在这段时期,两国技术进步的 年,短短五年间,苏联的国民收入几乎翻番(参见表 政府规模在快速扩展。 一)。苏联取得了明显的权力增长优势。 而此时,美国为了遏制迅速崛起的苏联,在商品 国际形势的变化使得苏联技术进步的政府规模 贸易和技术贸易等领域进行封锁。证据显示:美国 上升。在五十年代,苏联开始了它战后最大的一次 为了削弱苏联的军事实力与经济实力,对苏联进行 技术赶超②,以克服其技术落后的地位、保障国家安 了长达四十年的出口控制。@我们可以看到,当苏联 全。苏联领导人很重视苏联技术上的自主性。在 具有权力增长优势的时期,美苏之间的贸易相对较 1955年5月苏联部长会议的讲话中,苏共领导人发 低,长时期没有显著增长(参见表二)。这与后来苏 表了措辞强烈言论,谴责在苏联的某些部门,科学和 联丧失权力增长优势的时期形成鲜明对比。因此, 技术停滞不前,而科学和技术的停滞己经严重损害 在苏联取得权力增长优势期间,美苏双方为了减少 了苏联的国家利益。这份讲话号召全国人民与技术 对对方的市场依赖,技术进步的市场规模相对降低。 上的保守主义做斗争。③到了五十年代,苏联不仅研 表二 美苏贸易额 制出了核武器,也掌握了核技术和远程导弹输送的 (单位:百万美元) 方法。此后,苏联又展开了一系列对国家安全至关 年份 19501951 1952 1953 19541955195619571958 1959 (1950-1959) 重要的新的技术的研发,其中包括:导弹、喷气式飞 苏联进口美国 产品总额 0.80.1 egligible 0.2 0.3 3.84.63.4 7.4 机以及雷达。 苏联出口到美 表一战后苏联经济绩效(1940.1950) 国产品总额 38.327.5 16.8 10.8 11.917.124.516.817.528.6 年份 1940 1945 1950 资料来源:Francis W.Rushing and Anne R.Lieberman,The Role of U.S.Imports in the Soviet Gowth Strategy for the Seventies. 国民收入(1940=100) 100 83 161 p34. 工业产值 100 91 172 而此后,苏联在权力增长上的优势逐渐丧失。 重工业产值 100 112 204 美苏之间的威胁感知开始逐渐下降。这减少了双方 数据来源:Martin McCauley,The Soviet Union:1917-l991, 技术自主性的意愿,双方政府对科研的投入开始下 London New York Longman,1993 ,p190. 降。到了七十年代,无论从苏联的预算安排上还是 D,Robert C.The Rise and Decline of the Soviet Foonomy Allen,The Canadian Journal of Eoonomics Revue canadienne d'Foonomique,Vol.34, o.4,(ov.,2001)p.860. 2Stephen G.Brooks;William C.Wohlforth,Power,Gobalization,and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Reevaluating a Landmark Case for Ideas,International Se- curity Vol.25 .No.3.(Winter,2000 2001),P27. 3E.Zaleski,Science policy in the USSR,Paris,Organization for Foon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1969.p394 Mowery ,David ,and Nathan Rosenberg.1998.Paths of Innovation:Technological Change in 20th-Century America.New Y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p p30.Natinal Science Board.2004.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dicators.2004.Arlingon,VA: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NSB 04-1A E.Zaleski,Science policy in the USSR,Paris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1969. Michael Mastanduno,Foonomic Contairiment:CoCom and the Politics of East-West Trade (forthcoming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92).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一) 美苏权力增长差距与技术变迁 苏联的技术进步长期更多的是国家主导。苏联 的政治经济就强烈体现了国家介入的特征。这一特 征也体现在苏联的技术进步模式中。但是即便如 此 ,我们仍能从苏联政府对科研投资经费的涨跌来 判断苏联的技术进步是如何受到了国际格局的影 响。 战后 ,苏联的经济曾让世界瞩目。当时 ,苏联的 经济业绩和发展速度被誉为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发展 案例之一。①与美国经济相比较 ,苏联经济的增量提 高显著。苏联的官方统计显示 ,在 1945 年到 1950 年 ,短短五年间 ,苏联的国民收入几乎翻番 (参见表 一) 。苏联取得了明显的权力增长优势。 国际形势的变化使得苏联技术进步的政府规模 上升。在五十年代 ,苏联开始了它战后最大的一次 技术赶超 ②,以克服其技术落后的地位、保障国家安 全。苏联领导人很重视苏联技术上的自主性。在 1955 年 5 月苏联部长会议的讲话中 ,苏共领导人发 表了措辞强烈言论 ,谴责在苏联的某些部门 ,科学和 技术停滞不前 ,而科学和技术的停滞已经严重损害 了苏联的国家利益。这份讲话号召全国人民与技术 上的保守主义做斗争。③到了五十年代 ,苏联不仅研 制出了核武器 ,也掌握了核技术和远程导弹输送的 方法。此后 ,苏联又展开了一系列对国家安全至关 重要的新的技术的研发 ,其中包括 :导弹、喷气式飞 机以及雷达。 表一 战后苏联经济绩效(1940 - 1950) 年份 1940 1945 1950 国民收入 (1940 = 100) 100 83 161 工业产值 100 91 172 重工业产值 100 112 204 数据来源 :Martin McCauley ,The Soviet Union :1917 - 1991 , London ;New York :Longman ,1993 ,p190. 在苏联政府增加对技术投入的同时 ,美国也面 临同样的趋势。美国这一时期进行了大规模的研发 投入 ,这不仅仅在历史上绝无仅有 ,与其它 OECD 国 家相比 ,也是独一无二的。美国政府开始大规模资 助高等教育和基础科研。而在研发经费的投向上 , 美国政府急剧扩展了对军事科研的投入。二战以 后 ,与军事相关的研发支出至少占到了美国联邦研 发支出的三分之二。④ 因此 ,有学者观察到 ,自 1955 年开始 ,美苏双方 政府投入到研发中的资金比重占国民生产总值显著 上升 ,且增长迅速。⑤在这段时期 ,两国技术进步的 政府规模在快速扩展。 而此时 ,美国为了遏制迅速崛起的苏联 ,在商品 贸易和技术贸易等领域进行封锁。证据显示 :美国 为了削弱苏联的军事实力与经济实力 ,对苏联进行 了长达四十年的出口控制。⑥我们可以看到 ,当苏联 具有权力增长优势的时期 ,美苏之间的贸易相对较 低 ,长时期没有显著增长 (参见表二) 。这与后来苏 联丧失权力增长优势的时期形成鲜明对比。因此 , 在苏联取得权力增长优势期间 ,美苏双方为了减少 对对方的市场依赖 ,技术进步的市场规模相对降低。 表二 美苏贸易额 (单位 :百万美元) 年份 (1950 - 1959)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苏联进口美国 产品总额 0. 8 0. 1 negligible negligible 0. 2 0. 3 3. 8 4. 6 3. 4 7. 4 苏联出口到美 国产品总额 38. 3 27. 5 16. 8 10. 8 11. 9 17. 1 24. 5 16. 8 17. 5 28. 6 资料来源 : Francis W. Rushing and Anne R. Lieberman ,The Role of U. S. Imports in the Soviet Growth Strategy for the Seventies , p34. 而此后 ,苏联在权力增长上的优势逐渐丧失。 美苏之间的威胁感知开始逐渐下降。这减少了双方 技术自主性的意愿 ,双方政府对科研的投入开始下 降。到了七十年代 ,无论从苏联的预算安排上还是 41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Michael Mastanduno ,Economic Contairiment :CoCom and the Politics of East - West Trade (forthcoming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92) . E. Zaleski ,Science policy in the USSR ,Paris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1969. Mowery ,David ,and Nathan Rosenberg. 1998. Paths of Innovation : Technological Change in 20th - Century America.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p ,p30. 以及 Natinal Science Board. 2004.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dicators. 2004. Arlington ,VA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NSB 04 - 1A. E. Zaleski ,Science policy in the USSR ,Paris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1969. p394. Stephen G.Brooks;William C. Wohlforth ,Power ,Globalization ,and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Reevaluating a Landmark Case for Ideas ,International Se2 curity ,Vol. 25 ,No. 3. (Winter ,2000 - 2001) ,P27. 参见 ,Robert C. ,The Rise and Decline of the Soviet Economy Allen ,The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Revue canadienne d’Economique ,Vol. 34 , No. 4 ,(Nov. ,2001) ,p. 860.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9 年第 4 期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4期 从科研的开支总量上来判断,苏联科研经费都有显 政界言论和民间调查中。当时有一项调查,受访的 著下滑。而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公布的数据来看, 美国民众面临如下的选择:第一,让美国和日本的经 在七十年代,美国联邦政府对科研的资助也开始显 济都减速:第二,让美国和日本的经济都快速增长, 著下滑。①美苏技术进步的政府规模开始降低。 但而允许日本经济增长得更快。绝对大多数美国民 而由于威胁感知的下降,双方加强了贸易关系。 众(86%)愿意选择前者,即当时的受访者愿意牺牲 美国很快就成为了苏联最大的出口国。在1971年, 美国的经济增长来减缓日本的经济增长,而不愿意 美国对苏联的出口在西方工业化国家中位居第六。 看到日本比美国增长得更快。而另外一项调查则显 而一年以后,即到了1972年,美苏贸易额翻了三番, 示,58%的受访者同意这样的说法,即日本将成为世 达到了六亿三千七百万美元。此时的美国已经成为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对于苏联的军事威胁而言, 苏联第二大出口国,仅仅位于西德之后。而到了第日本将成为美国的更大的威胁。③因此,我们看到, 三年,即1973年,美苏贸易协定签署后的第二年,美 即便美日两国是盟友,日本的崛起也对美日两国的 苏贸易额比上年增长超过两倍,贸易总额达到十四 国家安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美国也用其庞大的国 亿美元。而美国出口占到了十一亿九千万美元,这 内市场来遏制日本的经济发展速度,美日贸易摩擦 是1946年以来的高峰。此时,美国已经成为西方世 不断加深,日本技术进步的市场规模在相应缩减。 界里面苏联最大贸易伙伴。②双方贸易量的增加扩 日本面临的国际压力促使日本意识到需要摆脱 大了美苏双方的市场规模,也使得技术进步对市场 对美国的技术的依赖。“日本的产业界和日本官员 的反应更敏感。此时,美苏双方技术进步的需求拉 开始不断强调日本和美国的技术差距,以此为理由 动日趋明显。 来呼吁为日本的科学技术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日 因此,美苏技术进步方向的变迁离不开大国权 本的一批企业家指出日本需要发展自主的国防技术 力增长的逻辑。而在七十年代,日本迅速崛起的时 战略,以摆脱美国的技术封锁。”④ 候,其技术进步方向也发生了相应的变迁。 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日本国防部和日本 (二)日本的权力增长差距与技术轨道变迁 自卫队官员以及日本通产省的推动下,日本开始发 在1951年,日美签署了相互防卫和和平条约, 展国产战斗机。这与三十年后,中国开始重新研发 日本成为美国的盟友。此时,在美国霸权安排的自 制造国产大飞机是惊人的相似。日本也开始强调军 由贸易体系下,日本依靠日益扩大的世界市场的需 用技术和民用技术的技术自主性。日本技术自主率 求带动了国内民用技术的进步。此时,日本的技术 在提高。在这一时期,日本自主制造了近90%的飞 进步是需求拉动的。在七十年代之前,日本还没有 机、87%的武器以及83%的火器,这离不开日本政府 跻身大国队伍。因此,此时日本虽然在权力增长上 的资助。在1950年,日本的武器自主制造率为39. 有优势,但是却没有给领导国美国带来明显的威胁 6%,到了1982年,这一比重已经达到了88.6%。至 感知。 此,我们可以看到,在国际压力下,日本技术的市场 但是,到了七十年代,日本开始迈过大国的门 规模相对缩减,政府规模大大扩张。日本崛起以后, 槛。日本在权力增长上的优势就引起了美国的警 技术进步更多开始往供给推动的方向发展。 觉。对日本权力增长过快的担忧体现在当时美国的 从苏联和日本两国技术变迁路径的变化以及领 ①数据参见:Stephen Fortescue,Science policy in the Soviet Union,London:New York:Routledge,l990.pl.以及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Division of Science Resources Statistics Francis W.Rushing and Anne R.Lieberman,The Role of U.S.Imports in the Soviet Growth Srategy for the Seventie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Vol.8 ,No.2,(Autumn Winter,1977)p.33. Urban C.Lehner and Alan Murray,"Will the U.S.Find the Resolve to Meet the Japanese Challenge"Wall Street Journal Juy 2,1990.p.Al;and Michael Oreskes,"Americans Express Worry on Japan,As Feelings in Tokyo Seem to Soften,"New rk Times July 10,1990.p.All. David Fridman,and R.Samuels,"How to succeed without really flying".In Frankel and Kahler edt,Regionlism and Rivarly,The University of Chicag Pess,1993.p257. Reinhard Drifte ,Arms Production in Japan (Boulder,Colo.Westview Press,1986),pp.11,13,21,34. 2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从科研的开支总量上来判断 ,苏联科研经费都有显 著下滑。而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公布的数据来看 , 在七十年代 ,美国联邦政府对科研的资助也开始显 著下滑。①美苏技术进步的政府规模开始降低。 而由于威胁感知的下降 ,双方加强了贸易关系。 美国很快就成为了苏联最大的出口国。在 1971 年 , 美国对苏联的出口在西方工业化国家中位居第六。 而一年以后 ,即到了 1972 年 ,美苏贸易额翻了三番 , 达到了六亿三千七百万美元。此时的美国已经成为 苏联第二大出口国 ,仅仅位于西德之后。而到了第 三年 ,即 1973 年 ,美苏贸易协定签署后的第二年 ,美 苏贸易额比上年增长超过两倍 ,贸易总额达到十四 亿美元。而美国出口占到了十一亿九千万美元 ,这 是 1946 年以来的高峰。此时 ,美国已经成为西方世 界里面苏联最大贸易伙伴。②双方贸易量的增加扩 大了美苏双方的市场规模 ,也使得技术进步对市场 的反应更敏感。此时 ,美苏双方技术进步的需求拉 动日趋明显。 因此 ,美苏技术进步方向的变迁离不开大国权 力增长的逻辑。而在七十年代 ,日本迅速崛起的时 候 ,其技术进步方向也发生了相应的变迁。 (二) 日本的权力增长差距与技术轨道变迁 在 1951 年 ,日美签署了相互防卫和和平条约 , 日本成为美国的盟友。此时 ,在美国霸权安排的自 由贸易体系下 ,日本依靠日益扩大的世界市场的需 求带动了国内民用技术的进步。此时 ,日本的技术 进步是需求拉动的。在七十年代之前 ,日本还没有 跻身大国队伍。因此 ,此时日本虽然在权力增长上 有优势 ,但是却没有给领导国美国带来明显的威胁 感知。 但是 ,到了七十年代 ,日本开始迈过大国的门 槛。日本在权力增长上的优势就引起了美国的警 觉。对日本权力增长过快的担忧体现在当时美国的 政界言论和民间调查中。当时有一项调查 ,受访的 美国民众面临如下的选择 :第一 ,让美国和日本的经 济都减速 ;第二 ,让美国和日本的经济都快速增长 , 但而允许日本经济增长得更快。绝对大多数美国民 众(86 %) 愿意选择前者 ,即当时的受访者愿意牺牲 美国的经济增长来减缓日本的经济增长 ,而不愿意 看到日本比美国增长得更快。而另外一项调查则显 示 ,58 %的受访者同意这样的说法 ,即日本将成为世 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对于苏联的军事威胁而言 , 日本将成为美国的更大的威胁。③因此 ,我们看到 , 即便美日两国是盟友 ,日本的崛起也对美日两国的 国家安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美国也用其庞大的国 内市场来遏制日本的经济发展速度 ,美日贸易摩擦 不断加深 ,日本技术进步的市场规模在相应缩减。 日本面临的国际压力促使日本意识到需要摆脱 对美国的技术的依赖。“日本的产业界和日本官员 开始不断强调日本和美国的技术差距 ,以此为理由 来呼吁为日本的科学技术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日 本的一批企业家指出日本需要发展自主的国防技术 战略 ,以摆脱美国的技术封锁。”④ 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在日本国防部和日本 自卫队官员以及日本通产省的推动下 ,日本开始发 展国产战斗机。这与三十年后 ,中国开始重新研发 制造国产大飞机是惊人的相似。日本也开始强调军 用技术和民用技术的技术自主性。日本技术自主率 在提高。在这一时期 ,日本自主制造了近 90 %的飞 机、87 %的武器以及 83 %的火器 ,这离不开日本政府 的资助。在 1950 年 ,日本的武器自主制造率为 39. 6 % ,到了 1982 年 ,这一比重已经达到了 88. 6 %。⑤至 此 ,我们可以看到 ,在国际压力下 ,日本技术的市场 规模相对缩减 ,政府规模大大扩张。日本崛起以后 , 技术进步更多开始往供给推动的方向发展。 从苏联和日本两国技术变迁路径的变化以及领 42 ① ② ③ ④ ⑤ Reinhard Drifte ,Arms Production in Japan (Boulder ,Colo. :Westview Press ,1986) ,pp. 11 ,13 ,21 ,34. David Fridman ,and R. Samuels“, How to succeed without really flying”. In Frankel and Kahler edt ,Regionlism and Rivarly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3. p257. Urban C.Lehner and Alan Murray“, Will the U. S. Find the Resolve to Meet the Japanese Challenge ?”Wall Street Journal ,July 2 ,1990 ,p. Al ; and Michael Oreskes“, Americans Express Worry on Japan ,As Feelings in Tokyo Seem to Soften ,”New York Times ,July 10 ,1990 ,p. All. 转引自 Francis W. Rushing and Anne R.Lieberman ,The Role of U. S. Imports in the Soviet Growth Strategy for the Seventie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Vol. 8 ,No. 2 ,(Autumn - Winter ,1977) ,p. 33. 数据参见 :Stephen Fortescue ,Science policy in the Soviet Union ,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 ,1990. p1. 以及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Division of Science Resources Statistics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9 年第 4 期

中共浙江省委堂校学报2009年第4期 导国美国在技术上的应对,我们不难看出,挑战国与 力增长优势的变迁会导致两国发展模式做相应调 领导国的技术进步受到其权力增长的显著影响。 整。当挑战国具有明显的权力增长优势的时候,领 导国与挑战国双方会减少对对方的市场与技术的依 五、结 语 赖,更加强调独立自主的发展模式,更加强调国家的 我们从上面可以看到,大国之间权力增长影响 干预。所以,我们才看到此时即使是以市场经济著 了大国的技术变迁。我们可以尝试得出以下一些结 称的美国,面临挑战国的崛起,也有显著的政府扩 论: 张。而当挑战国失去权力增长优势的时候,领导国 首先,大国技术进步方向受大国权力增长的影 对世界领导权的控制会扩展世界自由贸易,增加国 响。作为大国队伍中的一员,这些国家国内的技术 家间的相互依赖。在这一时期,即使是比较封闭的 变迁的动力不仅仅来自于企业,不仅仅来自企业组 1 苏联,也强调融入世界经济。因此,大国的发展模 织能力与企业家抱负水平。尽管这些因素很重要, 式,尤其是政府干预强度与对外依存度,受到大国权 但是,大国的权力增长的变化会显著影响大国技术 力增长优势变化的显著影响。 的投入强度和投入形式,进而影响到技术进步的领 再次,全球化的进程不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走向。 域和方向。我们看到,当苏联取得了明显的权力增 大国之间的权力增长差距会显著影响全球化进程。 长优势的时候,双方的技术变迁更多走向供给推动 全球化不仅受到国内政治的显著影响,大国政治同 的模式:而当苏联丧失这种优势时,美苏的技术进步 样会显著影响到全球化。如果大国之间的相互依赖 开始逐渐走向需求拉动的模式。当苏联具有权力增 是全球化的重要内容的话。那么,全球化的拓展并 长优势的时候,美苏双方乃至限制军用技术往民用 不是自然而然的。例如,当挑战国苏联取得权力增 技术的外溢。当苏联丧失这种优势的时候,美国国 长优势的时候,领导国美国和挑战国苏联各自建立 防技术的民用化步伐加强了。因此,我们研究技术 一个相对封闭的贸易体系,这严重阻碍了全球化的 变迁,尤其是大国技术变迁,需要考虑国际层面的因 进步。而当挑战国苏联失去权力增长优势的时候, 素。美苏权力增长的变化,改变了技术变迁的方向。 全球化开始了新一轮的进展。因此,我们看到全球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技术是仆人,政治是主人。 化的进程不仅受到国内政治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大 其次,我们也要注意到权力增长差距对国家发 国政治的影响。 展模式的显著影响。发展模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责任编辑:汪锦军) 我们对大国技术变迁的研究就展示,美苏两国的权 43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导国美国在技术上的应对 ,我们不难看出 ,挑战国与 领导国的技术进步受到其权力增长的显著影响。 五、结 语 我们从上面可以看到 ,大国之间权力增长影响 了大国的技术变迁。我们可以尝试得出以下一些结 论 : 首先 ,大国技术进步方向受大国权力增长的影 响。作为大国队伍中的一员 ,这些国家国内的技术 变迁的动力不仅仅来自于企业 ,不仅仅来自企业组 织能力与企业家抱负水平。尽管这些因素很重要 , 但是 ,大国的权力增长的变化会显著影响大国技术 的投入强度和投入形式 ,进而影响到技术进步的领 域和方向。我们看到 ,当苏联取得了明显的权力增 长优势的时候 ,双方的技术变迁更多走向供给推动 的模式 ;而当苏联丧失这种优势时 ,美苏的技术进步 开始逐渐走向需求拉动的模式。当苏联具有权力增 长优势的时候 ,美苏双方乃至限制军用技术往民用 技术的外溢。当苏联丧失这种优势的时候 ,美国国 防技术的民用化步伐加强了。因此 ,我们研究技术 变迁 ,尤其是大国技术变迁 ,需要考虑国际层面的因 素。美苏权力增长的变化 ,改变了技术变迁的方向。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 ,技术是仆人 ,政治是主人。 其次 ,我们也要注意到权力增长差距对国家发 展模式的显著影响。发展模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我们对大国技术变迁的研究就展示 ,美苏两国的权 力增长优势的变迁会导致两国发展模式做相应调 整。当挑战国具有明显的权力增长优势的时候 ,领 导国与挑战国双方会减少对对方的市场与技术的依 赖 ,更加强调独立自主的发展模式 ,更加强调国家的 干预。所以 ,我们才看到此时 ,即使是以市场经济著 称的美国 ,面临挑战国的崛起 ,也有显著的政府扩 张。而当挑战国失去权力增长优势的时候 ,领导国 对世界领导权的控制会扩展世界自由贸易 ,增加国 家间的相互依赖。在这一时期 ,即使是比较封闭的 苏联 ,也强调融入世界经济。因此 ,大国的发展模 式 ,尤其是政府干预强度与对外依存度 ,受到大国权 力增长优势变化的显著影响。 再次 ,全球化的进程不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走向。 大国之间的权力增长差距会显著影响全球化进程。 全球化不仅受到国内政治的显著影响 ,大国政治同 样会显著影响到全球化。如果大国之间的相互依赖 是全球化的重要内容的话。那么 ,全球化的拓展并 不是自然而然的。例如 ,当挑战国苏联取得权力增 长优势的时候 ,领导国美国和挑战国苏联各自建立 一个相对封闭的贸易体系 ,这严重阻碍了全球化的 进步。而当挑战国苏联失去权力增长优势的时候 , 全球化开始了新一轮的进展。因此 ,我们看到全球 化的进程不仅受到国内政治因素的影响 ,也受到大 国政治的影响。 (责任编辑 :汪锦军) 43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9 年第 4 期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